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脉络梳理及投资分析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Table_ReportInfo] 2025 年 03 月 06 日 证 券研究报告•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固收专题 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脉络梳理及投资分析 摘要 西 南证券研究院 [Table_Summary] 1 消 费金融行业发展脉络梳理 1.1 监管维度:循序渐进,持续规范 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监管变迁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阶段 1:监管框架和持牌机构的初期发展(2009-2015年)。2009年 7月,原中国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以满足个人小额消费贷款需求。在首批试点成立的 4 家消金公司基础上,原中国银监会于2013-2015 年期间进一步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范围扩大至全国以吸引更多机构参与消费金融市场。阶段 2:行业发展与市场风险的规范管理(2016-2019年)。2016 年 8月起,原中国银监会等多部门相继发布文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规范和整治。监管层面引导放贷、助贷机构通过提升合规经营理念、加强信息备案管理、限制个人网贷上限、提高展业对象标准等多种方法规范消费金融行业乱象。阶段3:全面规范化与强化持牌经营(2020 年-至今)。2020 年起,监管部门进一步从政策层面加大对非持牌机构的经营限制,持续推动行业树立“持牌经营、分业监管”原则,促进消费金融业务向持牌金融机构集中。 1.2 经营维度:模式转型,业务创新 行业初期偏好线下模式,目前线上业务占比逐渐提高。由于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初期设立消金公司的主要发起人大部分是商业银行,所以消金公司通常偏好于优先推广线下业务。随着互联网企业入局消费金融行业,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源和技术资源加强了风险把控能力,线上业务模式得以在行业中逐步推广。贷款投放或接近资本金使用上限,助贷业务占比未来可能将有所提升。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公司 2023年末总注册资本为 976.93亿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 14.30%。若在假设消金公司其他监管零售个人风险暴露和合格交易者个人风险暴露占比各一半的前提下,进一步考虑贷款类资产的权重因素,则消金公司“杠杆率”最高值可能为 15.87 倍。若按消金行业现阶段资本金计算,消金公司在资本充足监管要求下其资产规模最大值可能为 1.55 万亿元。 2 消 费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业务分析:授信投放创新应对长尾客群风险 长尾客群风险较高,消金行业不良率总体高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核心业务对象为长尾客群,主要包括新市民人群、中低收入人群和灵活就业人群等低信用资质客户。截至 2023年末,消金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约为 2.14%,较 2022年下降约 0.08个百分点。如果仅从消金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来看,可能会发现其资产质量相对商业银行有更好的改善,但若结合消金公司不良贷款余额变化情况,则可发现其规模自 2020 年以来便处于持续增长态势。大数据和数据模型助力风控决策,实现授信创新管理。传统风控决策主要依赖于客户的信用记录和收入证明等辅助信息,在评估客户信用风险方面流程长、门槛高。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后,可以针对缺乏信用记录的长尾客群构建 [Table_Author] 分析师:杨杰峰 执业证号:S1250523060001 电话:18190773632 邮箱:yangjf@swsc.com.cn 联系人:叶昱宏 电话:18223492691 邮箱:yeyuh@swsc.com.cn 相 关研究 [Table_Report] 1. 美债系列专题报告之一:美债发展简史 (2025-02-24) 2. 柜台债券市场:历史沿革到未来展望 (2025-01-11) 3. 久期易胜,择时为王——2025 年利率策略报告 (2025-01-07) 4. 历史如何重演?——基于 DTW 算法的转债择时初探 (2024-12-25) 5. 本轮存款“搬家”行为特点及后市推演 (2024-08-13) 6. 高频量价视角看转债技术分析 (2024-07-29)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信用画像、识别潜在风险,从而实现授信决策。小额分散信贷投放方式降低客户集中度,分散客群风险。小额分散的信贷投放方式是消费金融公司目前降低客户集中度、分散客群风险的核心策略之一。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向大量客户提供小额贷款,将资金分散投放到不同的客户群体中,可以有效降低单一客户或单一群体违约对整体资产质量的冲击。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我国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截至 2023 年末的贷款额度区间则主要集中在 3 万元以下。 2.2 成本分析:四类成本构成消金公司主要支出 (1)资金成本:同业借款及拆借仍是主要资金来源。根据已公布 2023年财务信息的 11家消费金融公司数据来看,其资金来源目前以拆入资金和短期借款为主、以同业存放款项、吸收股东存款和应付债券为辅。从样本消费金融公司的平均水平看,拆入资金和短期借款在其负债端的占比分别约为 45.76%和 36.85%。(2)运营成本:维持“贷前-贷中 -贷后”管理。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成本主要集中在“贷前-贷中-贷后”三大环节的管理上,其中贷后管理成本较为突出。贷后阶段,公司主要涉及催收管理等工作,其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催收逾期客户账款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资源。从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合作催收机构的数量来看,大部分消金公司合作催收机构的数量均超过 10 家。(3)获客成本:流量时代线上投放成本高企。根据《2023 年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报告》, 2023 年上半年消费金融服务机构线上获客和线下获客的平均成本分别约为 290元和 234元,其中,专项消费金融产品在线上和线下的获客成本分别约为 328 元、268 元。尽管线上获客的性价比有所降低,但消金公司全国展业、小额分散的业务模式可能还将影响其在线上获客领域继续保持当前的竞争格局。(4)风险成本:计提拨备产生的成本费用。近年来,尽管消费金融公司在大力发展线上业务的背景下仍然重视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但从各渠道不良率的排序情况来看,线上业务的不良率排名依然靠前。随着不良率提升,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以应对潜在的资产损失,从而直接影响公司利润。 3 消 费金融公司投资品种分析 消金 ABS处于 2020年以来 30%估值分位数附近。在债券市场的牛市行情推动下,信用品种的信用利差整体处于压缩态势。消金 ABS 仍有较大利差空间,但其估值分位数却已来到相对较低水平。从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情况来看,公司层面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与股东优势、流量时代较为匹配的业务模式,叠加信用债市场高息资产供给的逐年减少,我们认为消金 ABS 的信用利差水平或将在其市场认可度逐渐提高和高息资产需求相对旺盛的背景下存在进一步压缩的空间。相对“银行系”,“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拥有更高的信用利差。截至 2月 24日,“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和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信用利差均值之间存在约 30BP的利差空间。我们判断两者信用利差水平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受益于股东方是商业银行,在开拓增量客群
[西南证券]: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脉络梳理及投资分析,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43M,页数2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