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总结:自主可控加速推进,AI驱动产业创新升级
[Table_Title] 电子行业深度研究 电子行业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总结:自主可控加速推进,AI驱动产业创新升级 2025 年 05 月 13 日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2024 年和 2025 年一季度,电子行业整体业绩提升。电子行业上市公司 2024 年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802.55 亿元和 1379.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7.37%和 35.83%;2025Q1 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412.04 亿元和 353.5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7.57%和28.09%。电子行业为 25Q1 公募基金第一大重仓板块。截至 2025 年 3月 31 日,公募基金在 A 股和港股重仓市值(统计基金前十大持仓)为 32781 亿元,其中电子公司市值为 5189 亿元,占比为 15.83%,在31 个申万行业当中排名第 1,超额行业配置比例为 6.7%。25Q1 电子行业公募基金持仓市值增加前五分别为中芯国际(港股)、小米集团-W、芯原股份、澜起科技、胜宏科技;持仓市值减少前五分别为寒武纪、沪电股份、海光信息、中芯国际(A 股)、立讯精密;电子行业公募基金持仓变动量/流通股比例增加前五分别为芯原股份、中科蓝讯、聚辰股份、广钢气体、复旦微电;持仓变动量/流通股比例减少前五分别为沪电股份、沃尔核材、生益电子、奥来德、世运电路。2025 年初以来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申万电子指数下跌 1.66%,同期沪深 300指数下跌 4.18%,电子行业在全行业中涨跌幅排名为 16/31。 半导体:当前时点,AI 仍是产业大趋势,推动上游芯片 GPU、HBM、先进封装、互联芯片等需求较好,而 AI 以外的需求整体呈平稳复苏态势。国内来讲,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仍在持续推进,各大晶圆厂存储厂逐渐向先进工艺节点升级,带动国内上游产业链国产化需求快速提升。 设备及零部件:国内先进产线持续推进工艺优化和产能扩充,叠加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国内设备厂商将持续受益,订单有望延续增长,尤其是亟待攻克的细分卡脖子环节,国产化率提升空间更为巨大。建议关注先进制程扩产受益程度较深的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以及细分卡脖子环节的华峰测控、中科飞测、茂莱光学、福光股份、福晶科技等,建议关注细分领域公司华海清科、珂玛科技、正帆科技等; 材料:随着下游需求继续复苏,国内晶圆厂稼动率态势良好,同时新扩产能带来增量需求,半导体材料的需求用量有望保持良好趋势,叠加国产替代趋势向上,建议关注国内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军者安集科技、鼎龙股份、江丰电子、广钢气体等; 数字 SoC 芯片: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的刺激作用,消费电子终端产品需求向好,而随着更多品牌 AI 眼镜等终端产品的的陆续发布,端侧 SoC 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预计国内的优质 SoC 企业将继续从中获益。建议关注细分领域公司恒玄科技、瑞芯微、晶晨股份等; [Table_Rank] 强于大市(维持) [Table_Author]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李双亮 证书编号:S1160524100007 联系人:姜倩慧 电话:021-23586475 [Table_PicQuote] 相对指数表现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中芯国际发布财报,持续关注自主可控和 AI 端侧》 2025.05.12 《微软财报亮眼,重视自主可控和 AI端侧》 2025.05.06 《一季报密集发布,持续看好自主可控》 2025.04.28 《海外大厂或停产 DDR4 内存,关注存储行业供需格局变化》 2025.04.28 《台积电展望 AI 需求乐观,继续看好自主可控》 2025.04.22 -13.79%-0.05%13.70%27.44%41.19%54.93%5/137/139/1311/131/133/13电子 沪深300 行业研究 / 电子 / 证券研究报告 挖掘价值 投资成长 敬请阅读本报告正文后各项声明 2 [T[Tabable_le_yememei]ei] 电子行业深度研究电子行业深度研究 存储:2025 年一季度存储市场出现积极信号,各大存储厂商纷纷发布通知预告提价到来。供给端,存储原厂加速转向高端产品及先进制程,并通过减少部分成熟制品产能、控产等方式减少供应,下游库存逐步消化;需求端,AI 的产业趋势带动 HBM 需求提升,大模型的快速迭代推动端侧 AI 需求不断涌现;另外关税的扰动出现,也可能加速下游的备货动作。展望后期,随着传统消费领域逐步回暖,端侧 AI 的落地将提高对存储产品的需求,供给格局也会不断趋于健康状态。建议关注国内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开拓的存储公司兆易创新、澜起科技、聚辰股份、香农芯创、德明利等; 模拟芯片:模拟芯片渠道及下游库存基本消化,接近周期底部,消费类受益于国补表现优异,工业、汽车等传统需求也有回暖,AI 等新需求增长势头良好。在中低端市场,国内企业已具备竞争力,可填补美企退出份额;高端市场,终端厂商或尝试国产方案。推荐关注长期具备替代能力的模拟领军公司圣邦股份、思瑞浦、纳芯微等; 功率半导体:关注 2025 年的结构性复苏机会,尤其是下游回暖及渗透提升的领域如汽车电子,碳化硅、氮化镓等新材料器件发展也将加速。供给端,行业库存逐步消化,价格压力开始减轻,部分环节或酝酿涨价;需求端,看好新能源汽车和数据中心等领域的需求增长,碳化硅、氮化镓器件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建议关注扬杰科技、新洁能、士兰微、时代电气等; 半导体封测环节:受益稼动率提升,封测板块利润端修复非常显著。2024 年半导体周期复苏,存储器、逻辑芯片、微处理器实现正增长。2025 年一季度,封测板块营业收入 218.97 亿元,同比提升 24.02%,归母净利润 4.31 亿元,同比增长 8.12%。整体来看,行业保持上升趋势。展望全年,随着经济环境的复苏以及新客户导入,封测公司有望保持增长态势。建议关注:通富微电、甬矽电子。 消费电子:一季度消费电子总体淡季表现符合预期。一方面,年初推出的国补对下游市场需求有较显著拉动,板块业绩维持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苹果 2 月份推出新款 iPhone16E,备货节奏上好于 2024 年同期,对总体需求也有一定提振。我们认为,二季度消费电子进入传统的备货季节,叠加“618”等促销活动,板块有望延续增长势头。从大的产业逻辑看,虽然美国加征关税对产业带来一定扰动,但 2025 年端侧 AI 创新仍在不断推进中。Counterpoint 咨询预测, 2023 年全球 AI 手机渗透率为 4%,2024 年提升至 8% ,预计到 2027 年有望达到 40%。随着大模型的持续
[东方财富证券]:电子行业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总结:自主可控加速推进,AI驱动产业创新升级,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33M,页数4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