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的潜在风险及其影响评估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glzqdatemark1 证券研究报告 策略研究|专题报告 中概股的潜在风险及其影响评估 2025年04月24日 |报告要点 |分析师及联系人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1 / 16 近期市场对中概股的担忧再起,我们在本文中讨论了中概股当前上市结构、上一轮风波下的市场表现、美国机构持仓占比和回流港股的条件等因素,结论认为:1)已完成港美双重上市的中概股市值占比较高,且退市流程需要一定时间,短期风险可控;2)两地上市标的抗压性更高,本轮需关注美国机构持仓占比较高个股的减持压力;3)中长期把握中概的回流机遇,符合回港条件的优质企业若回流港股市场,有望提振港股整体流动性并扩大南向资金的投资范围。整体上此事件短期影响有限,上市企业回流逻辑下,港股的投资机会值得进一步关注。 杨灵修 包承超 邓宇林 万清昱 SAC:S0590523010002 SAC:S0590523100005 SAC:S0590523100008 SAC:S0590523100004 SFC:AVH936 潘晗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2 / 16 策略研究|专题报告 glzqdatemark2 Global Vision 中概股的潜在风险及其影响评估 相关报告 1 、《 特 朗 普 对 等 关 税 的 行 业 影 响 》2025.04.06 2、《从“AI 含量”出发,构建港股的量化跟踪框架》2025.03.08 扫码查看更多 事件 特朗普在今年 2 月发布的《美国投资优先备忘录》中曾提及,可能限制美国资金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并重提《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加之贝森特近期公开表示不排除推动中概股退市的可能性,市场对中概股的担忧再起。本文我们围绕中概股退市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做了专题探讨。 ➢ 回顾:近年来中概股风险敞口已有收窄,短期风险可控 2020-2022 年“退市风波”后,部分中概股为规避风险启动从美股退市或回归香港市场上市。截至 4 月 18 日,在所有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中(除 OTC),已完成香港和美国两地上市的公司市值占比超过 70%。另外,结合美国证监会规定和此前的退市案例,无论是基于总统权力还是 HFCAA 框架,完成退市流程至少需要 9-10 个月。综合而言,考虑到 ADR 切换成本低、港交所允许切换上市地位、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较高叠加“谈判倾向”不低,我们认为本轮中概股退市风险短期内仍然可控。 ➢ 对比:历史经验看,完成两地上市的中概股表现或更优 回顾上一轮中概“退市风波”下的市场表现,纳斯达克金龙指数整体承压,自 2021年高点持续回落。从我们构建的“仅在美上市”篮子指数相对“两地上市”篮子指数的表现来看,“两地上市”的中概股在风险发酵期间明显跑赢,抵御风险能力得以体现。此外,港美两地上市证券中,在港股市场的成交额占比自 2020 年起稳步提升,截至 4 月 17 日,港股成交额占比(30 日移动平均)约为 39%,或标志着港股市场定价能力较 2020 年有所提升,两地上市中概股本轮表现或更为“抗压”。 ➢ 聚焦:若美方投资限制升级,警惕部分公司的减持风险 除强制要求中概股退市外,特朗普多次提及将限制投资中国企业,不排除其后续对美国投资者施加投资限制,导致美国投资者被迫减持中概股。基于 FactSet 口径下的美国机构持仓数据,就全样本而言,美国机构持仓占中概股流通市值比约15%,持仓总市值约 1393 亿美元。若以持仓占比衡量,不考虑将股权从 ADR 转换至港股普通股的情况下,港美两地上市和仅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面临的减持压力相当,但其中部分标的的美国机构持仓占比超过 40%,可能面临更大的减持压力。 ➢ 展望:回流趋势若能延续,港股或迎来新一轮投资机遇 从市场定位、制度设计和上市要求等多方面看,香港仍是承接中概股回流的主要市场。规则上,中概股回港上市主要有双重主要上市和第二上市这两种方式,其中双重主要上市需满足港交所所有上市规则,流程相对复杂,但在满足上市时长后可被纳入港股通;第二上市流程则相对简单,所需时间更短。对于潜在回港标的,我们基于港交所规则,筛选出满足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要求的 34 家公司,多数在美股市场成交活跃,若后续回流,有望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吸引力和流动性。 风险提示:1)美方政策落地超预期;2)中概股回流香港市场进度不及预期;3)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2025年04月24日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3 / 16 策略研究|专题报告 正文目录 1. 中概股潜在风险及其影响评估 ........................................ 4 1.1 中概股的退市风险敞口究竟多大? .............................. 4 1.2 如何应对可能的投资限制再加码? .............................. 9 2. 风险提示 ......................................................... 15 图表目录 图表 1: 美国上市中概股市值分布 ........................................ 4 图表 2: 未在香港市场上市的美国中概股市值按 Wind 行业分布 ............... 5 图表 3: 美国中概股潜在退市方式梳理 .................................... 6 图表 4: 整体来看,上一轮中概股“退市风波”阶段,仅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明显跑输其他中概股 ............................................................ 7 图表 5: 回顾两轮“退市风波”的关键时间节点,港美两地上市中概股在负面事件催化下表现相对占优 ........................................................ 8 图表 6: 自 2020 年起,港美两地上市证券中,港股市场成交额占比稳步提升 ... 9 图表 7: 个股层面,Boss 直聘、陆控、腾讯音乐等港股成交额占比仍较低,若本轮“退市风波”升级,或面临更大波动 ........................................ 10 图表 8: 以美国机构持仓占比衡量,港美两地上市中概股和仅美股上市中概股面临的减持风险相当,部分美国机构持仓占比较高个股或面临更大的减持压力 ...... 11 图表 9: 中概股回港上市需满足的条件 ................................... 12 图表 10: 基于上市规则,潜在符合回港上市要求的中概股名单 .............. 13 图表 11: 短期而言,入通的双重主要上市标的绝对表现和相对表现均较好 .... 14
[国联民生证券]:中概股的潜在风险及其影响评估,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92M,页数1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