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数字生态指数报告
组长张平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理论工作组指数工作组王鑫河谭成李铮朱莹周妍宋洁王娟黄卓崇滨李昊林尹上邱泽奇乔天宇冉从敬周鼎黎梦娜张子琪曾雯王蕴仪张子逸数据工作组黄晶汪书含宋伟祎李宜函高嘉音杨琪郑雅文李楠丁天廖艺敏易延坤何青蔓孟子龙陈昕怡崔筱晨宣传会务组董盼刘朋李振文丽君黎娜李思辰外联工作组陈德良孙震王晓鹏钱玲朱望兰王新民分指数工作组负责人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主管李红娟云栖指数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市场营销总裁刘湘雯数据流通指数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徐克付政府新基建项目投资指数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光睿数字政策指数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总经理赵晓海数字人力指数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特聘副研究员张一AI 开发者指数百度 AI 技术生态总经理马艳军数字专利指数江苏佰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可权人工智能科研指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张久珍数字安全能力指数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院院长耿贵宁智慧环保指数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政务云指数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总经理颜亮数字经济投资者信心指数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沈艳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孟天广乡村数字治理指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治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伦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助理程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数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秘书长贾昊数字低空经济指数武汉大学数字生态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冉从敬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荣誉院长、教授级高工周剑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系统所副所长夏宜君目录CONTENTS第一章 数字生态再探索 2第二章 数字生态理论框架与指数测算 8第三章 中国数字生态指数与地方格局 14第四章 国际数字生态指数 26第五章 数字生态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38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48总指数分指数数字生活指数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振军社会纠纷搜索指数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社会治理算法负责人于祥雨低碳排放综合指数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洁城市交通健康指数高德云图城市交通业务总监林云青数字出行绿色指数滴滴出行资深技术总监杨毅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新华指数研究院副院长亓芳芳小微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王冉冉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卓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教授、数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武汉大学数字生态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武汉大学数字生态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邱泽奇宋 洁翟 崑王锡锌黄 璜严 洁彭 錞黄 卓沈 艳冉从敬黄志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组长张平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专家委员会第一章 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 52第二章 政府新基建项目投资指数 56第三章 云栖指数 60第四章 数据流通指数 64第五章 数字政策指数 70第六章 数字人力指数 76第七章 AI 开发者指数 80第八章 人工智能科研指数 84第九章 数字安全能力指数 88第十章 数字政府发展指数 92第十一章 政务云指数 98第十二章 智慧环保指数 102第十三章 乡村数字治理指数 106第十四章 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 110第十五章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数 114第十六章 低空经济数字发展指数 118第十七章 数字经济投资者信心指数 124第十八章 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 128第十九章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 134第二十章 数字生活指数 140第二十一章 社会纠纷搜索指数 144第二十二章 低碳排放综合指数 148第二十三章 滴滴数字出行绿色指数 152第二十四章 高德城市交通健康指数 158第二十五章 新华·中规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城市指数 162摘 要ABSTRACT数字革命让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次百年乃至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人机协同、人机融合、人机共生乃至人机互生正在成为常态,也将成为数字生态的显著特征。2025 年 8 月,《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发布,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本报告继续深化构建数字生态概念与理论,旨在引导研究者在更高维度认识数字技术变革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在数字生态视角下,我们解读人工智能、数字金融、低空经济等热门话题,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与迭代发展。中国数字生态指数 2025 结果表明,省级地区的四个梯队发展格局保持稳定,但城市排名变化显著,竞争态势加剧。山东首次晋升为全面领先型省区;四川、安徽等赶超壮大型省区在数字基础和应用方面表现良好。城市层面呈现剧烈洗牌:成都首次跻身第一梯队并实现三维均衡发展;杭州数字基础跃居全国首位,济南位列第二;重庆数字应用飙升至全国第二。从六大城市群看,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在第一梯队城市引领下形成区域内部自循环的数字生态高地;而山东半岛和中三角城市群正在加速构建区域性生态。黄河流域形成梯度发展新格局:九大省区中山东、四川数字生态全面发展,河南、陕西、山西稳步进阶,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缓慢增长。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数字生态多样发展,其中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和青岛双城驱动,中原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分别以郑州、西安“单核引领”,晋中、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城市群蓄势待发,兰西城市群有待突破。提升数字能力仍是城市数字生态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国际数字生态指数 2025 测算了 159 个国家。结果显示,中国与美国仍延续着“双极”格局,但中国首次在总指数上超越美国,跃居全球首位。两国在关键维度上各具优势:中国凭借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数字基础方面领先,美国则依托高质量的科研人才在数字能力方面保持竞争力;在数字应用层面,中国强于产业数字化与政务数字化,美国则在健康与教育领域表现突出。数字规制体系在今年迎来进一步完善,新增了人工智能治理指标。当前,各国在数据本地化要求上呈现分化趋势,人工智能立法整体进展仍显滞后。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数字生态以
2025数字生态指数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3.87M,页数8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