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正重塑汽车出行市场
Robotaxi正重塑汽车出行市场证券分析师 :黄细里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0010001联系邮箱:huangxl@dwzq.com.cn2025年9月23日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核心观点2◼我们认为:Robotaxi不是简单去“替代司机”,而是真正从底层技术创新来实现对汽车共享出行的体验变革,从而带来汽车共享出行市场的商业模式-竞争格局-产业链利润分配的重塑。◼复盘“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历史,我们认为: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网约车确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巡游出租车时代“打车难、打车贵”的痛点,提升了用户的打车效率,优化了社会生产关系但没有改变本质,而且最终“供给大于需求”反而造成了行业内卷,司机-出租车公司-网约车平台都陷入了“盈利困境”,尤其是聚合平台入局后。◼Robotaxi如何破局?Robotaxi是AI时代物理世界非常重要的智能体,将乘客安全的从A点到B点的送达是其基本任务,而未来更重要的是:如何发挥“第三移动空间”优势?比如:1)乘客不仅获得标准化的司机驾驶水平(未来智驾技术成熟后大概率会好于人类司机开车水平),而且获得私密空间体验;2)乘客可以将路上时间有效转换工作或消费场景等。技术-政策-成本三重驱动Robotaxi商业化加速。L4级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成熟,多传感器融合实现无盲区感知,Waymo事故率较人类驾驶员降低超80%。政策体系日益完善,2024年20个城市入选“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推动测试向规模化运营跃升。硬件成本持续下探,百度第六代车BOM降至20.46万元,激光雷达单价下探200美元区间。各方玩家积极卡位:滴滴/曹操等网约车巨头依托运营数据推进技术/运营落地;小马智行、萝卜快跑、文远知行等专营公司聚焦算法迭代;特斯拉、Waymo等国际龙头加剧全球竞争,行业加速迈向数据驱动新阶段。我们预计Robotaxi将以“人车价值共创”的产品模式重塑市场,显著优化成本结构,我们预计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达831亿元(对应50万辆Robotaxi保有量),2035年突破7096亿元(对应250万辆Robotaxi保有量),成为汽车共享出行市场新的增长极,长期空间具备数万亿元市场(考虑对巡游车/网约车/C端车保有量的持续替代)。核心观点◼ Robotaxi究竟如何估值?➢ 每一轮新的科技革命在产业前期或诞生新估值方式,在产业后期会回归常态化PE估值。互联网时代前期【用户数市值法】是核心估值方式,前期企业未实现持续盈利核心变量是用户数的增长。AI智能车时代前期我们认为或可以考虑【智能体创收市值法】:➢ 估值公式:智能体创收能力=智能体保有量*智能体能力等级(参照人类职业差异),也即影响估值高低我们认为最大变量是【智能体能力等级】,这个差异是非线性变化的。➢ 而Robotaxi我们认为是AI智能车前期非常重要率先落地的载体,应当采用这种估值方式。单台Robotaxi创收能力越高(能替代人类的范畴越大)则对应估值系数越高。◼ AI智能车产业链投资标的?◼ Robotaxi产业链我们认为是未来5年AI智能车板块的最佳投资主线。按照产业利润分配重要性:➢ 第一类:一体化模式:特斯拉/小鹏汽车-W(后期或考虑找合作伙伴)/千里科技(联盟制)➢ 第二类:技术提供商+运营分成模式:地平线机器人-W/百度集团-SW/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元戎启行➢ 第三类:传统网约车的转型:滴滴出行(用户运营+转型技术),曹操出行(用户运营+车辆管理)/如祺出行,大众交通/锦江在线(车辆管理)等➢ 第四类:车辆的生产商:北汽蓝谷/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预计后续更多车企加入)➢ 第五类:核心硬件供应商:检测(中国汽研+中汽股份等)/芯片(地平线机器人-W+黑芝麻智能)/域控制器(德赛西威/均胜电子/科博达/经纬恒润-W等)/传感器(舜宇光学科技/禾赛-W/速腾聚创)/线控底盘(伯特利/耐世特/浙江世宝)/智能车灯(星宇股份)/玻璃(福耀集团)3◼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技术迭代不及预期;国际竞争加剧风险。目录一、汽车共享出行市场核心研判二、传统巡游车时代复盘三、网约车时代复盘四、Robotaxi时代梳理五、各类玩家如何应对Robotaxi?六、风险提示一、汽车共享出行市场核心研判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计划经济管理阶段,出租车仅存在于香港、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出租车采取定点候客方式,不得中途载客巡游出租车时代1978-2019定点出租车时代1960-1970s2016年出台出租车行业发展新规,赋予网约车合法地位,定调巡游车改革与网约车规范并行,逐步纳入政府监管体系2010-2013年中国首家网约车平台“易到用车”成立,2012-2013年包含滴滴等40余款打车软件上线,通过补贴争夺用户1998年出台最早的出租车管理法《城市出租汽车管理方法》,出租车必须挂靠公司,由建设部管理2008年出租车划归到交通运输部管理,地方上不断划转管理职能1978年国内出租车行业第一次改革,允许“扬手即停”,最早的“巡游”模式上线1992年采用承包经营制,企业与司机之间、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均以类似劳动合同的规范方式建立经济合同2004年政府实施公司化经营改革,个体经营权全面收归企业,市场化运作机制被行政特许制度取代1989年部分城市引入出租车计价器,司机必须按表收费,规范收费标准网约车时代2010-20202021年北京正式开放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百度成为首批获许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的企业之一2024年《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发布,包含北京、上海等20个主要城市无人车时代(Robotaxi)2021至今演变历程:定点车—巡游车—网约车—无人车核心:计划经济核心:地域核心:流量核心:AI数据来源:电召的士,东吴证券研究所6商业模式:巡游车时代(人找车)7车辆生产车辆管理司机管理用户运营牌照一次性交易,没有运营之说找车企定制生产地方政府发,地域性缴纳社保、退休金司机向公司缴纳份子钱公司统一指定维修点本质赚的是牌照垄断的钱,供给有效控制,用户“打车难、打车贵”数据来源:滴滴,曹操出行等,东吴证券研究所商业模式:网约车时代(车找人)8车辆生产车辆管理司机管理用户运营牌照用户留存在APP找车企定制生产可发放全国性牌照运营范围限制放宽基本不缴纳社保、无退休金外包给第三方汽车租赁公司,司机缴纳租金本质是“黑车正规化了”,增加了供给降低了打车费用且提高了打车效率。适度优化了生产关系数据来源:滴滴,曹操出行等,东吴证券研究所商业模式:Robotaxi时代(人车共生)车辆管理无司机用户运营牌照用户留存在APP为无人车定制车辆从地方一个一个去拿,未来或出现全国性智驾技术替代了司机外包给第三方来负责统一管理车辆全生命周期维修保养等不仅改变生产力(车变成了机器人),也继续改变生产关系(人和人关系,人和物关系)智驾技术算力-算法-数据闭环能力车辆生产ABCADA/B/C/D可以联合申请9数据来源: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东吴证券研究所商业模式:Robotaxi时代产业链10智驾技术车辆生产车辆管理用户运营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Robotaxi时代
[东吴证券]:Robotaxi正重塑汽车出行市场,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6.41M,页数121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