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宏观:观测汇率预期的七个切面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44 Xml [Table_Page] 宏观经济研究报告 2025 年 8 月 25 日 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Title] 广发宏观 观测汇率预期的七个切面 [Table_Title] [Table_Author] 分析师: 郭磊 分析师: 陈礼清 SAC 执证号:S0260516070002 SFC CE.no: BNY419 SAC 执证号:S0260523080003 021-38003572 021-38003809 guolei@gf.com.cn chenliqing@gf.com.cn 请注意,陈礼清并非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注册持牌人,不可在香港从事受监管活动。 [Table_Summary] 报告摘要: ⚫ 1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国内资产走势维持着同步性。在 7 月份的报告《容易被忽视的本轮人民币升值》中,我们认为 4 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升值主要是风险溢价的变化驱动,短期内的演绎需要观察中美贸易条件、逆周期政策、供求关系如何接续等线索。在这篇报告中,我们进一步构建了一套基于企业居民等微观主体、外汇衍生品资金等来实时监测汇率预期的方法论体系,以期对汇率短期走势做到“看一步半走一步”。 股汇联动方面,8 月 1 日至 8 月 21 日期间,美元指数震荡走弱 1.4%至 98.65,8 月 1 日至 8 月 22 日期间,万得全 A 与恒生指数累计分别上涨 8.9%、2.3%。从简单滚动 6 个月相关性看,7 月中旬至今,在岸美元兑人民币(USDCNY)与万得全 A 指数收益率、离岸美元兑人民币(USDCNH)与恒生指数收益率的负相关性强度分别自-0.32、-0.24 降至-0.25、-0.21。DCC 动态相关性信号一致,但更显波动,在岸美元兑人民币(USDCNY)与万得全 A 收益率的负相关性一度降至-0.12。 波动率变化上,截至 8 月 20 日,在岸、离岸美元兑人民币滚动 3 个月历史实际波动率分别降至 1.73%、2.38%,处 2016 年以来历史分位 7.0%、1.6%分位。而 7 月初两者分别处 20.5%、30.9%分位。USDCNY 外汇平价期权隐含波动率 1 月、3 月、1 年、3 年的平价期权隐波分别自 4 月 9 日高点的 5.5%、5.2%、6.0%、5.6%降至 8 月 20 日的 2.28%、2.99%、3.87%、4.15%,处于近三年的 5.4%分位、4.3%分位、7.0%分位、39.7%,除 3Y 期限外,其余都已至较低分位。 在 2016 年以来九年时间里,1 年期 USDCNY 期权隐波的波动区间在[-150,150]BP,而 2025 年至今已累计下行 192BP。在此前 2022-2024 连续三年分别上行 47BP、15BP、127BP。 4 月以来市场虽然维持正向期权波动率风险溢价,但这一溢价水平较快向下收敛。8 月中旬已稳定回落至 1.0%以内。8 月中旬以来,隐含波动率曲线较 4 月中旬明显平坦化,尤其是看涨期权的隐波斜率缓和最显著。 在常规的季节性规律上,人民币汇率通常下半年波动高于上半年,8 月通常是波动放大的月份,比如 2024 年 8月,1 月期 USDCNY 外汇平价期权隐含波动率自 7 月的 2.4%升至 4.6%;2016-2024 年期间,8 月隐波平均较7 月提升 0.6 个百分点。而今年 6-8 月,隐波逐渐走低,1 月期 USDCNY 外汇平价期权隐含波动率在 8 月创下近九年新低值 2.5%,低于 2016-2024 年期间的最小值 4.4%;1 年期 USDCNY 外汇平价期权隐含波动率则逼近过去九年的下沿值 2.9%附近。 波动率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均值回复的周期性。当前 1 年期平价隐波已降至近三年的-1.90 倍标准差,为 2016 年以来的下沿区间。而历史上六轮——2017 年 7 月、2018 年 7 月、2019 年 8 月、2019 年 12 月、2021 年 12月、2022 年 6 月,均在触及滚动三年的-2 倍标准差后波动率放大,并且均处于当年下半年。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44 [Table_PageText] 宏观经济研究报告 若波动率反转,则依赖于低波模式下的套息活动也将出现逆转,进而产生一定的风险联动性。若以彭博 G10套息交易指数为套息活动的代理指标,以美元兑日元为融资货币,可以看到当 USDJPY 的波动率降低至低位,套息活动强度均有明显回升。虽然人民币狭义的套息活动规模并不大,但企业层面潜在的持汇意愿、银行掉期,离岸市场的 NDF 套利活动等均会受到波动率反转的影响。 ⚫ 先来介绍汇率预期因素与其他大类资产预期的独特性。一是反身性,学术研究发现汇率升贬预期具有自我实现性,存在汇率超调风险,因此政策层同样需要保持关切;市场交易者(以索罗斯为代表)则强调外汇市场的连续反身系统,而普通权益的反身性只是短暂间歇存在。“投机性资本”在外汇与股票市场上的影响力有显著差异,而投机性的资本看重“总回报率”又反过来容易受市场未来汇率预期驱动,最终短期可能出现“基本面”对汇率的影响链条被投机性资本扭曲的现象。二是异质性。由于不同主体对于国内基本面存在不同理解、外汇信息传递过程中也可能存在时滞性等,汇率预期存在异质性生成机制,并非可以以一概全。自 2015年“8∙11 汇改”以来,人民币外汇市场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不仅局限于境内银行代客买卖,非银机构、企业、甚至境外央行类机构亦可以获批参与即期和衍生品。 学术上,汇率升贬预期被发现具有自我实现性,对短期的资金跨境流动具有一定引导作用,进而对短期汇率走势亦存在动态影响(曹勇,2006;陈浪南和陈云,2009;白晓燕和郭昱,2014;李晓峰和陈雨蒙,2018)。 交易中,著名外汇投机者乔治·索罗斯以美元 1982-1985 年的升值与同期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现象为案例,指出在外汇市场上,“基本面”对汇率的影响链条可能被投机性资本短期扭曲。因为与权益相比,“投机性资本”在外汇的影响力更大。因此货币的反身与自我强化是一个持续过程,而普通权益资产是一个间歇过程。投机性的资本看重“总回报率”(利率差、汇率差、本币资产资本利得),受市场的未来汇率预期驱动,形成一个循环的反身系统。虽然索罗斯也同样承认不存在完全反身的情形,但其理论从参与者认知偏差、预期一致化视角解释了汇率超调风险的存在。 汇率预期亦是央行关注变量之一。2025 年 8 月 1 日2,中国人民银行召开 2025 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暨常态长效推动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会上重点提到“保持汇率弹性,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此外,汇率市场的预期具有异质性特征。不同主体对于国内基本面存在不同理解、外汇信息传递过程中也可能存在时滞性等,这些因素综合造就了汇率预期的异质性生成机制(I
[广发证券]:广发宏观:观测汇率预期的七个切面,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96M,页数4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