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机器人系列深度报告:具身智能大时代,算力芯片筑底座
证券研究报告本报告仅供华金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具身智能大时代,算力芯片筑底座机器人系列深度报告电子/行业深度报告领先大市(维持)分析师:熊军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910525050001分析师:王臣复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910523020006报告日期:2025年08月25日 2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u物理智能是AI大模型架构发展的关键方向、算力是具身智能实现之载体:英伟达在CES 2025重磅发布Cosmos世界基础模型平台。据英伟达官网介绍,物理AI体系包含以Omniverse、Cosmos、Isaac Sim等关键组成部分。其中Cosmos平台利用了超过2000万小时的视频训练数据,旨在“教会AI理解物理世界”。黄仁勋在CES大会上表示,物理AI将彻底改变价值50万亿美元的制造业和物流业,从汽车、卡车到工厂、仓库,所有移动的事物都将实现机器人化,并由AI驱动。在2025年8月8日开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十大发展趋势发布,这十大趋势中提到了“物理实践、物理模拟器与世界模型协同驱动的具身感认知”、 “从控制角度来看,可以融合模型预测,强化学习和生命科学的具身智能控制”等。感知、决策、执行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核心,本轮具身智能机器人快速发展离不开AI大模型的兴起,我们认为,算力作为大模型发展的底座,将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核心关键支撑点。u技术尚未收敛,存在两种主流架构:在具身大模型的路径上,目前两种主流方式为端到端的具身模型和分层决策模型。分层决策是一种将复杂任务分解成多个层级处理的方法。在这种架构中,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责任和功能,从而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实时响应能力。端到端模式是指直接从多模态感知输入生成输出动作的系统。出于对成本和技术可实现性的考量,分层决策模型是国内大多数具身智能初创公司的选择。端到端架构将「大脑」和「小脑」合为一体,优点是减少误差传递,但是该模式需要海量数据,全程调用大模型,资源消耗巨大。u人形机器人空间广阔,算力芯片前景可期:根据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1.6亿美元,到2029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预期达324亿美元。根据中国通信院《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从现在到2028年,全能型人形机器人将整体处于Lv1等级,我国整机市场规模约在20至50亿元;2028年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整体预计进入Lv2等级,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50至500亿元;2035年到2040年,人形机器人整体进入Lv3等级,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1千至3千亿元;2040年到2045年,人形机器人整体进入Lv4等级,实现工业场景和服务场景规模应用,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5千至1万亿元;2045年后,人形机器人整体进入Lv5等级,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u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寒武纪-U、瑞芯微、星宸科技、全志科技、晶晨股份、地平线机器人-W。u风险提示: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风险。核心观点 3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目录01020403一、人形机器人蓄势待发二、算力是人形机器人大脑三、相关标的风险提示 4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资料来源:机器人网、本田官网、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官网、波士顿动力官网、华金证券研究所u人形机器人起步于1960年代后期,以日本的研究成果最为瞩目,2016年美国波士顿公司发布机器人ATLAS后,人形机器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u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u第一阶段,是以早稻田大学仿人机器人为代表的早期发展阶段: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的四个实验室联手启动了Wabot项目。这项工作由被称为“日本机器人研究之父”的人形机器人学先驱加藤一郎教授领导。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款人形机器人WABOT-1。1984年该团队推出第二代人形机器人WABOT-2。u第二阶段,是以本田仿人机器人为代表的系统高度集成发展阶段:以日本本田公司为代表,最初版本从1986年的E0开始发展,从简单完成交替双腿外展行走,发展到2011年ASIMO机器人正式面世,实现平稳行走的“i-WALK”技术,整体造型设计风格为类人类形态,可在普通楼梯和斜坡等环境中自由移动,还可以添加满足用户需求的专用动作。u第三阶段,是以波士顿动力仿人机器人为代表的高动态运动发展阶段:2013年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发布第一代Atlas,具有极强的平衡性和越障能力,能够承担危险环境搜救任务。2024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第2代在2024 WAIC世博展览区第1次亮相,可搬运重物,可以轻拿鸡蛋。2025年1月28日,宇视科技机器人产品G1的头部搭载了Intel Real SenseD435深度相机和LIVOX-MID3603D激光雷达,实现360度全方位探测感知。G1配备了先进的三指灵巧手Dex3-1,能够进行精细且灵敏的物体操作。1 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机器人发展历史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加藤一郎教授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款人形机器人WABOT-1的WL-5号两足步行机。1973年1986年日本本田开始进行人形机器人ASIMO的研究,并成功于2000年发布第一代机型。日本丰田发布第一代仿人类机器人,即“丰田音乐伙伴机器人”,可以实现吹喇叭、拉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功能。本田推出All-New ASIMO,具备利用传感器避开障碍物等自动判断并行动的能力,还能用五根手指做手语,或将水壶里的水倒入纸杯。至此人形机器人已具备初步的行动能力,逐步向特定场景应用市场。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发布双足机器人Atlas,具有极强的平衡性和越障能力,能够承担危险环境搜救任务。日本丰田推出第四代家务机器人Busboy,运用了更高级的AI和机器学习技术,既可感知场景也可检测物体及其表面,能够完成擦地板、拿取玻璃杯等家务活,被设计应用于解决老年家庭的家务问题。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会(WAIC)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于7/4至7/6在上海举行,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第2代(Optimus Gen 2)首度亮相国内首个“整活干活双在线”的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L7”登场,同时实现“大运动+巧操作”的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性能甚至超越特斯拉Optimus。2003年2011年2016年2024年2021年2025年至今 5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Tesla AI Day 2022-Bot、摩根士丹利研究部、华金证券研究所u从技术角度来看,人形机器人主要由“大脑”、“小脑”和“肢体”三个部分组成。u“大脑”负责实现环境感知、行为控制、人机交互等任务级能力,目前主要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同时也可通过云边协同,提高机器人的智能水平。u“小脑”负责控制人形机器人的运动,目前主要基于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机器人操作系统(ROS,Ro
[华金证券]:电子行业机器人系列深度报告:具身智能大时代,算力芯片筑底座,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65M,页数39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