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华为研究之机器人:华为云赋能泛具身智能,成就机器人商业落地最佳闭环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Table_Info1] 电子 [Table_Date] 发布时间:2025-08-21 [Table_Invest] 优于大势 上次评级: 优于大势 [Table_PicQuote] 历史收益率曲线 [Table_Trend] 涨跌幅(%) 1M 3M 12M 绝对收益 17% 26% 74% 相对收益 12% 17% 46% [Table_Market] 行业数据 成分股数量(只) 467 总市值(亿) 109281 流通市值(亿) 53961 市盈率(倍) 83.27 市净率(倍) 4.37 成分股总营收(亿) 34628 成分股总净利润(亿) 1344 成分股资产负债率(%) 46.64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AI 赋能千行百业,开拓下一个十年增长》 --20250729 《从智驾到具身智能,世界还需几个台积和中芯?》 --20250715 [Table_Author] 证券分析师:李玖 执业证书编号:S0550522030001 17796350403 lijiu1@nesc.cn 证券分析师:张东伟 执业证书编号:S0550525070008 zhangdw1@nesc.cn [Table_Title]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深度报告 华为云赋能泛具身智能,成就机器人商业落地最佳闭环 ---华为研究之机器人 报告摘要: [Table_Summary] To B 才是机器人商业落地的最佳开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与 AI 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轨迹高度相似,核心在于两者均遵循 “供给端技术突破驱动产业热潮” 的逻辑,商业化逻辑均遵循“供给创造需求”的核心机制。但具身智能受制于当下成本,消费端难以实现经济性普及,究其本质,人形机器人的价值创造逻辑或更接近生产设备而非消费电子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替代或增强人类劳动力,在特定场景中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并创造可量化的经济价值。而工业场景对效率提升有付费意愿,并且制造业高度标准化、高度流程化、高度封闭的产业特性,恰好可以为人形机器人提供高度确定性的封闭环境用作训练迭代,因此,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迫切需要制造业场景作为商业化落地的起点。 具身智能赋能中国制造升级。当前我国制造业在多重困境下,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费用压力,或存在强烈的降本增效诉求。对于企业,人工成本仍然在固定成本中占据相当比重,一定程度影响企业的利润率表现:即使在已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汽车工厂,总装车间 90%的工作仍然依靠人工完成,工业机器人和 AGV 并不能满足所有场景。而人形机器人的出现给企业降低部分人工成本的刚性支出带来希望,经过对人形机器人成本端盈亏平衡点测算,我们预计,到 2028 年若人形机器人成本降至3 万美元/台,有望在中国等低人力成本市场 2-3 年内实现盈亏平衡,或将对企业产生较强的降本吸引力。 制造业场景具身智能需求测算:远期近 4 万亿空间。新能源车制造场景中,人形机器人或将优先落地人工参与度高的半柔性工序(如电池制造、总装等),可以配合机械臂优先胜任搬运、质检、工站衔接、基础组装四大低自动化工种。通过对单条产线建模,目前正在测试中的工序步骤全部落地后工序渗透率有望达到 70.3%,经测算,我们预计远期整个制造业场景全国人形机器人需求量将达到 2795.81 万台,市场规模达 39141亿元。 华为云就是机器人“教培”,成就具身智能商业化最佳闭环。当前“大小脑”智能水平不足是制约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核心瓶颈,背后本质是数据缺乏和模型性能不够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认为,机器人企业若自建万卡集群则成本过于高昂,转向云服务训练机器人明显更为经济划算,而华为云依托“算力+算法”的优势,将在本轮机器人浪潮中扮演重要的赋能角色,其 CloudRobo 战略只有 Robo 没有 t,华为要做机器人的“教培”,把机器人的“具身”让给产业伙伴,有望成为机器人行业中的核心“卖铲人”,我们看好华为云赋能泛具身智能的长期发展趋势,建议关注和华为合作的机器人产业链核心企业。相关标的:优必选,信捷电气,埃夫特,拓斯达。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降本不及预期 -20%0%20%40%60%80%2024-8 2024-11 2025-22025-5电子沪深300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 / 39 [Table_PageTop] 电子/行业深度 目 录 1. To B 才是机器人商业落地的最佳开局 ............................................................. 4 1.1. 技术突破驱动的产业热潮,商业化逻辑是供给创造需求 ................................................... 4 1.2. 现状 1:具身智能受制于当下成本,消费端难以实现经济性普及 .................................... 6 1.3. 现状 2:机器人生产力属性强,而工业场景对效率提升有付费意愿 ................................ 8 2. 具身智能赋能中国制造升级 ............................................................................ 11 2.1. 制造业面临多重困境,或存在强烈降本诉求 ..................................................................... 11 2.2. 人形机器人可无缝适配生产环境,投入有望实现 3 年内回本 ......................................... 12 3. 制造业场景具身智能需求测算:远期近 4 万亿空间 .................................... 18 3.1. 新能源车单条产线建模 ......................................................................................................... 18 3.2. 制造业场景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测算 ................................................................................. 23 4. 华为云就是机器人“教培”,成就具身智能商业化最佳闭环 ...................... 26 4.1. 智能水平不足制约产业化,本质是模型&数据问题 .......................................................... 26 4.2. 华为布局 AI 全栈技术,打造机器人“教
[东北证券]:电子行业华为研究之机器人:华为云赋能泛具身智能,成就机器人商业落地最佳闭环,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53M,页数3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