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线控转向:产品进阶正当时,线控底盘指日可待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glzqdatemark1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研究|汽车 线控转向:产品进阶正当时,线控底盘指日可待 2025年03月04日 |报告要点 |分析师及联系人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1 / 25 线控转向作为 EPS 的下一代产品,具备响应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的优势,同时作为线控底盘最后一块拼图,有望发挥线控底盘的协同效应。法规标准完善叠加智能化催化,线控转向有望进入加速落地阶段。线控转向有望保持高增长,我们预计 2025 至 2030 年线控转向市场规模有望从 23 亿元扩容至超过 300 亿元,复合增速 67.1%。当前份额领先及产品落地速度较快的国产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推荐华域汽车、耐世特、伯特利等核心 Tier1 公司。 高登 于健 SAC:S0590523110004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2 / 25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研究 glzqdatemark2 汽车 线控转向:产品进阶正当时,线控底盘指日可待 投资建议: 强于大市(维持) 上次建议: 强于大市 相对大盘走势 相关报告 1、《汽车:特斯拉 FSD 入华在即,高阶智能驾驶有望加速落地》2025.02.25 2、《汽车:龙头比亚迪发力,智驾平权全面加速》2025.02.10 扫码查看更多 ➢ 技术:受益高阶智能驾驶,进入加速阶段 转向系统作为底盘的另一核心部分,发展至今,历经了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HPS)、电动助力转向(EPS)、冗余转向(RSS)以及线控转向(SBW)等多个阶段。现阶段,汽车转向系统仍以 EPS 为主流。线控转向技术尚处于发展进程中。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线控转向具备诸多优势,它能够优化转向空间,并且在安全性以及与智能驾驶的协同性方面实现大幅度提升。同时,线控转向作为线控底盘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产品的成熟意味着线控底盘域迈入成熟阶段。届时,车辆将能够实现智能驾驶高阶功能,因此线控转向堪称未来智能驾驶核心执行层硬件。 ➢ 规模:政策支持,2030 年展望 30%+渗透率 一方面转向政策逐步解绑,允许使用功能性链接、实现信号传输和/或能量传输,线控转向应用、测试政策逐步完善。另一方面,高阶智驾渗透率催化,L2+及以上功能应用加速落地。2024 年 L2 级销量占比为 37.0%,同比提升 4.3pct;L2+销量占比为 11.7%,同比提升 5.7pct。市场规模来看,2023/2024 年转向系统以 EPS 为主,方案渗透率分别为 98.9%/99.2%,对应国内市场规模 367.3/401.4 亿元。2025-2030 年,DP-EPS/R-EPS/线控转向进入加速升级/替换阶段,线控转向产品国内市场规模有望从 23.1 亿元提升至 301.5 亿元,复合增速为 67.1%。转向系统市场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市场规模从 2025 年的 434.1 亿元提升至 2030 年的 637.3 亿元。 ➢ 格局:EPS 领先公司受益,核心组件自制率提升 线控转向安全属性要求高,是安全等级 ASIL-D 级别的汽车零部件,高研发投入、精准的产品设计、更久的验证周期铸就细分赛道的较高壁垒。线控转向作为 EPS 产品的升级,EPS 当前市场份额和线控转向产品进展成为核心要素。 EPS 份额:国内前五大 EPS 供应商分别为采埃孚、博世华域、耐世特、博世、NSK,2023/2024 年 CR5 配套车型上牌量分别为 1371.3/1377.6 万辆,CR5 占比分别为64.9%/60.1%。国产供应商份额显著提升,博世华域、耐世特、豫北转向等国产 Tier1销量、份额显著提升,2024 年 EPS 销量分别增长 274.1/125.8/49.1 万辆,份额分别提升 11.8/4.8/2.1pct。其他国产供应商中,伯特利、浙江世宝等增长明显。 线控转向产品进展:产品进展及客户配套成为行业竞争关键因素。博世、采埃孚、特斯拉等外资 2023 年完成量产,耐世特、博世华域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伯特利、浙江世宝保持研发推进,具备 1-2 年内进入量产阶段的条件。 ➢ 投资建议:推荐份额及产品进度领先的供应商 线控转向作为 EPS 的下一代产品,具备响应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的优势,同时作为线控底盘最后一块拼图,有望发挥线控底盘的协同效应。法规标准完善叠加智能化催化,线控转向有望进入加速落地阶段。线控转向有望保持高增长,预计2025 至 2030 年线控转向市场规模有望从 23 亿元扩容至超过 300 亿元,复合增速67.1%。当前份额领先及产品落地速度较快的国产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推荐华域汽车、耐世特、伯特利等核心 Tier1 公司。 风险提示:智能驾驶迭代节奏不及预期;线控转向产品价格变化不及预期;汽车批发销量不及预期。销量变化影响测算的风险。 单击或点击此处输入文字。 -20%0%20%40%2024/32024/62024/102025/2汽车沪深3002025年03月04日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3 / 25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研究 投资聚焦 核心逻辑 转向产品逐步升级,2024 年 EPS 渗透率 99.2%,电动助力转向进入成熟阶段。线控转向作为 EPS 下一代产品,蔚来、特斯拉等品牌高端车型逐步应用。同时,线控底盘线控转向作为线控底盘重要组成部分,产品成熟标志着线控底盘进入加速阶段。法规来看,对于线控转向的支持程度持续提升,线控转向进入加速放量阶段。 投资看点 指引清晰:线控转向成为转向系统升级的主要方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电动汽车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中针对线控转向总体目标提出 2025 年/2030 年目标。功能:2025 年满足 L3+级别自动驾驶,2030 年满足 L4+级别自动驾驶;量:预计线控转向 2025 年渗透率达到 5%,2030 年渗透率达到 30%。价:线控转向 2025 年成本低于 4000 元,考虑到后续年降及组件自制率提升,我们预计2030 年线控转向成本或下探至 2500-3000 元。 市场规模:受益于线控转向产品落地及后续发展,2030 年转向市场规模有望拓展超过 600 亿元。2023/2024 年,转向系统以 EPS 为主,方案渗透率分别为 98.9%/99.2%,对应国内市场规模367.3/401.4 亿元。2025-2030 年,DP-EPS/R-EPS/线控转向进入加速升级/替换阶段。我们认为线控转向产品渗透率有望从 2025 年的 2%提升至 2030 年的 30%,线控转向产品国内市场规模有望从23.1 亿元提升至 301.5 亿元,复合增速为 67.1%。EPS 市场规模逐步下降,或从 2025 年的 411.0亿元下降至 2030 年的 335.8 亿元,DP-EPS/R-EPS 市场规模保持相对稳健增长。整体来看,转向系统市场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市场规模从 202
[国联民生证券]:汽车行业线控转向:产品进阶正当时,线控底盘指日可待,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02M,页数2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