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体现和政策路径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宏观专题 2024 年 12 月 13 日 【宏观专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体现和政策路径  前言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2022 年,二十大报告将“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作为 2035 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今年 7 月,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用“七个聚焦”表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其中在“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部分,明确要“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本文主要聚焦三个层面:首先,基本公共服务涵盖哪些内容?其次,当前的“不均等”,在地区间有何表现?第三,中央在推进“均等化”上,有哪些重点政策选择?  核心观点 基本公共服务涵盖哪些内容?当前中央政策体系下,基本公共服务涵盖涉及“贯穿一生”的 9 大领域:托育、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文化、扶弱、优军服务。但并非上述 9 个领域中的服务都是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有若干区别于其他服务的特点,比如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以“均等化”为重要目标等。举例说明,在住房领域,困难家庭公租房保障属于基本公共服务,但人口净流入大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暂时还不在此范畴。 当前的“不均等”,在地区间有何表现?我们细化到 288 个地级以上城市:静态看,不均等不仅在区域间、也在区域内。东部好于中西部,但东部内内部分化明显:北上深等大城市“遥遥领先”,但还有半数东部城市在全国均值以下。动态看,疫情以后(2020-2022 年),288 城基本公共服务均衡程度有明显上升;进一步拆分到省级,疫情后绝大多数省份省内城市均衡程度也有所提升。 中央如何推进地区间的“均等化”?我们总结三方面:一是制定国家标准清单,确定地方履责的“最低”标准,且教育、社保等领域的国家标准正处于动态“扩围+提标”过程。二是对重点领域设定五年规划目标,部分中西部省份目标向全国目标靠拢,“十四五”期间增幅更大。三是中央几万亿的转移支付向西部显著倾斜,使地区间人均财政支出的差异,要小于人均财政收入差异。  一、基本公共服务涵盖哪些内容? 1、服务供给有何分类?依据官方文件,服务供给大致分成三类: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其中前两者属于公共服务范畴。 2、具体涵盖哪些领域?“贯穿一生”的 9 大领域:托育、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文化、扶弱、优军服务。 3、基本公共服务有何重要特征? “政府承担保障供给数量和质量的主要责任”,以“均等化”为重要目标。这也是基本公共服务区别于其他两类服务的重要特征。举例说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涵盖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险、困难家庭公租房保障、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等;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扩容”)包括县域普通高中建设、社区养老、人口净流入大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生活服务(“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包括旅游、家政等。  二、当前的“不均等”,在地区间有何表现? 基本方法和样本选取:我们将观察样本细化到 288 个地级以上城市,时间区间覆盖 2015-2022 年。基本步骤如下:①依据《“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等,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教育、医疗、社保、文化四个一级指标、11 个细分指标;②使用计量方法对 11 个指标赋权,合成每个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得分;③对各城市综合得分计算变异系数,衡量均衡程度。 (一)看现状:东部好于中西部,但东部内城市分化明显 城市间基本公共服务综合得分差异比较明显,且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区域间,区域内也有明显分化。首先,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综合得分低于 288 城市均 证券分析师:张瑜 电话:010-66500887 邮箱:zhangyu3@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18090001 证券分析师:陆银波 电话:010-66500831 邮箱:luyinbo@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19100003 证券分析师:袁玲玲 邮箱:yuanlingling@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24070006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宏观】谁推动了欧股牛&日股熊?——2011&1993 去杠杆时期的历史比较》 2024-12-11 《【华创宏观】坐在居民存款的“火山口”》 2024-12-08 《【华创宏观】ERP 还能用吗?》 2024-12-04 《【华创宏观】解开三螺旋——宏观 2025 年度策略报告》 2024-11-19 《【华创宏观】超半数主要经济体开始降息——全球货币转向跟踪第 4 期》 2024-11-13 华创证券研究所 宏观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2 值。2015 年数量占比为 44%(128 个),2022 年降至 40%(115 个)。其次,东部城市的平均综合得分要高于中西部,但东部内城市分化最为明显。从变异系数看,东部 87 城市>288 城市整体>西部 87 城市>中部 80 城市>东北 34城市。进一步观察“尖子生”序列,2022 年综合得分排名前 30 的城市,2/3来自东部地区,近半数城市为超大特大城市,如北京、深圳、上海就位居前三。但 80 多个东部城市中,仍有一半的城市还达不到 288 个城市的平均水平。 (二)看趋势:2019 年为转折点,均衡程度由降转升 2019 年以来,尤其是疫情后三年(2020-2022 年),288 个城市间基本公共服务均衡程度明显提升;疫情前 4 年,均衡程度则为下降趋势,即变异系数是先升后降趋势。进一步观察到省级,疫情后绝大多数省份省内均衡程度也有所提升。  三、中央如何推进区域之间更“均等化”? (一)以国家标准确定底线,推动部分领域大致均等 我国制定《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确定地方政府履责的“底线范围”。我国先后于 2021 年、2023 年制定过两版国家标准清单,《国家标准 2023》将 9大领域细分成 22 个细分领域、81 个具体事项,并明确支出标准。如教育的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明确“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 2000 元”。 国家标准体系处于动态“扩围+提标”中。过去在全国层面推进的,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提高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等。明年确定会推进的,目前已知的是普高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资助。政策提出后续会推进的,涉及生育保险的“提标+扩围”,以及“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等等。 国家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地方在部分领域实现大致均等。一方面,国家标准为地方履责标准提供了“基准”,“超标”行为会受到约束。首先,《国家标准 2023》的 81 个事项中,3/4 的事项已明确具体的标准,地方按此执行。其次,地方若有“超标”情况,还需履行审批和报备程序。另一方面,清单中近半数为央地共同支出责任,且中央财政会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如在义务教育、普高助学金等教育领域,中央分五档补助,对 12 个西部省份补助

立即下载
综合
2024-12-14
华创证券
25页
4.17M
收藏
分享

[华创证券]:【宏观专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体现和政策路径,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17M,页数25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5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5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社会集团消费止跌企稳
综合
2024-12-14
来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核心思路是温和刺激,不是大干快上
查看原文
2025 年居民消费倾向有望高于 2024 年
综合
2024-12-14
来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核心思路是温和刺激,不是大干快上
查看原文
我国中央政府加杠杆空间充足
综合
2024-12-14
来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核心思路是温和刺激,不是大干快上
查看原文
预计 2025 年特别国债增加到 1.5-2 万亿元
综合
2024-12-14
来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核心思路是温和刺激,不是大干快上
查看原文
预计 2025 年狭义赤字率提高到 4%左右
综合
2024-12-14
来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核心思路是温和刺激,不是大干快上
查看原文
青年人失业率仍高
综合
2024-12-14
来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核心思路是温和刺激,不是大干快上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