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揽子化债周年观察之宁夏篇
一揽子化债一周年系列研究之宁夏篇塞上江南的化债路径与展望——看债务体量最小但化债受益明显的重点省份宁夏如何化债 政府公共评级一部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中诚信国际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 2 塞上江南的化债路径与展望 ——看债务体量最小但化债受益明显的重点省份宁夏如何化债 作为债务体量最小的重点省份,宁夏取得的阶段性化债效果较明显,而其在一揽子化债开启前面临的债务问题有哪些、前后采取了哪些化债措施,如何评价其化债效果,未来的化债方向又在何方,本文给出以下观察与分析。 摘 要 一揽子化债前宁夏债务所面临的债务问题 宁夏债务体量虽较小,但区域经济财政实力较弱,债务负担偏重,同时对本地有限产业资源的掌控力不强,导致产业发展反哺地方经济的效果受限,地方亦无法充分利用产业资源化债。一揽子化债开启前,部分地市已面临债务负担较重、城投债接续较困难且集中兑付压力大等难题,其中银川市城投债发行已出现利率和利差双高,且 2023 年迎来到期高峰,流动性风险较高。综合来看,宁夏面临化债的迫切性。 一揽子化债前后宁夏化债举措分析 在一揽子化债政策推出前后,宁夏均采取了一系列的化债措施,既有延续也有拓展。一揽子化债开启前,宁夏逐步建立起全口径、常态化的政府债务监控机制,省市联动成立信保基金,开展常态化的“政银企”融资对接会以调度区域内金融资源,以及进行国企改革、盘活存量资产以缓解重点企业到期压力。一揽子化债开启后,宁夏在原有化债举措基础上,多地市推出地方版一揽子化债方案,并积极向上争取特殊再融资债券支持,同时向下统筹协调金融资源置换存量债务,化债进程明显提速。 宁夏化债的特殊优势 宁夏具有债务绝对体量较小、受国开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力度较大、自身对风险重视程度高等特点,因而在化债时对金融资源的调度上具有相对优势。具体表现为,一是平台企业未出现过风险事件,信用修复相对容易,因而化债开启以来,金融机构参与化债的意愿相对更强;二是受金融机构支持的力度较大,且作为债务体量最小的重点省份,易被作为化债试点而优先获得化债资源,因此首笔城投债务置换落地时间早、参与银行数量最多。 宁夏化债效果审视 宁夏的化债效果究竟如何?首先,从地方政府文件对化债工作进展的相关表述来看,2023年宁夏整体的化债力度和额度为历年最大,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实现“双下降”;其次,从地方政府和发债城投企业债务增量及期限结构分布来看,2023 年以来,宁夏地方债务总体呈现出隐性债务显性化的特征,但债务总量并未下降;城投有息债务及城投债期限结构则有所拉长,但 3 年内到期的城投债比重仍偏高,后续面临的集中到期压力仍有待释放;最后,从城投债发行成本来看,一揽子化债开启后,宁夏城投债发行成本显著下降、利差快速收敛,直融层面化债成效显著。 宁夏化债总结及风险展望 一揽子化债以来,宁夏整体化债节奏明显加快,并取得了较明显的阶段性效果,但化债进程亦存在普遍问题及特定问题的掣肘。对其而言,短期内通过债务置换降低债券占比、拉长城投债期限是解决燃眉之急的关键,而长期则需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为地方发展助力以及城投转型提升实力,以此降低债务率。虽然宁夏地方政府法定债务规模较小,风险亦较为可控,但应对城投债务风险仍需谨慎。需关注现阶段城投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且债务期限结构配置不当带来的风险,以及西北地区信用风险绑定较深,局部区域债务压力仍大且债务风险持续发生对宁夏融资环境以及城投化债进程造成的影响。 中诚信国际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 3 引 言 自 2023 年 7 月至今,一揽子化债已开启一年有余,无论是重点省份亦或是非重点省份,在中央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下,均如火如荼地以多样的方式进行了化债。各地的化债措施有哪些、化债效果又如何,需要观察与总结各省份的经验并指导实践,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选取十二个重点省份中债务体量最小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或“自治区”),分析其在一揽子化债前所面临的债务问题、一揽子化债开启前后的化债措施、化债的特殊优势及化债效果,并对其化债过程和未来债务风险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进入化债攻坚阶段后各地的化债提供一定的借鉴。 正 文 一、一揽子化债前宁夏所面临的债务问题 宁夏债务体量虽较小,但区域经济财政实力较弱,债务负担偏重,同时对本地有限产业资源的掌控力不强,导致产业发展反哺地方经济的效果受限,地方亦无法充分利用产业资源化债。一揽子化债开启前,部分地市已面临债务负担较重、城投债接续较困难且集中兑付压力大等难题,其中银川市城投债发行已出现利率和利差双高,且 2023 年迎来到期高峰,流动性风险较高。综合来看,宁夏面临化债的迫切性。 宁夏地方债务规模较小,但可用产业资源相对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面临的整体债务负担偏重。在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中,宁夏存量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仅高于西藏,截至 2023 年末为 2,243.70 亿元,存量城投债规模为 227.70 亿元,亦处于尾部。与此同时,宁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023 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为 5,314.95 亿元,人均 GDP 为 72,957元,在全国分别排名第 29 和第 18。同年,宁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 502.31 亿元,仅高于青海和西藏,财政自给率仅为 28.68%;直接负债率和直接债务率分别为 42.21%和 117.37%,分别排名第 13 和第 26。 图 1:截至 2023 年末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方政府显性债务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中诚信国际整理 05010015020025030035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四川河北湖南河南安徽湖北贵州云南福建辽宁江西重庆广西北京天津内蒙古陕西新疆吉林上海黑龙江甘肃山西海南青海宁夏西藏%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直接债务债务率(右轴)直接债务负债率(右轴) 中诚信国际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 4 图 2:截至 2023 年末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存量城投债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中诚信国际整理 图 3:2023 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GDP 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中诚信国际整理 产业资源可对区域化债提供重要支持,本质是通过地方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债务化解。从这一视角来看,宁夏拥有一定的产业资源,但参与化债的空间却较为有限,原因在于宁夏倚重煤、电力和化工等传统重工业,并对央企投资较为依赖,自身对产业资源的掌控力不强,导致产业发展反哺地方经济的效果受限,地方亦无法充分利用产业资源化解债务。具体而言,宁夏煤炭、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煤炭保有资源量居全国第 9 位,石膏居全国第 3 位,水泥用灰岩居全国第 14 位),由此形成了以煤、电力和化工
一揽子化债周年观察之宁夏篇,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8M,页数18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