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动态点评-港股科技硬件:关注后续的机会与风险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1 证券研究报告 电子 港股科技硬件:关注后续的机会与风险 华泰研究 电子 增持 (维持) 研究员 黄乐平,PhD SAC No. S0570521050001 SFC No. AUZ066 leping.huang@htsc.com +(852) 3658 6000 研究员 陈旭东 SAC No. S0570521070004 SFC No. BPH392 chenxudong@htsc.com +(86) 21 2897 2228 联系人 于可熠 SAC No. S0570122120079 SFC No. BVF938 yukeyi@htsc.com +(86) 21 2897 2228 行业走势图 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 2024 年 10 月 05 日│中国内地 动态点评 华泰观点:估值修复或仍有空间,后续建议关注资金面和政策效果 上周港股科技股大幅上涨,其中代表性的硬件公司,中芯(47%),华虹(47%),小米(12%)、舜宇(10%)都出现显著上涨表现。我们认为,在海外资金大规模回流港股科技公司的大背景下,硬件板块与互联网等相比,相对较低的估值或是推动股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经过一周上涨,目前硬件板块前向 PE 均值在 22.3 倍,中位数在 22.9 倍,处于周期中位数位置。展望未来,经历一周大幅上涨之后,我们认为港股科技股存在一定压力,后续建议重点关注,1)周二 A 股开盘后沪港通资金流入情况,2)国内消费促进政策是否会带动手机、PC、电动车等电子产品销量(相关公司:小米,联想,舜宇,瑞声,比亚迪电子),3)半导体国产化政策是否会提升国内代工行业(中芯,华虹)产能利用率和加速设备投资(ASMPT)。 估值:港股科技股修复的空间还有多大? 上周恒生科技指数上涨 24%,在全球的资产中表现名列第三。资金方面,根据 EPFR 数据,海外资金从 9/18 开始转为流入,截至 10 月 3 日当周,全球新兴市场股票型基金录得 155 亿美元资金流入,创出历史第二高。我们认为,与阿里、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公司(22.0x 2025PE)相比,硬件企业估值存在一定折让(15.7x)可能是吸引资金流入的原因之一。经过一周上涨,当前恒生科技指数整体 2025 年 PE(18.7 倍)和 NASDAQ(29.4 倍)还存在一定折让。恒生科技指数硬件板块 2025 年 PE 估值 15.7 倍,与 SOX(31.9倍)及 A 股 SW 电子(29.9 倍)比也存在一定折让。后续建议关注周二 A股开市后南下资金的流入情况。根据我们的乐观场景(75%分位)测算,我们认为覆盖的 8 家主要科技硬件公司股价还有较大的上升潜力(图 1)。 机会:1)手机,PC,电动车,2)半导体设备投资 我们认为,国家的经济刺激政策对电子产业链来说主要有两个维度的帮助。第一,如果出台更多消费券等以旧换新相关政策,可能拉动智能手机、PC、家电、汽车相关终端产品的销量,以及上游零部件和半导体需求,后续建议关注各类产品周度销量等高频数据,2)中国半导体设备投资经历了过去两年 12%/11%的高速总体增长之后,我们预计投资从 2H24 将进入下行通道。若国家出台鼓励半导体国产化相关政策,有望带动 ASMPT、北方华创、中微等相关企业营收,但同时也需要关注可能产生的产能过剩问题。 风险:1)美国出口管制政策,2)苹果 iPhone 中国销量变化 和 A 股相比,我们认为港股投资人将更加关注 1)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等地缘政治相关新闻报道,以及 2)苹果等主要客户销量变化对产业的影响。美国在 2022 年 10 月和 2023 年 10 月分别宣布强化对华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出口管制,对板块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后续建议关注台积电(10/17)、苹果(10/31)、中芯国际(1 月上旬)业绩指引。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风险,半导体周期下行,测算和可得数据的局限性,本研报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盖个股内容,均系对其客观公开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团队对该公司、该股票的推荐或覆盖。 (26)(17)(8)110Oct-23Feb-24Jun-24Sep-24(%)电子沪深300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2 电子 对港股主要公司的观点 我们对重点港股公司的乐观场景进行了估值的测算,我们认为覆盖的 8 家主要的港股科技硬件公司目前的估值平均位置处于周期的中间(51%)。如果按照历史最高估值的乐观场景(75%分位)测算,我们认为股价还有较大的上升潜力。 图表1: 重点港股公司估值表 注:数据截至 10 月 4 日收盘。 资料来源:Wind 一致预期,华泰研究 图表2: 港股公司最新观点 股票名称 最新观点 小米集团-W (1810 HK) 2Q24:核心业务 non-gaap 净利润维持强劲,汽车毛利率超预期 小米 2Q24 收入同比增长 32%,其中手机 xAIoT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2.4%,汽车业务收入接近 63.7 亿元。公司汽车毛利率达到 15.4%,超过此前我们预期 7.4pp,主因公司汽车业务的快速起量以及对供应链强大的议价能力,管理层预计 3Q/4Q 毛利率仍能实现环比增长。互联网业务毛利率达到78.3%,超过我们此前预期 3.3pp,主因广告业务收入占比的提升及手机高端化的助力。公司非 GAAP 口径下净利润同比增长 20%至 61.8 亿,汽车业务分部亏损 18 亿。我们提高汽车、互联网、IoT 毛利率预测并由此提高小米 2024/2025/2026 年非 GAAP 口径下净利润预测 16/39/41%至人民币214/266/323 亿,维持基于 SOTP 估值法目标价 25 港币及“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手机需求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报告发布日期:2024 年 08 月 22 日 点击下载全文:小米集团-W(1810 HK,买入): 2Q24:汽车业务毛利率超预期 中芯国际 (981 HK) 华泰观点:本地化需求稳健增长,预计设备投资从 2025 年开始下降 我们认为中芯国际有望从 2025 年将进入业绩的收获期。从需求端看,半导体周期复苏叠加在地化生产,推动公司产能利用率维持高水平。供给端看,资本开支以 2024 年为峰值开始逐步下滑,随着设备折旧增速放缓,公司毛利率开始回升。收入规模有望每年上一个台阶,到 2026 年有望超过 100亿美元。为反映折旧压力下降,我们上调 2025/2026 年归母净利润 24.0%/53.5%至 9.79/13.24 亿美元。我们上调港股目标价 13%到 27.00 港币,基于 1.32x 2024E PB(2012 年至今历史区间的 31%分位)。我们上调 A 股目标价至 73.78 人民币(前值:65.59 人民币),基于 200% A/H 溢价(2020年上市以来历史中位数)。 风险提示:美国加强技术出口管制;8
[华泰证券]:电子行业动态点评-港股科技硬件:关注后续的机会与风险,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8M,页数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