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设备行业深度报告:产业趋势开启,设备先行

2024年5月2日氢能设备:产业趋势开启,设备先行行业评级:看好——氢能设备行业深度报告分析师邱世梁分析师王华君分析师李思扬邮箱qiushiliang@stocke.com.cn邮箱wanghuajun@stocke.com.cn邮箱lisiyang@stocke.com.cn电话18516256639电话18610723118电话15116271889 证书编号S1230520050001证书编号S1230520080005证书编号S1230522020001 添加标题95%21、氢能行业:双碳背景下,21世纪的终极能源之一,氢燃料车为未来增长点氢能在稳定性、储能性、可获得性、下游应用性等具备更大优势,据氢能联盟,2020年我国氢能需求量2105万吨,到2050年有望达1.6亿吨,2020-2050年CAGR为7%。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增长的核心突破口。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7-2023年氢燃料电池车销量由1275辆增至5843辆,CAGR=29%。保有量由1911辆增至12682辆,CAGR=46%。随着燃料电池车成本下降、空间有望逐步打开。2、制氢端:电解水制氢为大势所趋,关注电解槽相关机遇可再生能源制氢趋势下。碱性电解水制氢为当下主流选择,未来碱性电解水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并行。2023年国内电解水制氢电解槽出货量达1.2GW,同比增长61%。国内企业派瑞氢能、隆基氢能、华电重工、航天思卓排名前列。预计2024年有望增长至2GW以上。电解槽朝着大标方、高电密、低电耗、轻量化的方向不断迭代。3、氢储运:短途气态储氢为主流,关注储氢瓶机遇目前气态储运是国内的主流方案。液氢储运为未来长途储运的更优选择。高压气氢储瓶是用来储存氢气的容器的关键,目前国内以III型瓶为主(35MPa)、国外IV型瓶为主(70MPa,相比III型、内胆改为塑料)、是国内未来方向。2023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高压储氢瓶出货量达到4.9万支,同比上年大幅增长38%。中材科技(苏州)、奥扬绿能、国富氢能、中集氢能和科泰克龙头领先。4、氢加注:加氢站加速建设,关注压缩机环节机遇我国加氢站数量全球第一,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加氢站407座,2016-2023年CAGR=83%。其中35MPa为主、70MPa为辅。压缩机、加注机、储氢罐是价值量最高3大设备,成本占比分别为30%/13%/11%。其中加氢站压缩机国产化率28%、未来具提升空间。5、燃料电池:受益燃料电池车应用,催生销量提升受益燃料电池车销量提升,2017年-2021年中国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从37.8MW提高至172.7MW,CAGR=46%。预计2026年达到7.7GW,2022-2026年CAGR=76%。国内亿华通、重塑股份、上海捷氢、国鸿氢能、新源动力布局领先。6、投资建议:(1)制氢端:电解槽为核心设备。重点关注:隆基绿能、双良节能、华电重工、华光环能、亿利洁能、昇辉科技等。(2)储运端:储氢瓶为核心设备。重点关注:中材科技、京城股份、富瑞特装、兰石重装、亚普股份等。 (3)加氢端:压缩机为核心设备。重点关注:开山股份、冰轮环境、汉钟精机、石化机械等。 (4)燃料电池端:重点关注:亿华通、潍柴动力、雪人股份等。7、风险提示:政策支持不达预期;产业降本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目录C O N T E N T S01 氢能行业:双碳背景下,21世纪的终极能源之一010203制氢端:电解水制为大势所趋,关注电解槽相关机遇氢储运:目前气态储氢为主流,关注储氢瓶机遇305燃料电池:受益燃料电池车应用,催生销量提升04氢加注:加氢站加速建设,关注压缩机环节机遇06投资建议 07风险提示氢能行业:双碳背景下,21世纪的终极能源之一01Partone421211.11.15◼氢不仅是能源,也是能源的载体和基础原料,可广泛运用于化工,工业,交运,建筑和发 电等领域。◼相比起其他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氢能源可以被储存和运输得更加便捷,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且单位质量上,氢能源所储存的能量更大。氢能在稳定性、储能性、可获得性、下游应用性等具备更大优势。◼根据 IEA 统计,2022 年全球氢的需求量在 9500 万吨,其中我国是最大的氢生产和消费国。图:氢能综合能力优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具备更大优势潜力氢能源其他新能源(光伏、风电等)稳定性1)无地城跟制2)无时间限制(无需考电制取的问歇性和波动问题)光伏和风电能有间歇性且波动大需要考虑波峰波谷阶段,受天气和时间影响大,导致电网消纳压力较大储能性1)有气液固三种储存形式2)无时间限制(长期结存不影响质量和使用统力)1)储存形式单一、且限制性大(需要转化成电储能或靠近水源)2)有时间限制(储存有周期性,时间过就会影响能源质量和密度)可获得性获得来源多样: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电解水等均可制气主要依靠风、太阳、水自然资源转化获取,相较于氢能获取来源少应用氢能既可作为燃料、亦可作为能源使用:1)交通运输领域(燃料电池)2)冶金、化工等工业领域(作为燃料使用)3)建筑领域(燃料电池)4)发电风能和光伏主要用于发电其他1)可以利用现有加油站基础转化成加氢站。2)有原料供给基础和优势,可以快速实现灰制氢模式,然后同步探索蓝绿氢方式3)制氢产业链和天然气供应模式大致相同,落地实现性大1)占地面积大,无法在城市大规模铺设设备2)需要重新铺设设备,成本高、效率相对低3)选址有地域限制,容易对当地水土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资料来源:艾瑞数智,浙商证券研究所整理产业链时间维度技术发展趋势预判技术研发方向制氢短期化石能源制氢氢气提纯技术、CCUS技术;研发降低铂系金属载量 +CCUS 技术;的新型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材料、高效大功率碱性水电解制氢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制氢水电解槽设备;发展生物制氢和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技术。氢储短期高压气态储氢研究方向为:提高储氢密度、降低能耗成本、提高有机液体储氢脱氢效率。研发70MPa高压储罐、氢气压缩机、液氢泵、氢气液化装备;碳纤维和碳纳米管等碳质储氢材料;发展有机氢化物储氢技术,探索复合储氢技术。中长期低温液态储氢;固体储氢;有机液体储氢;复合储氢技术氢运短期高压气氢拖车研究高性能的管材,发展管材评价技术、氢的泄漏与全程监测技术、氢气压缩技术等。中长期管道输氢、有机液体管道输氢氢加注短期35MPa加氢站研发高压压缩机、加氢枪等设备,提高设备的稳定性与精度等;加强在加注安全、计量、过程控制、设备、建站设计及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中长期70MPa加氢站,液氢加注站应用短期石化、化工、燃料电池、钢铁治金改进优化氢化工(石油化工加氢、合成氨、尿素、合成甲醇)技术,降低能耗、碳排放;研发氢冶金技术、天然气掺氢技术、高效储能技术;研发燃料电池轨道交通产品,分布式发电产品,微型热电联供系统等。中长期天然气掺氢、储能、建筑、发电等1.21.26◼目前全球已有 30 多个国家推出氢战略、制定了氢能发展路线图。◼我国在 2022 年 3 月推出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并提出氢能产业 2030 年和 2035 年发展目标。国家战略/规划关键内容年份日本《基本氢能战略》计划2030

立即下载
综合
2024-05-13
浙商证券
44页
2.72M
收藏
分享

[浙商证券]:氢能设备行业深度报告:产业趋势开启,设备先行,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72M,页数44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44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44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活跃交易二永债点位与今年最低点相差在 16bp 至 20bp 之间
综合
2024-05-13
来源:债市急跌后的思考
查看原文
4 月超长信用债累计涨幅不算差
综合
2024-05-13
来源:债市急跌后的思考
查看原文
图4.4 月底,基金并未大幅卖出一般信用债
综合
2024-05-13
来源:债市急跌后的思考
查看原文
图2.和本轮二永债调整幅度相似的区间对比
综合
2024-05-13
来源:债市急跌后的思考
查看原文
各类券种收益率弹性和 3 月中旬下跌,有类似的地方
综合
2024-05-13
来源:债市急跌后的思考
查看原文
可比公司估值
综合
2024-05-13
来源:理邦仪器(300206)2023年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开启“创新%2b平台化%2b国际化”战略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