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结构解析日本货币政策钝化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固定收益团队 2024年3月 从人口结构解析日本货币政策钝化 核心观点核心观点 日本少子老龄化进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前期阶段(1955-1969):随女性劳动力在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进程中的释放,较高的育龄女性人口规模为日本带来了第二波同时也是至今最后一波生育高峰,出生人口规模在此阶段见顶;步入阶段( 1970-1979):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来看,1970年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分别是德法英三国;而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的同比增速,即社会老龄化速度来看,日本在步入少子老龄化社会后,相较于其他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有着明显更快的老龄化速度;加速阶段( 1980-1999):20世纪70年代,随着不婚和晚婚观念的盛行,日本结婚率于80年代至2000年初下降至阶段性低位,晚婚女性占比在此期间也大幅增加;深度阶段(2000-至今):日本已进入深度少子老龄化社会。根据日本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0-14岁人口占比约为12.14%,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约为28.68%,人口结构为收缩性。截至2022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为1.26‰,自1995年以来连续28年低于1.5‰。日本少子老龄化程度为世界之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为了对抗经济衰退及通缩,日本央行多次使用零利率乃至于负利率、量化宽松(QE)等政策工具。在1990年后“失去的十年”中,日本首次实行零利率政策,在2001年首次实行量化宽松,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后,日本重启零利率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经济小幅复苏但通缩问题未得到缓解。安倍经济学提出质化量化宽松政策,对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2016年日本提出收益率曲线控制(YCC)和负利率政策,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日本通胀于2021年逐渐开始回升,2023年名义GDP增速达到5.7%,日本央行有望退出YCC政策,迎来加息。 我们基于经过US Census X-13-ARIMA-SEAT算法进行季节调整后的日本家庭收支调查(Family Income and Expenditure Survey)数据,使用包含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SV)进行观测。从常规货币政策——利率政策的视角看,随日本老龄化程度加深,全社会平均消费对于利率冲击的敏感度逐年降低。且分年龄段来看,年轻、年长群体的消费情况并不能有效体现与传导利率政策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年龄人群消费结构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原因为人口结构变迁引起产业结构转移亦改变了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能力;从非常规货币政策——经常账户余额的视角看,对于35-54岁人群,货币政策可实现有效传导。对于55-69岁人群,货币政策效果钝化明显。综上,随日本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可能迎来进一步削弱。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统计数据存在系统性偏差。 1 勘探日本少子老龄化始末 日本货币政策回顾梳理 日本人口结构演进引致货币政策架空 目 录 2 勘探日本少子老龄化始末:日本人口少子老龄化进程的总体回顾勘探日本少子老龄化始末:日本人口少子老龄化进程的总体回顾  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统计标准,0-14岁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决定该国是否处于少子化,65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决定该国是否处于老龄化。  少子化标准: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  老龄化标准:比例在7%-14%为老龄化社会,14%-20%为老龄社会,20%以上为超老龄社会。  根据日本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可以将其少子老龄化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前期阶段(1955-1969)、步入阶段(1970-1979)、加速阶段(1980-1999)和深度阶段(2000-至今)。 日本0-14岁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 Wind,西南证券整理 日本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 Wind,西南证券整理 0%15%30%45%60%75%9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14岁以下 14-17岁 18-24岁 25-44岁 45-64岁 65岁及以上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0-14岁人口数量 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 万人 酝酿阶段 步入阶段 加速阶段 深度阶段 3 勘探日本少子老龄化始末:前期阶段人口金字塔处于扩张型,但出生人口已有见顶端倪勘探日本少子老龄化始末:前期阶段人口金字塔处于扩张型,但出生人口已有见顶端倪 在少子老龄化的前期阶段(1955-1969),日本人口金字塔尚处于扩张型结构。1955年,日本0-14岁的人口占比约为33.45%,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仅为5.29%。从育龄妇女的角度看,1955年育龄女性的人口规模约为2348.32万人,在女性总人口中的占比约为53.09%;而至1970年,随着0-14岁女性满足生育条件,育龄女性的人口规模达到约3055.45万人,在女性总人口中的占比来到了69.07%。 从出生人口数量来看,前期阶段是日本战后的第二波生育高峰。在少子老龄化的前期阶段,随着女性劳动力在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进程中的释放,较高的育龄女性人口规模为日本带来了第二波同时也是至今最后一波生育高峰,出生人口规模在此阶段见顶。其中,1966年有一个明显的波谷,其主要是居民受迷信影响,因此主动选择提前或延后生育。 数据来源: 日本统计局,西南证券整理 1955-1970年成为日本第二波“婴儿潮” 数据来源: Wind,西南证券整理 1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黄小葵 0--45--910--1415--19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55--5960--6465--6970--7475--7980--8485--8990--9495--99100+岁 男 女 日本1955年人口金字塔图 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日本:人口出生数 人 1 4 勘探日本少子老龄化始末:步入阶段人口金字塔仍处于扩张型,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老龄化速度更快勘探日本少子老龄化始末:步入阶段人口金字塔仍处于扩张型,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老龄化速度更快 在少子老龄化的步入阶段,日本人口金字塔仍处于扩张型阶段,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到老龄化社会标准。1970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约7.06%,标志着日本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 日本相较于其他步入老龄化的社会国家而言,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来看,1970年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分别是德法英三国;而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的同比增速,即社会老龄化速度来看,日本在步入少子老龄化社会后,相较于其他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有着明显更快的老龄化速度。

立即下载
综合
2024-03-26
西南证券
32页
2.98M
收藏
分享

[西南证券]:从人口结构解析日本货币政策钝化,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98M,页数32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3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3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27 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同比增速(%)
综合
2024-03-26
来源:实体经济图谱2024年第10期:黑色价格持续下跌
查看原文
图25 全国23城地铁客运量(万人次)
综合
2024-03-26
来源:实体经济图谱2024年第10期:黑色价格持续下跌
查看原文
图23 CCFI、BDI和BDTI指数
综合
2024-03-26
来源:实体经济图谱2024年第10期:黑色价格持续下跌
查看原文
图7 当周电影票房收入(亿元)
综合
2024-03-26
来源:实体经济图谱2024年第10期:黑色价格持续下跌
查看原文
图5 柯桥纺织价格指数
综合
2024-03-26
来源:实体经济图谱2024年第10期:黑色价格持续下跌
查看原文
图3 乘联会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
综合
2024-03-26
来源:实体经济图谱2024年第10期:黑色价格持续下跌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