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五:重组XVII型胶原,产业化初露锋芒,重组COL17促抗衰新场景
行业及产业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 证券研究报告 美容护理 2024 年 02 月 23 日 产业化初露锋芒,重组 COL17 促抗衰新场景 看好 ——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五:重组 XVII 型胶原 相关研究 证券分析师 刘靖 A0230512070005 liujing@swsresearch.com 王雨晴 A0230522010003 wangyq@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王雨晴 (8621)23297818× wangyq@swsresearch.com 本期投资提示: ⚫ COL17 结构独特,功效机制与 I 型、III 型存在本质区别。COL17 是一种跨膜型非成纤维胶原,独具三螺旋+三聚体+跨膜结构域。胶原蛋白结构决定功能,相较 I 型、III 型胶原主要在皮肤真皮层提供结构支撑、修复再生作用,COL17 贯通表皮与基底膜带,发挥细胞通讯、信号调控功能。具体看,COL17 从病症根源出发,改善皮肤衰老、脱发问题,促进伤口修复。 ⚫ 直接提取法难量产,合成生物学技术是制备 COL17 的理想方法。COL17 在人体、动物组织中丰度极低,难以通过组织提取技术制备。合成生物技术可以实现对 COL17 的规模化、定制化生产,并能实现对特定功能的强化和放大,表现出更好的生物学潜能。 ⚫ 重组 COL17 制备难度大,对厂商技术平台及平台成熟度的要求极高,国内仅几家企业掌握重组 COL17 量产技术。基于 COL17 的复杂结构,重组表达具有人源特性的 XVII 型胶原尚存在多个技术难点:①识别和筛选有应用潜力的功能区,且不含 BP 自身抗原识别序列;②对序列进行合理化设计;③构建合适的表达体系和生产工艺体系,从实验室研究至产业化期间需要大量扎实的科学实验和临床数据做支撑。从专利看,仅锦波生物、创健医疗、肽源生物、聚源生物、未名拾光等企业完整掌握重组 COL17 工业化生产制备技术,已产业化产品非常稀缺。 ⚫ 重组胶原行业景气度高,重组 COL17 在多个细分领域具备差异化优势。(1)护发防脱:沙利文预计 2030 年国内植发+养固市场 1381 亿,消费基础广泛&迫切:一方面,我国脱发群体庞大,熬夜、压力等外界因素持续推动人群增长;另一方面,现有治疗手段各有优缺点,市场需求远未被满足。看好重组 COL17 微针疗法的市场前景。一是,微针设备构建精准且高效的递送通道;二是,“消费降级”背景下,头部植发机构加大养固投入锁客&留客,微针疗法迎加速渗透机遇;(2)医美:重组胶原是玻尿酸红海之后的新增长赛道,新材料新产品享高溢价红利。①应用于水光针,重组 COL17 具备有效性和持久性优势;②应用于微针,独有 1+1>2 功效机制,有望借“联用治疗”突围。(3)医疗:应用于皮肤修复敷料,沙利文预计 27 年国内市场 255 亿元。重组 COL17 从根本上缓解医美术后屏障受损问题,尤其适用于激光治疗(第一大光电项目)后色素沉着,解决其术后修复痛点。生物医疗方面,一项评价重组 XVII 型胶原蛋白对皮肤大疱性疾病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进入临床试验,对重组 COL17 临床应用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 投资分析意见:区别于重组 I 型、III 型相对成熟的市场应用,重组 COL17 仍处产业化初期。基于 COL17 独特的结构与功效机制,其在皮肤抗衰、毛囊干细胞维持、伤口修复等方面作用显著,我们预计护发、医美、医疗为重组 COL17 主流应用场景。伴随供给端能力提升,横向/纵向/多品类的产品开发模式将持续打开行业天花板。建议关注重组 COL17全产业链机遇,重点关注布局全产业链,具备从 0-1 新应用突破能力的企业:锦波生物(832982):重组胶原蛋白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引领行业 0-1 进程。创健医疗(拟 IPO):传承医疗器械基因,行业内“隐形冠军”。远想生物(拟 IPO):国内微针疗法先行者,高举高打,发力再生医学。 ⚫ 风险提示: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获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终端需求不足的风险;医疗事故引发的舆情风险。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2页 共23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投资案件 结论和投资分析意见 建议关注重组 COL17 全产业链机遇,重点关注布局全产业链,具备从 0-1 新应用突破能力的企业:锦波生物(832982):重组胶原蛋白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引领行业 0-1 进程。公司嫁接重组 III 型胶原蛋白产业化成功经验,前瞻布局重组 COL17 应用,建立产能与药械牌照双重优势;创健医疗(拟 IPO):传承医疗器械基因,行业内“隐形冠军”。公司聚焦重组胶原在修复、再生、抗衰、疾病治疗等领域应用,研发实力和商业化能力获专业投资机构认可,23 年发布悦十七新品,大步迈向 C 端市场;远想生物(拟 IPO):国内微针疗法先行者,伊肤泉品牌形象深入。公司从销售起家,但敬畏技术,打造国际化科研中心,发力再生医学赛道。23 年重磅推出“胶原小 17”产品,技术独到,大幅突破胶原微针价格瓶颈。 原因及逻辑 COL17 的功效机制与 I 型、III 型存在本质区别。COL17 是一种跨膜型非成纤维胶原,独具三螺旋+三聚体+跨膜结构域。胶原蛋白结构决定功能,相较 I 型、III 型胶原主要在皮肤真皮层提供结构支撑、修复再生作用,COL17 贯通表皮与基底膜带,主要发挥细胞通讯、信号调控功能。具体看,COL17 从病症根源出发,改善皮肤衰老、脱发问题,促进伤口修复。 直接提取法难量产,合成生物学技术是制备 COL17 的理想方法。COL17 在人体、动物组织中丰度极低,难以通过组织提取技术制备。合成生物技术可以实现对 COL17的规模化、定制化生产,表现出更好的生物学潜能。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景气度高,从不同细分应用看,重组 COL17 具备差异化优势。(1)护发防脱最具增长动能,微针疗法有加速渗透机遇;(2)医美领域,重组胶原是玻尿酸红海形成之后的新增长赛道,新材料新产品享高溢价红利。应用于水光针,重组COL17 具备有效性和持久性的优势;应用于微针,有望借“联用治疗”突围。(3)应用于皮肤修复敷料,重组 COL17 能从根本上缓解医美术后屏障受损问题,尤其适用于缓解激光治疗后色素沉着,解决第一大光电项目术后修复痛点。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市场认为不同型别胶原应用领域相近,难以建立消费者心智。我们认为,在产品力上,不同型别胶原结构不同,对应的功效机制不同,COL17 存在自己的优势应用领域,且不同型别联合上存在 1+1>2 的功效效果;渠道方面,新材料新产品享有高溢价能力,品牌端/机构端推广动力充足。 市场认为针对同一类材料,合成生物技术的共性强,后发者追赶门槛低。我们认为,基于 COL17 的复杂结构,重组 COL17 产品产业化前需要大量扎实的科学实验和临床实验做支撑,后发者难以在短期内打破先行者建立的技术壁垒和经验壁垒。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
[申万宏源]: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五:重组XVII型胶原,产业化初露锋芒,重组COL17促抗衰新场景,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1M,页数2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