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策略专题报告:以改革潜力对冲开放压力,长期视角及短期展望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Table_Main][Table_Title]分析师:唐军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7030003 电话:021-20315127 Email:tangjun@r.qlzq.com.cn 研究助理:杨畅 电话:021-20315708 Email:yangchang@r.qlzq.com.cn [Table_Report]相关报告 [Table_Summary]投资要点 主要观点:1、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线索。往往习惯将“改革”与“开放”视作一个整体来观察讨论。的确,“改革”与“开放”可谓“孪生兄弟”,相互联动、相互作用。但其实“改革”与“开放”有各自不同的深义。若做个粗暴“二分”,则会发现,自 1978 年以来,“开放”是主导方面,“以开放促改革”的脉络较为明显。2、现阶段,当外部需求不再支持时,转向内需做“存量”是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而促进内需则迫切需要从“以开放促改革”,转向主动改革,加大力度改革,释放内需空间。更重要的是,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将会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增量时代”可以通过开放来促进,到了“存量时代”,则需要进行深化改革,才有望实现。3、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改革。体现在优化要素供给,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制度调整,实现从政府管制向市场配置转变;促进以产业结构为重点的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化解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改革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4、短期来看:政策或现“托+改”的组合。短期的“托”既为对冲外部压力,确保经济运行、就业环境的总体稳定,也为长期改革奠定稳定的经济环境,营造良好的战略机遇。短期的“改”存在提速的可能。特别体现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区域行政管理模式、医药卫生体制、军民融合、新基建有望进一步提速。5、“托”是短位维稳,“改”是核心任务,“托”可能延缓“改”的速度,并不影响“改”的方向,在对中美贸易摩擦的预期逐步降低后,还是要从改革大方向中寻找结构性机会。风险提示事件:政策变动风险,外部环境波动风险,经济超预期下行风险[Table_Industry]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2019 年 5 月 17 日 以改革潜力对冲开放压力 长期视角及短期展望 20781421/36139/20190519 08:5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 - 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内容目录 1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线索 .............................................................. - 3 - 1.1 线索之一:生产要素组合优势 ...................................................................... - 3 - 1.2 线索之二:产业结构变化 ............................................................................. - 3 - 1.3 线索之三:改革开放 ..................................................................................... - 4 - 2 长期视角: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改革 .............................................................. - 7 - 2.1 优化要素供给,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 - 7 - 2.2 推动制度调整,实现从政府管制向市场配置转变 ......................................... - 8 - 2.3 促进以产业结构为重点的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 8 - 2.4 化解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改革营造发展环境 ................................................ - 8 - 3 短期来看:政策或现“托+改”的组合................................................................ - 8 - 3.1 短期的“托”既为对冲外部压力,也为长期改革营造环境 .............................. - 9 - 3.2 短期的“改”则是长期改革事项存在提速可能 .............................................. - 10 -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变动风险,外部环境波动风险,经济超预期下行风险 ..... - 10 - 投资评级说明: ................................................................................................. - 11 - 20781421/36139/20190519 08:5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3 - 宏观策略专题报告 1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线索 就我看来,自 1978 年以来,观察中国经济大致可以梳理出三条粗略的线索。 1.1 线索之一:生产要素组合优势 包括劳动力成本、土地、资金等多种生产要素的充分结合,实现了经济的高速行。例如,存在大量的劳动力,以及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级差,使得农村劳动力自西向东、自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以及被适当控制提升速度的社会福利水平,将劳动力成本压低到较低的水平;在劳动力价格被压低在较低水平的同时,土地及自然资源的价格也被压低在较低水平;控制相对较低的资金成本,通过鼓励投资,实现了经济增速的高增长。 1.2 线索之二:产业结构变化 自 1978 年至今,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78-1991 年,核心是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恢复性增长。这一阶段产业结构变动特征概括为: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等围绕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多个产业部门得以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中原有不合理现象得以改善。 第二阶段是 1992-1997 年,核心是市场经济改革和非国有经济发展下制造业的崛起,以 1992 年南行讲话为起始,主导产业逐步过渡到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家电产品、房地产等领域; 第三阶段是 1998-2007 年,全球“制造中心”的确立。中国经济在 1998年至 2007 年两次金融危机的十年间,完成了重工业化进程,成为产业结构变动在第三阶段的显著特征。其间,一批新兴主导产业逐步出现,包括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通讯,以及相应拉动的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化工等中间投资品行业,进而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和港口、铁路、公路等运输行业。 第四阶段是 2008-20
[中泰证券]:宏观策略专题报告:以改革潜力对冲开放压力,长期视角及短期展望,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77M,页数11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