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行业减肥制剂篇:即将诞生“全球药王” ,国内市场爆发在即
0减肥药制剂篇:有望诞生“全球药王” ,国内市场爆发在即证券分析师姓名:陈铁林资格编号:S0120521080001邮箱:chentl@tebon.com.cn证券分析师姓名:刘闯资格编号:S0120522100005邮箱:liuchuang@tebon.com.cn证券分析师姓名:李霁阳资格编号: S0120523080003邮箱:lijy7@tebon.com.cn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深度生物医药2023年10月26日 1核心要点及投资建议: 肥胖为“万恶之源”,解决“病从口入”。依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的统计数据,中国成年人中超重及肥胖人群占比过半,预计国内人群超6亿人。肥胖对个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种慢性疾病呈现显著正相关,为健康的“万恶之源”。随着美国和中国批准多款减重药物,我们认为减肥药市场将迎来爆发,消费属性强,空间大,值得重点关注。 GLP-1类药物已成为肥胖首选药物,多适应症拓展势如破竹。GLP-1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的肠促胰岛素,通过中枢神经和胃肠道发挥减肥作用。目前发展已有如下趋势:1)长效化:从2-3次/日的艾塞那肽/贝那鲁肽,延长到1天一次的利司那肽/利拉鲁肽到1周/次的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大大提高了依从性;2)从单靶点到多靶点:礼来的双靶点替尔泊肽获批上市,信达生物的双靶点玛仕度肽国内三期即将完成,礼来的三靶点Retatrutide刷新减重记录;3)从单药到组合:诺和诺德的CagriSema由司美格鲁肽和卡格列肽固定剂量组合,礼来收购Versanis公司布局Bimagrumab( ActRIIA/B单抗)拟推动减脂肪增肌新亮点;4)从减肥到其他适应症:国际巨头已推动GLP-1类药物其他适应症开发,如NASH、阿尔兹海默、外周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心衰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根据23年5月Aging Cell上发表的文章表示GLP-1类药物可延长寿命,多适应症拓展势如破竹;5)口服VS注射,小分子VS多肽:口服便捷性高于注射,诺和诺德司美口服已获批上市,多个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在临床,安全性为核心考虑因素。 GLP1减重药物市场暴发,空间千亿美元量级,助力礼来及诺和诺德成为全球市值前三大药企。美国资本市场高度认可GLP-1,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和礼来替尔泊肽爆发式增长,预计全年分别超200亿美元和40亿美元,在销量超预期和临床数据超预期的催化下,助力礼来5000亿美元市值,诺和诺德4000亿美元市值,成为全球市值前三大药企。 国内市场即将爆发,多个产品已上市/临床后期:我们根据产品类型及研发进度,同时考虑销售能力,建议如下:1)GLP-1减重新药,且管线较全的标的:美股重点-礼来、诺和诺德等;国内重点:信达生物、华东医药、石药集团(新诺威)、恒瑞医药、博瑞医药、众生药业等;2)司美26年到期,关注进度快的企业:丽珠集团、联邦制药、四环医药和智飞生物等。 eUaXmU9YvZxOqOnOaQaObRoMoOnPpMeRqRoOfQmOtN7NmNoQvPsOoQwMsRuN2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及法律声明。0102030405肥胖乃“万恶之源”,彻底解决“病从口入”GLP-1已成明星靶点,多肽不断演进升级有望成为“全球药王”,万亿双雄不断新高国内研发百花齐放,产品即将上市爆发目 录CONTENTS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 3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及法律声明。01肥胖乃“万恶之源”,彻底解决“病从口入” 4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及法律声明。 肥胖乃身体健康的“万恶之源”。肥胖既是独立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多种癌症(如子宫内膜癌症、乳腺癌等)、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诱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六大危险因素之一,目前肥胖已成为公共卫生焦点问题。 BMI指数是诊断是否肥胖的通用标准。肥胖的诊断标准包括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体质指数(BMI)等,其中BMI是国际上测量与诊断超重和肥胖使用最广泛的指标,当BMI超过一定值时,则可被定义为超重或肥胖。 国内肥胖与很多慢病显著正相关,已造成严重负担。根据《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的数据,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超重率、肥胖率,以及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迅速攀升。一项针对中国上海地区18739名 成年人调查研究显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常见慢性病与BMI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其中高血压在肥胖人群检出率约为正常人6倍;高血糖在肥胖患者检出率约为正常人5倍。中国WHO• 过轻BMI<18.5BMI<18.5• 正常18.5≤BMI<24.018.5≤BMI<25.0• 超重24.0≤BMI<28.025.0≤BMI<30.0• 肥胖BMI≥28BMI≥30中国及WHO对肥胖的定义BMI评分量表肥胖乃“万恶之源”,与多种慢病发生显著正相关资料来源:WHO,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公式计算所得,德邦研究所 注:图中浅灰、深灰色填充分别代表超重及肥胖BMI<24(正常)24-28(超重)≥28(肥胖)高血压4.7%14.5%28.3%高血糖3.5%8.8%17.1%高胆固醇28.1%34.6%35.3%高甘油三酯13.0%38.0%54.9%高LDL-L15.6%23.3%24.6%高尿酸23.2%56.2%73.5%不同BMI人群的常见慢性病指标异常检出率资料来源:薛建华等《上海18739名职业人员不同类型肥胖特征及其与慢性病指标的关系》,德邦研究所肥胖和很多慢性病显著正相关,BMI为通用诊断标准 5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及法律声明。 中国成年及青少年居民超重及肥胖患病率逐年上升。当前,肥胖已经成为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依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的统计数据,自1990年以来,中国成年人中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平均每年增长1%。从1992年16.4%和3.6%(合计20.0%)增长到2018年的34.3%和16.4%(合计50.7%); 依据2020年的全国调查报告,2020年,在6~17岁的儿童青少年以及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中,超重/肥胖率分别达20%和10%。,至2030年,中国成人(≥18岁)超重/肥胖合并患病率将达到65.3%,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7~17岁)中将达到31.8%,在学龄前儿童(≤6岁)中将达15.6%。简单以2020年成年人(16-60岁)人群近9亿,65%比例测算,成人超重及肥胖人群近5.8亿人。0%1%2%3%4%5%0%10%20%30%40%50%60%70%1992200420182030E肥胖、超重人数占比(%)CAGR中国成年居民超重及肥胖人数占比(%)及复合年均增长率(%)国内超重及肥胖人群占比过半,带来严重社会负担资料来源:《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德邦研究所国内成人超重及肥胖近6亿,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约5000万人 6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及法律声明。02GLP-1已成明星靶
[德邦证券]:生物医药行业减肥制剂篇:即将诞生“全球药王” ,国内市场爆发在即,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36M,页数5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