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周报:软镜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内优秀企业初露峥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Table_Title] 医药 软镜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内优秀企业初露峥嵘 本周我们讨论软管式内窥镜的市场情况和发展逻辑。 微创技术普及和工艺技术提高,推动内窥镜市场蓬勃发展: 医用内窥镜是用于在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中为医生提供人体内部解剖结构图像的医用设备。相较于传统医学,微创和无创的医学提高了诊治效率,减轻了患者痛苦,是医学技术发展的革命性进步。 从市场领域来看,可以通过人体自然腔道(食道、肠道等)随意弯曲的软管式内窥镜(例如胃镜、肠镜等)占内窥镜市场最大份额27.6%。 受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双轮驱动,软镜进入快速发展期: 根据《2020 中国消化内镜技术普查》显示,2012 年至 2019 年我国消化内镜学科得到显著发展:2019 年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医疗机构数量、从业医师人数、全国共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手术分别为 7470 家、39,639 人、3873 万例,增长率分别为 21.9%、51.27%、34.62%。 根据澳华内镜招股说明书披露,2019 年中国软性内窥镜市场销售规模约 53.4 亿元,2015-2019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6.79%,随着消化道早癌筛查的普及和内窥镜新术式的开展,预计到 2025 年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 81.2 亿元。 外资厂商垄断软镜市场,国内优质企业初露峥嵘: 由于软性内镜技术壁垒较高,研发难度较大,因而参与者较少,尚处蓝海市场。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18 年奥林巴斯、富士胶片和宾得医疗三家日本内窥镜企业占据了全球软性内窥镜市场超过 90%市场份额,在中国软性内镜市场也占据了 95%左右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内专家团队对于临床术式和相应产品的创新需求非常旺盛,澳华内镜、开立医疗等国内生产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引进及自主开发,逐渐开始积累技术、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在性价比方面已逐渐与进口同类器械形成竞争格局。 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的集成能力和图像处理技术逐渐增强,医用内窥镜配套产业链逐步完善,国产品牌技术水平逐年提升,加之政策上对行业发展的支持和对本土品牌的倾斜,替代外资份额指日可待。 相关标的: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走势对比 [Table_IndustryList] 子行业评级 [Table_CompanyInfo] 推荐公司及评级 [Table_ReportInfo] 相关研究报告: 《海外视角:疫情放开对医疗服务行业影响几何?》--2022/11/28 [Table_Author] 证券分析师:盛丽华 电话:021-58502206 E-MAIL:shenglh@tpyzq.com 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1190520070003 证券分析师:谭紫媚 电话:0755-83688830 E-MAIL:tanzm@tpyzq.com 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1190520090001 (30%)(23%)(17%)(10%)(3%)4%21/12/322/2/322/4/322/6/322/8/322/10/3医药生物沪深300[Table_Message] 2022-12-03 行业周报 看好/维持 医药 行业研究报告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周报 P2 软镜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内优秀企业初露峥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回升,在所有板块中排名中游。本周(11月 28 日-12 月 2 日)生物医药板块上涨 1.30%,跑输沪深 300 指数1.22pct,跑输创业板指数 1.90pct,在 30 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中游。本周各个中信医药子板块除化学原料药板块外其余均上涨,其中医药流通、中药饮片、医疗器械、化学制剂、生物医药、中成药和医疗服务分别上涨 6.85%、5.56%、2.15%、2.12%、1.30%、0.43%和0.28%,化学原料药板块下跌 1.24%。 投资建议: 近期观点:经过调整医药板块估值接近底部,疫情稳定后边际改善和部分政策预期向好的刺激呈现良好的反弹势头,从基本面出发,考虑到估值与业绩增速匹配性,我们建议短期继续建议两条思路,优选: 一、疫情防控政策出现边际防放缓,建议关注业绩估值双重修复逻辑的优质标的。 2022 年 11 月 11 日,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综合组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包括(1)密接管理措施从“7+3”调整至“5+3”,(2)不再判定次密接;(3)取消中风险区,高风险区 5 天内未有新增即降为低风险区;(4)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入境人员从“7+3”调整至“5+3”,疫情防控出现明显边际放缓迹象。 同时,近期种植牙集采、正畸集采、OK 镜集采、中药饮片联采等政策相继落地,且政策力度较为温和。同时,随着疫情好转以及诊疗需求逐步释放,此前被政策压制的优质标的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重修复的逻辑。 此外,随着疫情防控趋缓,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需求有望快速提升,带动相关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长,基于此,我们推荐: (1)业绩估值双重修复逻辑的医疗服务板块:爱尔眼科、通策医疗; (2)受益于防控措施放缓及疫情相关药品需求上升的药店板块: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健之佳; (3)抗疫设备:迈瑞医疗、鱼跃医疗; (4)新冠检测:诺唯赞、万孚生物、东方生物; (5)新冠疫苗:丽珠集团、康希诺、智飞生物; (6)新冠药物:君实生物、众生药业等。 二、关注边际改善带来估值反弹。 1、快速增长,业绩持续向好,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1) 生命相关上游:键凯科技(PEG 衍生物)、诺唯赞(分子酶)、百普赛斯(重组蛋白试剂)。 行业周报 P3 软镜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内优秀企业初露峥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2) 口腔耗材:正海生物(活性生物骨已获批)。 2、 下行风险有限,静待基本面催化。 1) 血制品板块(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多个省份浆站十四五规划,浆量成长性进一步打开),相关标的:华兰生物、派林生物、天坛生物和博雅生物; 2) 药店板块(益丰药房,一心堂、老百姓、大参林) 3) 国内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短期政策扰动不改长期发展逻辑); 4) 国内舌下脱敏龙头我武生物; 5) 国内药用玻璃龙头企业山东药玻。 中长期观点:关注变化中的不变,寻找相对确定性的机会 集采影响的持续扩大,投资层面的机会则在于:集采得以成立的基础是“多家企业供应相互可替代的品种,产能理论上是可以无限供应”。企业得以维持住产品价格和利润空间基础是竞争格局,动态的优良竞争格局则在于持续开发产品和产品迭代的能力,这个是不变的。 2022 开始启动 DRG/DIP 改革。 DRGs 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核心作用是通过精细化医保管理,在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和保障医保的可持续上取得平衡,不能主动适应游戏规则的医院将被淘汰,投资层面的机会则在于:优秀的民营医疗机构长期以来更关注成本管控,经营效率更高,更具
[太平洋]:医药行业周报:软镜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内优秀企业初露峥嵘,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91M,页数1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