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深度研究:变局赋予新使命,政策护航新征程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第 37 页起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变局赋予新使命,政策护航新征程 中国资本市场深度研究|2022.10.27 ▍ 中信证券研究部 ▍ 核心观点 刘笑天 组合配置分析师 S1010521070002 赵文荣 量化与配置首席 分析师 S1010512070002 王博隆 数据科技分析师 S1010522050005 汤可欣 数据科技分析师 S1010520120002 宋广超 数据科技分析师 S101052209000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而股权投资能够发挥哺育中小企业、强链补链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多地政府出台政策对募投管退全流程予以支持,引导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创新”。截至 2022 年 8 月底,股权市场保有管理人数量 1.5 万家,管理规模 13.7 万亿元。2022 年以来,受国际局势扰动、中概股赴美上市监管趋严、国内局部疫情反复等外因影响,中国股权市场募投有所降温。近年来,股权投资市场逐步从量增阶段迈向质升阶段,呈现以下趋势特征:总量方面,近 7 年管理规模增长 6 倍,头部化集中趋势明显;募资方面,逐步呈现出头部化、本土化、国资化、规范化趋势;投资方面,偏好呈现两极化状态,硬科技领域投资热度显著提升;管理方面,投后管理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涵盖内容日益丰富;退出方面,IPO 方式退出占比逐渐增加,新上市企业 VC/PE 渗透率不断提高。展望来看:预计随着结构分化和尾部出清,股权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升;募资端将延续本土化、国资化趋势;投资力度有望显著回补,2023 年市场活力有望加速释放;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硬科技、先进制造的关注度及投资规模将持续提升;ESG 理念将在募投管退全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制度设计不断优化,退出端压力有望明显缓解。 ▍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三十年发展回顾。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股权投资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发展直接融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截至 2022 年 8 月底,股权投资市场保有管理人数量 1.5 万家,产品数量约 4.9 万只,管理规模 13.7 万亿,其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起步阶段(2008 年以前):1992 年 IDG 进入中国,股权市场主要由美元基金主导;此后行业规模稳步发展,08 年金融危机后,本土机构开始崭露头角。截至 2008 年底,活跃机构数达到 500 家,管理规模突破万亿。  量增阶段(2009~2017 年):在“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机构入场,股权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募投规模年均复合增速约 40%。截至 17 年底,活跃机构数增至 3500 家,管理规模达 7 万亿。  质升阶段(2018 年以来):“资管新规”落地,股权市场结束非理性繁荣;随着各项政策制度的不断优化,股权市场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截至 2022 年 8 月底,活跃机构数增至 4000 家,管理规模达 13.7万亿。 ▍ 2022H1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全景图:2022 年以来,受国际局势扰动、中概股赴美上市监管趋严、国内局部疫情反复等外因影响,中国股权市场募投有所降温。截至 2022 年 6 月底,新募基金数量 2701 只,同比下降 7.2%;新募基金规模 7725 亿,同比下降 10.3%。投资案例数 4167 起,同比下降31.9%;投资金额 3149 亿,同比下降 54.9%。累计退出 1295 笔,同比下降 31%;IPO 退出成为主流,占比达 79.4%;新上市企业 VC/PE 渗透率达69%。 ▍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趋势特征:  概况:近 7 年管理规模增长 6 倍,头部化集中趋势明显。近年来,股权投资市场管理人数量保持稳定,产品规模稳步增长。相比于 2015Q1,基金产品数量增长约 9.3 倍、管理规模增长约 6 倍。尾部出清、头部集 中国资本市场深度研究|2022.10.27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2 刘方 组合配置首席 分析师 S1010513080004 王兆宇 量化策略首席 分析师 S1010514080008 张若海 数据科技首席 分析师 S1010516090001 赵乃乐 量化策略分析师 S1010521050001 中,50 亿以上的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占比从 17 年的 55.2%提升至 2020年的 60.4%。  募资:头部化、本土化、国资化、规范化。头部化趋势明显,10 亿以上基金数量占比约 6.5%、规模占比超 6 成。本土化趋势延续,人民币基金募集规模占比从 18 年的 81.2%提升至 22H1 的 94%。国资化趋势显现,50~100 亿基金国资背景管理人占比约 64%,100 亿以上基金全部由国资背景管理人管理。发展日益规范成熟,资金募集速度加快,设立当年完成募集的基金占比从 19 年的 62%提升至 21 年的 89%。  投资:投资偏好呈现两极化状态,硬科技领域投资热度显著提升。一方面,明显加注天使轮及 Pre-A 的项目,2022H1 相比于 2021 年,案例数占比分别提升了 1.44、0.68pcts;另一方面,更为关注确定性,偏好盈利性更优的成熟期公司,投资于中后期(扩张期、成熟期)的金额占比近 8 成。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投资方向逐步转向科技、医药等新经济领域,半导体领域投资热度提升明显,2022H1 相比于 2021年大幅提升 6.1pcts。  投后管理: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涵盖内容日益丰富。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调研数据,投资和投后管理共同负责制是行业主流,2020年占比约 64%,近年来有所提升。投后管理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越来越被重视,三分之二的管理人表示将进一步强化投后管理工作。投后管理涵盖广泛,为被投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日益丰富,上下游客户推介、开拓融资渠道和企业战略规划是投后服务中最为核心的三项内容,人才引荐服务在近阶段增幅明显,相比于 2019 年提升 5.5pcts。  退出:投资案例以 IPO 方式退出占比增加,新上市企业 VC/PE 渗透率提高。IPO 退出成为主流,近年来占比持续提升,从 2018 年的 40.2%提升至 22H1 的 79.4%。全面注册制背景下,VC/PE 渗透率也延续上升趋势,近年来维持在 7 成左右。近年来,境内上市退出收益上升、境外上市退出收益下降,整体上 IPO 退出的平均退出时长缩短。 ▍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趋势展望:  展望一:随着结构分化和尾部出清,股权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升。50 亿以上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占比从 17H2 的 55%提升至 22H1 的 66%。  展望二:募资端将延续本土化、国资化趋势。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地方政府愈发重视股权投资,通过财政资金带动股权市场发展。  展望三:预计投资力度有望显著回补,2023 年市场活力有望加速释放。2022 年以来募投差额显著扩大,投资金额仅占募资金额的 41%;随着疫后经济稳健复苏,募投规模均有望显著提升。  展望四: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硬科技、先进制造

立即下载
金融
2022-11-02
中信证券
38页
1.43M
收藏
分享

[中信证券]:中国资本市场深度研究:变局赋予新使命,政策护航新征程,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43M,页数38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38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38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2022 年地方债发行结构及规模预测(单位:万亿元)
金融
2022-11-02
来源:【地方政府专项债2022年前三季度回顾与展望】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下,如何用好用足专项债?
查看原文
专项债结存额度及提前下达额度对基建投资的撬动效应估算
金融
2022-11-02
来源:【地方政府专项债2022年前三季度回顾与展望】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下,如何用好用足专项债?
查看原文
2023 年地方债提前下达限额预测(单位:亿元)
金融
2022-11-02
来源:【地方政府专项债2022年前三季度回顾与展望】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下,如何用好用足专项债?
查看原文
前三季度专项债作资本金的项目领域分布 图 17:前三季度专项债作资本金的项目区域分布
金融
2022-11-02
来源:【地方政府专项债2022年前三季度回顾与展望】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下,如何用好用足专项债?
查看原文
新增专项债发行品种占比变化
金融
2022-11-02
来源:【地方政府专项债2022年前三季度回顾与展望】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下,如何用好用足专项债?
查看原文
2022 年前三季度再融资专项债发行结构
金融
2022-11-02
来源:【地方政府专项债2022年前三季度回顾与展望】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下,如何用好用足专项债?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