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产生短期冲击,全年影响较为温和
1 中诚信国际:新冠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产生短期冲击,全年影响较为温和 导语:2019 年 12 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并波及到海外。由于国内采取及时、严厉的政策措施,疫情已阶段性得到有效抑制,中诚信国际预计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全年造成影响约为 0.5-0.6 个百分点。由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疫情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短期冲击的同时,也将通过进出口、旅游、大宗商品等冲击传导至各国经济,降低全球消费和投资预期。预计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一季度约为0.5-0.9 个百分点,全年约为 0.15-0.25 个百分点。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或影响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和布局,并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倾向,进而更深度地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中诚信国际认为,出于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降低对全球经济影响的目的,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疫情。 2 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展 自 2019 年 12 月湖北武汉发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来,确诊人数不断增加,波及区域从武汉扩散到全国。截至 2020 年 2 月7 日中午,中国已有超过 3.1 万名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湖北地区。全球疫情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其中与中国地理位置较近、经贸依存度较高的国家感染病例较多,感染人数在 10 例以上的亚洲国家包括日本(86 例)、新加坡(30 例)、泰国(25 例)、韩国(24 例)、马来西亚(12 例)、越南(10 例)等。此外,与中国联系较为密切的欧美国家也有多个输入型案例,包括德国(12 例)、美国(12 例)、法国(6 例)等。1 月 30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期为三个月。目前,多个国家相继采取入境管制措施,包括禁止入境、取消直航或在入境口岸进行体温检测和疫情筛查等。 由于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及时、严厉的政策措施,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得到了有效抑制。1 月 20 日,专家明确了武汉肺炎疫情传染性强、潜伏时间长、致死率低等特点。中国各级政府随即启动了有针对性的行动,包括封锁疫情严重地区、启动 I 级响应、适当延长假期、加速扩建医疗设施、增加疑似病例隔离收治能力、实时公开疫情及救援物资去向、与国际社会保持密切沟通等。随着诊断方式明确、试剂盒到位、检测能力提高、医疗资源优化,中国境内的病情管控已初见成效。从遏制病源扩散的情况来看,现有新增疑似及确诊病例总数在持续缓慢的上升后,逐渐趋于稳定,且 2 月 5 日以来出现下3 降趋势。从致病危险程度来看,2 月 1 日累计治愈人数首次超过累计死亡人数,此后治愈率持续攀升,包括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地区在内,全国各地区病死率均在 1 月 26 日后呈稳步下降的态势,目前治愈人数已大幅超过死亡人数。 世卫组织高度赞扬中国在疫情控制方面做出的努力,指出疫情目前尚未构成全球性流行病,并建议各国不必对中方实施经贸和旅行强制措施。中诚信国际认为,在中国政府一系列强有力应对措施下,新冠疫情能够在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输出案例仍较少,且各国应对机制较为完善,疫情发展为全球性流行病的概率较低,事件对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影响有限。 图 1:全国疫情分布图(截至 2 月 7 日中午) 数据来源:国家及各省市地区卫健委,丁香医生整理 4 图 2:全球疫情分布图(截至 2 月 7 日中午) 数据来源:丁香医生,中诚信国际整理 二、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疫情短期加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一季度经济增长或有较大幅度放缓,考虑到中国政府已实施强有力的控制措施、下半年逆周期宏观政策的发力及中国政府总体较强的财政实力和对外偿付实力,中期影响或总体可控。考虑到疫情仍处于发展阶段,后续实际情况需视疫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定,但总体而言疫情并不会打断中国既定的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进程,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韧性犹存。 受交通管制、春节假期延长等控制疫情的措施影响,第二、三产业增长都将受到拖累。其中,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所受负面影响尤为突出,考虑到服务业占 GDP 比重已经过半,服务业增长的放缓将在较大程度上直接拖累 GDP 增速。从需求端来看,5 疫情将对零售消费造成较大冲击,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将受到较大影响,而返工后延将导致前期投资进度偏慢。但逆周期调控政策作用的发挥及积压投资需求的释放或将使投资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快速反弹,疫情对 2020 年全年投资的影响应较为有限。另外,需高度防范国际社会提高对中国出口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给出口带来的压力。从目前情况来看,考虑到春节假期延长、返乡群体滞后返工、中国政府迅速采取有力的防疫措施等因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大概率在一季度显现。 若疫情在一季度得到基本控制,消费和生产计划的后置可能会使得二季度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反弹。而在下半年,预计在疫情冲击之下,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将进一步发力。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积极基调,专项债稳基建、稳投资、稳增长作用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继续坚持结构调整,加大对受到疫情冲击的行业与企业的支持力度。稳增长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经济增速或将回升,2020 年全年呈现前低后稳的特点。同时,当前疫情的持续也使得部分产业的发展对经济下行形成了一定缓冲,带动了包括医疗相关产业的需求与生产,并为机器人、线上教育等产业带来更多长期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前中国网络消费占社零额比重已经超过 20%,网络消费快速增长有望缓冲疫情爆发期消费下行压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与研判,中诚信国际认为,新冠疫情短期或加大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并在一季度集中体现,初步预计 2020 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在 3-4%左右,对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在 0.5-0.6 个百分点。6 目前来看,中国政府采取的控制疫情的措施将有效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缩短疫情的持续时间,有助于消除疫情对经济增长的中期影响。 三、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2020 年全球经济增长展望并不乐观,中国疫情的爆发成为影响全球的黑天鹅事件。在全球经济面临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叠加英国脱欧、中东地缘政治风险抬升等因素,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风险上行压力逐步累积。尽管全球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下行风险,但对经济的边际提振作用相对有限,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2020 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为 3%,仍处于较低水平。疫情爆发后,2020 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降至 3%以下。 与 2003 年非典病毒爆发时相比,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已今非昔比。2019 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超过 16%,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 30%,同时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而 2003年中国经济总量占比低于 4%,贸易额远低于现在的水平。此外,目前中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并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次疫情在影响中国经济的同时,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一定冲击。据中诚信国际初步测算,疫情将导致 2020 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0.5-0.6 个百分点,而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速预期为6%左右,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约 30%和全球 3%的增长率为基
[中诚信]:新冠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产生短期冲击,全年影响较为温和,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M,页数11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