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就业
1就业 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 2025 年 10 月就业就业1摘要摘要近期经济形势与前景东亚与太平洋地区(EAP)的 GDP 增速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预计 2025 年会有所放缓,2026 年进一步放缓。经济活动的高频指标已显示出增长下滑的迹象。零售额有所增长,但消费者信心尚未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工业生产强劲,但商业信心低迷。近期美国关税上调前出口增长加速,但新出口订单表现疲软。这种低迷表现一方面是由于外部环境有所恶化 :贸易限制增加,全球不确定性虽有缓解但仍居高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国内问题。 •美国关税上升可能导致 EAP 地区对美出口大幅减少,但对出口总额和实际收入的影响较小,因为大多数出口国面临相似的美国进口关税,出口最终会转向其他目的地,而且大多数 EAP 国家对美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 GDP 比重相对较小。 •国内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可能损害 EAP 地区的投资和雇工决策。企业采取观望态度,推迟或缩减资本支出。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可能损害 EAP 地区的经济前景。对 2025 年全球增长的共识预测自 1 月份以来有所下调。据估算,七国集团(G7)的增长率每下降 1 个百分点,就会导致 EAP 地区发展中国家下一年的增幅下降约0.6 个百分点。全球金融市场目前并未受到近期政策动荡的影响。因此,EAP 国家尽管面临切实挑战,但金融条件较为宽松。不过,该地区大多数货币相对美元的升值可能削弱其出口竞争力。因此,金融领域的这些动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净影响尚不明确。尽管面临困难的外部环境,EAP 国家也可以走出一条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但依靠财政措施支持短期增长可能不如深化国内改革能带来更持久的发展成效。EAP 地区的就业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是 EAP 地区发展挑战的核心事项。就业不仅是一个收入来源 —— 它还给个人及其家庭带来尊严和目标,提供通往更美好生活的途径。2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 2025 年 10 月摘要 Ì 当前就业状况EAP 地区大多数找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总体就业率较高,但年轻人找工作较难。中国和印尼每七个年轻人当中就有一人找不到工作。太平洋岛国以及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较低(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女性劳动参与率比男性低约 15 个百分点)。此外,EAP 地区有许多人从事低生产率或非正规的工作。在大多数国家,易陷入贫困的人口规模现已超过中产阶层。EAP 国家尚未充分实现劳动力从生产率较低的行业和企业向生产率更高的行业和企业转移这一过程可以带来的益处。 •从上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在充满活力的出口导向型行业推动下,就业从农业转向生产率更高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但自 21 世纪初以来,劳动力主要是流向零售和建筑等生产率较低、通常非正规的服务业岗位。 •而从企业层面来看,创造就业的无名英雄并非小企业,而是年轻企业。2000 至 2019 年间,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年轻企业雇用了总就业人口的57%,创造了79%的新就业岗位。但由于进入市场的新企业减少,它们创造就业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EAP 地区初创企业进入市场后的发展速度较慢 :在美国,存活下来的初创企业到成立 30 年时雇用的人数平均增加七倍,而中国企业仅增加四倍,越南则不到两倍。 Ì“能力与机会”框架就业是经济机会与人的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贸易模式和对技术的采用塑造着经济机会,而人的能力则取决于优质教育和培训的可及性。发展有赖于人的能力与经济机会的同步提升。能力。EAP 国家在普及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上世纪 50 年代该地区 70% 以上的人口没受过任何教育,如今有超过一半的人口至少接受过中学教育,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比例也增长了很多倍。然而该地区的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儿童未能掌握基础技能 ;很多国家高等教育质量落后 ;除中国和马来西亚外的其他国家 STEM 学科毕业生比例低于发达经济体。机会。经济机会取决于生产什么(而这取决于经济结构和贸易模式)以及如何生产(取决于技术)。 •贸易推动了生产率更高的就业 —— 近年在柬埔寨和越南尤为明显,但这种收益的分配并不均衡,并可能受到诸如保护主义措施等外部冲击的影响。EAP 国家本身对企业进入市场设置的壁垒和贸易保护措施是制约经济机会的更大阻碍 :它们尽管制造业关税相对较低,但非关税措施却很高 ;对服务贸易的监管限制高于其他地区 ;中国和越南还对人员流动设置政策壁垒。所有这些都导致经济机会减少。就业3摘要 •在快速采用新技术的东南亚经济体中,新技术 —— 尤其是机器人技术 —— 既提高了生产率,也增加了工业就业。例如在越南,每千名工人每多采用一台机器人,会使所在地区的就业人数和平均工资分别提高约6–9% 和 2–4%。然而这些好处并未得到均衡分享。2018 至 2022 年间,工业机器人的采用创造了约 200 万个高技能正规就业岗位,但也导致 140 万名从事例行性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低技能正规工人失业 —— 他们只能转而在非正规部门就业。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新兴阶段,目前还无法对其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东南亚经济体因人工智能导致就业岗位流失的风险低于发达经济体(这里只有 13% 的就业岗位涉及非例行认知型任务,而发达经济体为39%),但它们从这一新兴技术中获益的程度也会相对较低。协调。各国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着两大陷阱 :贸易陷阱(对低技能出口的依赖不断自我强化)和创新惰性(对采用新技术所需的技能培养投资不足)。柬埔寨和老挝都出现了贸易陷阱的明显迹象,越南也是同样,不过它是被锁定在更高的技能水平上。能力与机会的协同拓展可以形成一种推动发展的良性循环,而这正是当今的高收入 EAP 经济体所走过的历程。 Ì 政策着眼于在 EAP 地区创造更多高生产率就业岗位的改革必须 : •增强人的能力 :改善医疗保健、教育和培训,使人们掌握运用新技术所需的技能 ; •增加经济机会 :投资交通、能源和数字等领域的基础设施,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新企业进入市场,释放私人资本 ; •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确保人的能力提升与经济机会拓展同步推进。就业5概要概要东亚与太平洋地区(EAP)人民过去所享受的经济繁荣是由于出口导向、劳动密集型的增长创造了更多高生产率的就业岗位。如今,该地区的出口面临着贸易保护增多、政策不确定性增强以及全球经济疲软等多重阻碍。此外,该地区的劳动者还要应对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数字平台使用增多所带来的挑战。现在很多人从事低生产率或非正规的就业,而且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在大多数国家,易陷入贫困的人口规模现已超过中产阶层。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这里的形势仍属良好 ;但相对于该地区民众的潜力和领导人的雄心而言,现在的发展则不尽人意。多数国家已通过在贸易领域做出某些让步或刺激国内需求来应对近期紧张局势。对民众更有益的做法是开展更大胆的国内改革。近期经济表现由于外部环境日趋不利且国内困难持续存在,EAP 国家的经济增长正在放缓或处于平台状态。在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中国,预计出口增长将会放缓,公共债务上升可能导致财政刺激减少,而结构性减速仍将继续。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预计 2026 年增长率将从今年的 4.8% 降至 4.2%(图 O
2025年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就业,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7M,页数2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