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香港(02388.HK)2025年中报点评:净息差下降,非息收入增长明显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优于大市中银香港(02388.HK)2025 年中报点评净息差下降,非息收入增长明显核心观点公司研究·财报点评银行·其他银行Ⅱ证券分析师:王剑证券分析师:陈俊良021-60875165021-60933163wangjian@guosen.com.cnchenjunliang@guosen.com.cnS0980518070002S0980519010001证券分析师:田维韦证券分析师:张绪政021-60875161021-60875166tianweiwei@guosen.com.cnzhangxuzheng@guosen.com.cnS0980520030002S0980525040003基础数据投资评级优于大市(首次)合理估值43.60 - 48.40 港元收盘价36.86 港元总市值/流通市值389713/389713 百万港元52 周最高价/最低价39.10/22.45 港元近 3 个月日均成交额616.64 百万港元市场走势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相关研究报告收入利润增长较快,盈利能力回升。2025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400 亿港元,同比增长 13.3%;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22 亿港元,同比增长 10.5%。上半年年化加权平均 ROE12.9%,同比上升 0.5 个百分点。资产规模稳定增长。公司 6 月末总资产同比增长 10.0%至 4.40 万亿港元,较年初增长 4.9%,市场份额与年初比保持稳定。6 月末存款较年初增长 5.8%至 2.87 万亿港元,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 2.0%至 1.71 万亿港元。6 月末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 20.05%,较年初提高 0.03 个百分点。净息差下降,关注后续美联储降息情况。上半年日均净息差 1.34%,同比降低 12bps,降幅较去年年报有所扩大,受此影响,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 3.5%至 251 亿港元。净息差下降主要是因为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市场利率低于去年同期,资产收益率下降。CME 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今年年内以及明年美联储降息概率较大,预计将对公司净息差以及整体业绩表现带来一定压力。非息收入增长明显。上半年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 25.8%,主要得益于投资市场气氛回暖,公司抓住客户财富管理需求机遇,保险、证券经纪、基金分销及管理佣金收入增长较多。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 99.1%,主要是因为全球市场交易业务收入上升以及市场波动令外汇相关产品市场价格上升,导致净交易性收益增长较多。不良生成率上升但资产质量仍较为优异。测算的上半年不良生成率 0.40%,同比上升 0.32 个百分点;上半年信用成本率 0.40%,同比上升 0.16 个百分点。公司 6 月末减值贷款比率 1.02%,较年初下降 0.03 个百分点,主要是个别存量不良户重组撇销以及个别不良户还款。公司 6 月末拨备覆盖率 86%,较年初上升 1 个百分点。公司 2022 年以来减值贷款比率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行业整体水平。整体来看,公司资产质量压力有所增加,但与行业整体相比仍较为优异。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 389/402/427 亿港元,同比增长 1.8%/3.4%/6.2%,EPS 分别为 3.68/3.81/4.04 元,对应 PE 为10.0/9.7/9.1 倍,PB 为 1.09/1.04/0.98 倍。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合理股价在 43.6-48.4 港元,相较 10 月 10 日收盘价有大约18%-31%的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风险提示:估值的风险、盈利预测的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等。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营业收入(百万港元)65,49871,25375,38078,73982,928(+/-%)20.8%8.8%5.8%4.5%5.3%归母净利润(百万港元)34,11538,23338,92540,24342,722(+/-%)24.8%12.1%1.8%3.4%6.2%摊薄每股收益(港元)3.103.623.683.814.04总资产收益率0.92%0.97%0.91%0.88%0.89%净资产收益率11.2%11.9%11.5%11.2%11.3%市盈率(PE)11.910.210.09.79.1股息率4.5%5.4%5.5%5.7%6.0%市净率(PB)1.221.151.091.040.98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预测注:摊薄每股收益按最新总股本计算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2公司概况:中国银行控股子公司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持牌银行,是香港三家发钞银行之一,亦是香港唯一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2001 年中银集团重组其在香港的机构,合并原香港中银集团十二行中十家银行的业务,并同时持有香港注册的南洋商业银行、集友银行和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的股份权益(后分别于 2016 年及2017 年出售南洋商业银行及集友银行全部股权)。其控股公司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于 2001 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于 2022 年在港交所上市。作为上市主体的中银香港是中国银行的控股子公司。公司董事长由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先生兼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孙煜先生自 2020 年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兼总裁,此前长期任职于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是中银香港的主要业务实体。2025 年 6 月末及上半年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总资产、普通股东净利润分别占中银香港的 95%、102%。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在官方资料中所指的中银香港通常为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而非上市主体,我们报告中有时将两者混用。图1:中银香港是中国银行的控股子公司资料来源:公司 2025 年中报,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中银香港的主要业务位于香港本地,是香港第二大银行。从贷款的地理区域分布来看,中银香港约 85%左右的贷款投向香港本地。横向比较来看,根据 KPMG 发布的《2024 年香港银行业报告》,中银香港 2023 年末的贷款规模、资产规模均居香港银行业第二位。截至 2025 年 6 月末,中银香港资产总额 4.40 万亿港元、贷款总额 1.71 万亿港元、存款总额 2.88 万亿港元,分别占香港银行业的 15%、17%、15%。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3图2:中银香港贷款地区分布情况:主要分布于香港本地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图3:香港银行业主要银行资产规模资料来源:KPMG,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注:我们根据 KPMG2023 年的排序更新了 2024 年数据。区域经济稳定,行业不良有所增加香港经济表现良好。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数据,截至 2024 年末,香港陆地面积约 1115 平方公里,人口总数 750 万人。近几年香港保持了较为稳定的 GDP 增速,2024 年香港 GDP 总额 2.97 万亿港元,同比增长 2.5%,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同比增长 3.0%、3.1%。香港上
[国信证券]:中银香港(02388.HK)2025年中报点评:净息差下降,非息收入增长明显,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12M,页数1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