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能源领域政策组合拳频出,十五五任务主线逐渐清晰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子行业周度核心观点: 整体观点:节后一周内,围绕“可再生能源消费与消纳责任、节能降碳中央预算、治理价格无序竞争、风电增值税优惠政策”等相关领域的政策、文件频发,再次从一定程度上映射出我国能源行业在十五五期间潜在的重点任务主线:继续积极推进电力与非电领域降碳,同时推动相关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市场波动环境中,建议重点把握“全球能源发展大势+我国十五五规划重点方向”:绿氢氨醇、风电、储能&光伏、电网设备(出海)。 氢能与燃料电池:氢氨醇政策组合拳频发,系统性扫清绿氢及其衍生物(绿氨/绿醇等)产业发展的障碍,行业已从示范探索迈入规模化爆发前夜。重点布局绿氢氨醇、燃料电池十五五规划方向:绿醇生产商、绿氢设备、燃料电池等。 风电:财政部发布风电增值税政策调整公告,陆风增值税优惠 50%政策结束,海风延续至 2027 年末,我们认为此次政策调整对陆风项目冲击较小,并有望提高业主短期加速建设海风项目的积极性,建议关注海缆、基础等直接受益环节。 光伏&储能:光伏反内卷行动有效驱动 7 月以来产业链景气与产品价格修复,受益中上游硅料、硅片盈利显著修复的企业有望在 Q3 呈现较强势的业绩环比表现;同时临近年底,两方面值得关注:1)反内卷行动的潜在“里程碑事件”及产品价格趋势;2)年底国内装机是否仍出现“翘尾”。看好大储及反内卷受益方向。 锂电:关键原料涨势延续,景气度高企。10 月 6F 需求提升,大部分厂家满产,供应增幅小致进一步缺货,价格跳跃式增长,11 月份供应缺口依然存在,价格仍有上涨空间;8 月下旬以来,受到行业反内卷影响,湿法隔膜涨幅达 7%,预计价格将持续反弹。建议关注各环节白马龙头,核心关注涨价品种(储能电芯、6F、电解液添加剂、隔膜、铁锂等)。 AIDC:2025 OCP 全球峰会开幕;液冷标的陆续进入业绩期,本周英维克发布 2025 年三季报,Q3 实现归母净利 1.8 亿元、同比+8%,津上机床中国、重视科技、领益智造、飞荣达、硕贝德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均实现较高业绩增速。 电网:1)思源电气 25Q3 业绩超预期,维持重点推荐;2)英伟达发布 800VDC 架构白皮书,明确采用中压整流器/SST作为最终解决方案,看好 SST 应用前景,关注金盘科技等;3)国网电表第三批招标,新标+新规有望驱动价格回升。 新能源车:10 月车市表现旺盛,我们认为主要来自 26 年购置税和补贴政策尚不明朗,因而消费者存在抢装需求,市场已经进入冲量期,其中消费者需求明显向新车转移,我们预计 25Q4 车市将维持强劲,各车企销量存在超预期可能。 本周重要行业事件: 风光储:发改委印发《可再生能源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发改委、市监总局发布《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 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财政部下发《关于调整风力发电等增值税政策的公告》;明阳智能拟投资 15 亿英镑建设苏格兰风机工厂。 电网:25 年前三季度国网固定资产投资超 4200 亿元;同比+8.1%;青桂特高压直流可研;国网计量设备 3 批招标挂网。 新能源车&锂电:零跑 D19 正式亮相;6F、隔膜提价;智界车型改用宁德时代电芯;欧盟拟强制中企转让电池技术。 氢能与燃料电池:国富氢能签约新加坡氢能汽车产业链协议;佛燃能源向子公司增资 3.1 亿元用于绿色甲醇项目;上港集团等三方签署《绿色燃料供应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全方位绿色甲醇供应与分销网络。 投资建议与估值:详见报告正文各子行业观点详情。 风险提示:政策调整、执行效果低于预期风险;产业链价格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风险。 行业周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扫码获取更多服务 子行业周观点详情 氢能与燃料电池:氢氨醇政策组合拳频发,近期政策组合拳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清晰度,系统性扫清绿氢及其衍生物(绿氨/绿醇等)产业发展的障碍。从强制下游消纳到刺激上游供给,再到通过价格机制降低制氢成本和开展全链条试点的完整政策体系,标志着行业已从示范探索迈入规模化爆发的前夜。 政策组合拳递进明晰,行业爆发路径已然铺就。近期政策呈现清晰的递进关系,对行业的推动作用一环扣一环,具体来看: 第一步:开创需求,破解“消纳”核心瓶颈。 国家发改委《征求意见稿》首次强制考核“非电消费比重”,其革命性意义在于,从政策层面为绿氢、绿氨、绿醇创造了独立的、强制性的下游市场需求。这不再是鼓励或引导,而是要求重点用能企业必须消费一定比例的非电可再生能源,从而从根源上解决了“生产出来卖给谁”这一最大产业痛点,为整个产业链注入了最关键的确定性。 第二步:保障供给与激励技术,资金支持与全链条试点同步推进。 资金直接支持:发改委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对绿色甲醇等项目给予最高 20%的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这是在强制需求出台后,精准地针对供给侧“项目不经济、开工率低”的问题,通过“真金白银”直接改善项目 IRR,强力推动规划产能转化为实际开工。此举与强制消纳政策形成了“需求拉动”与“资金推动”的完美闭环。 全链条试点示范:国家能源局公示第一批 41 个氢能项目和 9 个区域试点。旨在通过多样化场景(如风光制氢一体化合成绿醇/氨)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支撑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为大规模产业化积累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第三步:优化成本与机制,扫清绿电制氢关键障碍。 9 月出台的《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是降低绿氢源头成本的关键举措。 鼓励绿电直连:政策明确鼓励绿电直连等就近消纳模式,实质上是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直接接入电解槽制氢氨醇,实现了真正的“源荷一体”。 明晰费用与降低成本:文件首次明确就近消纳项目需缴纳的稳定供应保障费用构成,并规定下网电量不再缴纳系统备用费、输配环节的电量电费。这相当于免除了“过网费”,显著降低了绿氢生产的电力成本,是推动平价绿氢发展的核心支撑。 第四步:稳固长期预期,明确绿醇发展方向不变。 IMO(国际海事组织)净零框架投票推迟一年,好于市场最坏预期,且并未改变全球绿色航运的大趋势,绿醇燃料趋势不改。欧盟的 EU ETS 和 Fuel EU 碳减排政策已于 24、25 年陆续落地,带来了现阶段 300 艘甲醇船的订单和对应 680万吨绿醇的需求,即意味着存量已开工的绿醇项目投产趋势不改:金风科技、吉电股份、中集安瑞科、中国天楹、佛燃能源等,25-27 年将陆续投产的绿醇项目,均为针对欧盟碳市场政策的配套项目,不受 IMO 政策影响。加之后续十五五规划、推动非电领域发展等多项政策或将陆续出台,后续板块仍存在大量催化。此外,这反而凸显了当前国内政策的前瞻性——即便国际规则有所波折,国内强大的政策驱动力已足以支撑起第一波产业浪潮。 绿色航运仅是起点,氢能全面渗透可期。这套“强制需求创造 + 专项资金支持 + 全链条试点 + 源头成本优化”的政策组合拳,其深远影响在于,它正以绿色航运这个当前最明确、最迫切的场景作为突破口,率先跑通“绿电直连-绿氢-绿醇-下游消纳”的完整商业模式。一旦该模式在航运领域被验证成功,并伴随成
[国金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能源领域政策组合拳频出,十五五任务主线逐渐清晰,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9M,页数1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