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行业:AI芯片功耗跃升,混合式液冷方案驱动氟化液需求增长

1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专 业 | 领 先 | 深 度 | 诚 信|证券研究报告|2 0 2 5 . 0 9 . 0 5液冷行业:AI芯片功耗跃升,混合式液冷方案驱动氟化液需求增长分析师:孙颖 博士 建材&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9070002Email:sunying@zts.com.cn分析师:农誉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24120001Email:nongyu@zts.com.cn研究助理:徐思博Email:xusb@zts.com.cn2核心要点核心要点◼ 冷板与浸没混合式液冷方案有望成为现阶段主流选择。1)随着AI芯片功耗显著提升(如英伟达Rubin系列将推动单机柜功耗突破600kW),传统冷板液冷已难以满足散热需求。2)尽管浸没式液冷具备足够的散热能力,但其依赖大量冷却液,导致总体成本偏高,加之改造成本较高,规模应用、可靠性面临难题。3)相较纯浸没式方案,混合式液冷省去了高能耗的泵组、散热器、热交换器和冷凝器等复杂部件,不仅降低了系统功耗、减轻密封要求、节省空间,还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 冷却介质的选型是液冷系统设计的核心,直接影响冷却效率、可靠性、成本与维护复杂度。选型需在确保安全兼容与介电性能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热特性优异且总拥有成本较低的介质,以适应不同冷却场景的实际需求。该决策并非由单一主体决定,而是芯片厂商、服务器制造商、终端用户、液冷方案提供商及介质生产商等多方共同参与、博弈与协作的结果。在当前单柜功耗迅速提升的背景下,混合式液冷展现出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尽管其整柜液冷模块成本高于单相冷板方案,但分摊至每千瓦功耗后的成本仍具备较强竞争力。◼ 双相冷板介质选择方案存在分歧;全氟聚醚有望成为混合式液冷方案的最优介质。1)双相冷板冷却依赖介质在微通道内发生相变(液→气),通过潜热高效吸收芯片热量,蒸汽冷凝后回流循环,因此需严格控制介质沸点。R134a散热性能突出、成本最低,但其全球变暖潜能值高(GWP=1430);氢氟醚优势在于沸点可调、温控适配性高,国产化推进后有望提升性价比。2)混合液冷系统中,GPU等核心热源由冷板覆盖,连同其余部件浸没于绝缘液中。该类场景下,介质兼容性至关重要。全氟聚醚展现出独特优势:化学惰性出色,与金属、塑料及弹性体等均不发生反应,能够与数据中心各类精密电子设备良好兼容,避免对敏感部件的腐蚀或损坏,长期稳定性优异。其低表面张力特性可轻松浸润设备微小微隙,确保充分接触和高效传热,并在清洗后快速蒸发无残留。◼ 投资建议:凭借其完备的氟精细化工体系,实现了对全氟聚醚、氢氟醚等中高端液冷介质的全方案覆盖,技术卡位优势显著的新宙邦、巨化股份;致力于打造覆盖“材料 - 部件 - 系统”的全产业链布局,并通过深度的战略合作来构建壁垒的东阳光;建议关注永和股份、华谊集团、润禾材料。◼ 风险提示:技术路线博弈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冷却液安全与环保风险;新技术迭代风险;市场空间测算偏差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3CONTENTS目录CCONTENTS专 业 | 领 先 | 深 度 | 诚 信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1行业背景:AI芯片功耗激增驱动液冷升级,冷板+浸没混合方案有望成为主流4图表:英伟达芯片升级路径资料来源:热传智能制造、瑞技科技、云帆热管理、量子位、电极限APP、腾讯科技、topcpu、数据中心说观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营管理、HVAC空调解决方案、海兰云UDC、数据中心之家、九川数科、中国联通国际、《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架构白皮书》、中泰证券研究所1.1.1 液冷技术成术成为数据中心散中心散热主流解决方解决方案◼ 行业背景1:算力爆发催生热管理革新-液冷成高功耗AI芯片唯一出路。✓ 当前AI芯片功耗大幅跃升:英伟达GB200/GB300单芯片功耗突破1000W,已经超出传统风冷技术的极限散热能力。✓ NVIDIA预计2026年推出Rubin系列产品,机柜功耗预计将突破600kW。超高功率密度下,风冷系统散热效率骤降,能耗成本激增。液冷技术凭借超高热导率成为关键解决方案。◼ 行业背景2:全球数据中心能效要求趋严。✓ “东数西算”工程八大枢纽节点要求东部地区PUE(电能利用效率)目标不超过1.25,西部地区不超过1.2;智算中心内液冷机柜数量占比超过50%。欧盟亦在推行PUE强制披露与严控政策(如德国要求2026年及以后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PUE须不超过1.2)。✓ 液冷技术可将PUE降至近1.1,远优于传统风冷(1.4-1.5),是满足政策需求的核心技术路径。◼ 行业背景3:服务器技术演进与架构适配性。✓ 服务器架构向超高集成度演进,NVLink等高速互连技术显著提升了GPU集群连接密度,大幅挤占传统风冷所需的空间。液冷方案凭借其紧凑性优势,可在高密度布局下实现高效散热,适配新一代AI服务器架构。5资料来源:浪潮信息、《绿色高能效数据中心散热冷却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数据中心咨询设计、热管理网、ARCADIS、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营管理、intel、《相变浸没式液冷系统研究》、CDCC、MIR睿工业、中科曙光、华经产业研究院、中泰证券研究所1.2.2 单相冷板能板能力迫近极限,极限,双相方案成演案成演进方向;浸没浸没式规模化渗透化渗透尚待时日图表:冷却类型图◼ 冷板式液冷:在液冷服务器市场占主导地位,根据IDC,2024H1国内市场份额超95%。✓ 冷板冷却是将金属冷板与IT设备芯片贴合,管道内部走冷却液直接带走芯片热量,其他部件(20%-30%)仍靠风冷。优势在于改动较小,可兼容现有服务器设计,特别适用于存量数据中心升级。✓ 目前正经历单相冷板式向两相冷板式的技术演进:两相冷却具备散热效率高、高效温度均匀性等,特别适用于高功率密度的设备散热需求。但系统复杂性和成本显著增加,同时对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要求也很高。6图表:不同冷却技术方案对比资料来源:浪潮信息、《绿色高能效数据中心散热冷却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数据中心咨询设计、热管理网、ARCADIS、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营管理、intel、《相变浸没式液冷系统研究》、CDCC、MIR睿工业、中科曙光、华经产业研究院、中泰证券研究所1.2.2 单相冷板能板能力迫近极限,极限,双相方案成演案成演进方向;浸没浸没式规模化渗透化渗透尚待时日图表:液冷技术路线◼ 浸没式液冷:受限于高改造成本、器件表面性能潜在损伤和环保监管风险,目前渗透率低。✓ 单相浸没将设备完全浸入冷却液中,设备发出的热量直接传递给冷却液;双相浸没则利用低沸点冷却介质相变(沸腾/冷凝)实现更高散热效率。相较冷板式液冷,浸没式液冷散热能力强,机柜功率密度更高;由于浸没式液冷捕捉100%热量,不存在风冷组成,数据中心PUE值更低(可低至1.05)。✓ 浸没式液冷技术需使用大量冷却液,导致总体成本较高。同时,部分冷却液可能挥发出含全氟烷基物质(PFAS)的蒸汽,对环境存在潜在污染风险。此外,该系统要求所有设备材料与冷却液兼容,而部分组件(如光纤连接器)在浸没条件下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需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或选用专用硬件,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采购与维

立即下载
综合
2025-09-16
中泰证券
21页
1.76M
收藏
分享

[中泰证券]:液冷行业:AI芯片功耗跃升,混合式液冷方案驱动氟化液需求增长,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6M,页数21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利率债期限利差(BP)
综合
2025-09-16
来源:9月债市策略:能逆季节性上涨吗?
查看原文
10 年国债期货走势-月线级别(元)
综合
2025-09-16
来源:9月债市策略:能逆季节性上涨吗?
查看原文
7-10Y 利率债净买入规模与 10 年国债活跃券走势(亿元,%)
综合
2025-09-16
来源:9月债市策略:能逆季节性上涨吗?
查看原文
绩优基金久期和中长期纯债利率债基久期(年)
综合
2025-09-16
来源:9月债市策略:能逆季节性上涨吗?
查看原文
基金净买入加权平均久期(年)
综合
2025-09-16
来源:9月债市策略:能逆季节性上涨吗?
查看原文
中长期和短期纯债基金久期(年)图表 19:中长期利率债和信用债基久期(年)
综合
2025-09-16
来源:9月债市策略:能逆季节性上涨吗?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