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光伏行业迎来价值重塑新周期
行业研究 1 "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光伏行业迎来价值重塑新周期 文/吴雅菲 摘要 光伏行业是我国战略新兴行业的重要支柱,在国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随着产能高速扩张,光伏行业“内卷化”问题集中爆发。面对行业困境,从中央政府部门到行业协会先后多次释放“反内卷”政策强信号,旨在强化行业调控、遏制低价竞争、规范产品质量,推动产能出清和公平竞争,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面和行业自律推动下,多家企业主动减产以缓解供给压力,市场信心持续恢复,产业链下各产品价格开始回暖,硅料、硅片等价格大幅上涨,光伏组件集采报价普遍高于前期水平。展望未来,行业短期内将经历整合阵痛,价格体系开始重建,企业向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转型;中长期随着技术迭代加速、全球化布局深化、产业链协同增强,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发展。 行业研究 行业研究 2 光伏行业现状与"内卷化"问题背景 光伏行业是我国战略新兴行业的重要支柱,在国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随着产能高速扩张,出现大量过剩产能以及同质化竞争现象,光伏行业“内卷化”问题集中爆发。 光伏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作为中国"新三样"出口代表之一,近年来承担了引领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重任。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显著的规模优势,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已连续多年占据全球总产量的 80%以上,不仅在国际市场拥有绝对话语权,也为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坚实支撑。然而,在产业高速扩张的背后,弊端逐渐显现,受供需严重失衡、非理性低价竞争影响,光伏各环节产品价格和毛利率大幅下降。 光伏行业深层次"内卷化"问题正集中爆发。首先是产能严重过剩,预计 2025 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约为 650GW,而中国产能已突破 1000GW,产能利用率不足 65%,供需失衡加剧企业低价竞争;其次是同质化竞争加剧,企业大多集中于 TopCon 等热门技术路线,差异化竞争不足;最后是海外贸易环境恶化,随着欧美等国加大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贸易壁垒,出口市场收缩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压力。这种无序竞争不仅挤压了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更可能导致研发投入削减、产品质量下滑等长远危害,最终损害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反内卷政策组合拳:从中央到行业的全面响应 面对行业困境,从中央政府部门到行业协会先后多次释放“反内卷”政策强信号,旨在强化行业调控、遏制低价竞争、规范产品质量、推动产能出清和公平竞争,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行业困境,为从根本上规范行业竞争秩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中央政府部门到行业协会先后多次释放“反内卷”的强信号,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2024 年 7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对强化行业自律的要求,防止“内卷式竞争”,加强市场化优胜劣汰机制;2024 年 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 2025 年 3 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近两月来,这场“反内卷”行动进入到了一个新高度。2025 年 6 月 29 日,人民日报提出防止妨碍公平竞争,并强调加强抽查与执法,打击劣质低价及假冒行为;2025 年 7 月 1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和 2025 年7 月 3 日工信部召开的光伏企业座谈会中,着力整治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系统引导企业加强品质管控、推进技术升级,加速落后产能市场化清出,促进行业整体实现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2025 年 7 月 31 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 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宣布对 41 家多晶硅企业实施专项节能监察。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的起始原料,这一举措直指能耗关键环节,通过提高能耗标准推动行业能效提升和落后产能出清。 行业研究 3 2025 年 8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就“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开展集中研讨。此次会议不仅显示了国家层面对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多部门协同治理的决心,多部门联动的格局为光伏“反内卷”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此次六部门座谈会明确了多项核心举措:一是加强产业调控,有序退出落后产能;二是遏制低价无序竞争,完善价格机制;三是产品质量规范化;四是支持行业自律,依托行业协会倡导良性竞争、有序发展。 行业自律方面,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 2024 年 10 月举办专题座谈会,与产业链中 16家头部企业达成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的共识,并于同月将 0.68 元/瓦规定为当前行业优秀企业的最低成本线。2024 年 12 月 5 日,在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专题座谈会中,33 家企业签署自愿关于“控制产能,避免盲目扩张”的自律公约。2025年 8 月 22 日协会再次发布倡议,呼吁企业坚决抵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恶性竞争;严格执行相关质量标准,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功率虚标等行为;根据市场供需实际情况合理排产;严格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创新驱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倡议不仅针对企业,还向地方政府、检测认证机构、媒体和金融机构等多方主体发出呼吁,形成了全行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初显成效:价格回升与市场信心恢复 2025 年 7 月以来,受到政策面以及行业自律的推动,多家企业主动减产以缓解供给压力,市场信心持续恢复,产业链内各环节的产品价格开始回升,硅料、硅片等价格大幅上涨,光伏组件集采报价普遍高于前期水平。 2025 年 7 月初以来,受“反内卷”政策预期、“不低于成本价销售”自律公约等影响,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已开始通过主动减产来应对困境。在光伏玻璃环节,据公开信息,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自 7 月开始集体减产 30%,旨在缓解库存压力和改善亏损状况;在硅片环节,根据 Mysteel 数据,中国主流硅片厂商 7 月硅片产量为 51.7GW,环比6 月下降 7.18%,表明硅片企业也通过实施减产策略来应对上游成本上升和下游需求疲软;在多晶硅环节,多家上市公司主动进行减产控销,例如,大全能源 2025 年上半年主动将产能利用率下调至 70%,多晶硅产量同比下降约 60%。整体来看,各环节企业的战略性减产虽短期内影响了产出,但长期来看有助于缓解市场供给压力。 行业研究 4 图 1 2024 年以来中国主流硅片企业硅片产量(单位:吉瓦) 数据来源:Mysteel,大公国际整理 随着市场信心回复,光伏产业链细分环节如硅料、硅片价格已大幅上涨,电池片、组件价格亦有所恢复。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随着会议释放的积极信号,多晶硅价格开始触底反弹,7 月底 N 型复投
[大公国际]:“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光伏行业迎来价值重塑新周期,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M,页数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