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季度港口行业回顾及三季度展望:行业韧性修复,关注宏观变局
行业研究 |港口行业 2025 年二季度港口行业回顾及三季度展望—— 行业韧性修复,关注宏观变局 公用一部 | 费颖 羊汝鸣 2025 年 9 月 17 日 摘要 2025 年上半年,中国港口行业在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贸易格局持续演进的背景下,行业韧性逐步修复。2025 年 1~7 月,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港口基础设施的升级与扩张是支撑吞吐量增长的核心动力,港口建设继续向集群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港口行业景气度与全球贸易格局深度绑定,2025 年 1~7 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且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继续增长;全球海运航线网络持续优化,中国港口航线布局呈现多元化特征,“一带一路”及东盟新兴航线加速开拓,运输货品结构正逐步转向高附加值领域,货品中“新三样”占比上升;主要航运指数震荡明显,但相较于去年同期振幅有所缩小。2025 年上半年,港口行业发行债券规模同比有所增长,发债主体级别仍集中在 AA+和 AAA。 预计 2025 年三季度,我国港口行业基本面将保持稳定,但考虑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需关注全球贸易市场变化风险。国内与新兴市场的贸易需求将继续支撑行业平稳发展。但同时,美国计划于 10 月中旬对中国建造或经营的船舶征收惩罚性港口费用的政策若将实施,预计会在三季度末引发“抢出口”,并对港口行业运营与航线布局造成冲击。同时,港口仍将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的重点之一,行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港口企业具有持续通畅且成本可控的融资渠道,行业整体风险可控。 正文 一、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1.1 港口吞吐量分析 2025 年 1~7 月,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同比普遍增长;宁波舟山港及上海港吞吐量规模仍居前列。2025 年 1~7 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 104.41 亿吨,同比增长 4.4%,其中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 66.83 亿吨,同比增长 2.9%;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实现 32.13 亿行业研究 港口行业 行业研究 |港口行业 吨,其中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实现 28.85 亿吨,同比增长 2.2%。同期,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 20,294 万 TEU,同比增长 6.2%;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 17,871 万 TEU,同比增长 6.5%。 具体到各大港口的货物吞吐量方面,传统枢纽大港仍居于领先地位,部分区域性港口实现跨越式增长。2025 年 1~7 月,宁波舟山港、唐山港及上海港位居前三,北部湾港及连云港港同比增速仍排名前列,主要受益于战略枢纽地位强化以及港口条件持续提升。此外,洋浦港与温州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较高,均超过 10%,其中洋浦港把握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一带一路”节点优势,开拓外贸航线,开展港区航道改扩建工程;温州港把握外贸市场需求,制定温州港“陆改水”专项行动方案,创新开展海铁联运 CCA 模式,顺利开通海铁联运班列。集装箱吞吐量方面,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及深圳港位列前三;此外,唐山港及黄骅港同比增速均超过 20%,主要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地方政策支持,叠加基础设施升级、对外航线网络拓展等,近年来两港持续建设提升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与国内外多个港口开展合作,开辟东南亚集装箱航线、美西海岸航线等多条集装箱航线,港口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图 1 2025 年 1~7 月全国主要沿海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官网,大公国际整理 1.2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在高水平、高质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支持下,港口基础设施的升级与扩张是支撑吞吐量增长的核心动力。2024 年 6 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全面攻坚国家高等级航道,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着力推进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构建现代化的港口与航道体系。2025 年 1~7 月,全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1.95 万亿元,其中水运建设固定资产投资 1,266 亿元,同比增长 5.3%。 -6-4-2024681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宁波舟山唐山上海青岛广州日照天津烟台北部湾黄骅连云港福州深圳大连湛江营口货物吞吐量(万吨)同比增速(右轴,%)-10-5051015202530354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上海宁波舟山深圳青岛广州天津厦门北部湾日照连云港营口烟台大连福州唐山湛江黄骅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速(右轴,%) 行业研究 |港口行业 港口码头与泊位建设呈现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行的特点。根据《2024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 2024 年末,全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 22,219 个,同比增加 196 个。其中,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 16,489 个,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 5,730 个;同期末,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 2,971 个,其中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 2,484 个,10 万吨级及以上泊位 525 个,同比均有所增长,表明港口码头及泊位建设朝着大型化、深水化的趋势发展。综合来看,沿海港口泊位数量仅占全国的 25.79%,但集中了 83.61%的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在大宗货物、远洋集运等运输链条中具有核心地位。内河港口泊位数量占全国的 74.21%,但万吨级泊位占比约 16.39%,主要承担区域物资转运功能。 得益于政策引导,多式联运有效提升物流效率,正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根据《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至 2025 年,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全覆盖,沿海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达到 90%左右。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 1,400万标箱,年均增长率超过 1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主要港口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这一目标在实际建设中得到了有效落实,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2024 年长江干线江海联运量达到 15.6 亿吨,约占长江干线总运量的 40%,长三角集装箱经过河海直达运输,由三省一市直达运抵上海港洋山港区出海,运输时间及单位集装箱物流成本显著下降。地方层面,2025 年 5 月山东烟台港发车全国首趟“一单制”跨境铁海联运班列,显著提升港口吞吐能力与综合服务效率。 1.3 五大港口集群分布及行业集中度 我国沿海港口形成“五大港口群”的空间格局,各港口群内集中度普遍较高。从地理位置来看,我国沿海港口可分为五大港口群,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2025年二季度港口行业回顾及三季度展望:行业韧性修复,关注宏观变局,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47M,页数1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