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PMI数据解读:8月PMI,新动能或主要支撑经济修复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专题研究 | 中国宏观 http://www.stocke.com.cn 1/1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专题研究 报告日期:2025 年 08 月 31 日 8 月 PMI:新动能或主要支撑经济修复 —2025 年 8 月 PMI 数据解读 核心观点 8 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49.4%,较 7 月回升 0.1 个百分点,说明经济维持修复态势,经济的主要支撑来自政策组合拳协同共振,内生动能尚有一定改善空间。从结构上看,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说明制造业有效需求依然承压,供给侧的韧性主要来自工业稳增长政策效能释放。我们认为,前期的“两重”和“两新”等政策稳步发力,新近推出的财政贴息、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行动等政策也更多支撑新动能。 从重点行业来看,新动能加快扩张,传统产业边际改善。8 月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 PMI 分别为 51.9%和 50.5%,比上月上升 1.3 和 0.2 个百分点,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消费品行业 PMI 为 49.2%,比上月下降 0.3 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 PMI 为 48.2%,比上月上升 0.2 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连续回升。 大类资产方面,我们认为下半年市场或呈现股债双牛的结构。一方面,预计中美经贸关系可能在震荡曲折中走向缓和,另一方面“类平准”基金兜底尾部风险,二者均将支撑市场风险偏好。综合来看,A 股有望形成低波红利与科技成长交替向上的结构化行情。固定收益方面,考虑到年内大规模内需刺激概率较低,10 年国债利率预计将在震荡过程中下行至 1.5%附近。 ❑ 8 月供给侧扩张速度有所加速 8 月生产指数为 50.8%,较上月回升 0.3 个百分点,连续 4 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显示制造业供给端稳中有增态势没有改变。在制造业生产回升的带动下,近期企业采购活动有所加快,采购量指数升至 50.4%。从行业看,随着“两新”、“两重”等政策继续发力,城市工作以及整治“内卷式”竞争等逐步推进,相关行业将继续运行在规模稳定扩大、质量持续提升的趋势性增长路径。新动能继续保持供给侧扩张势头,8 月医药、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均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产能较快释放。而传统行业扩张较为乏力,8 月纺织服装服饰、木材加工及家具、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行业生产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延续稳定扩张态势,或继续支撑基本面稳中有进。8 月大型企业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 0.5 个百分点,继续运行在 52%以上,较好稳住制造业基本盘。值得说明的是,8 月小型企业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 1.4 个百分点,显示小型企业生产强度的降幅有所收窄。 我们继续提示,2025 年工业稳增长的政策着力点或将聚焦于装备制造业,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相结合,大型企业或是工业稳增长发力的核心载体。据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口径,装备制造业包括 8 个大类行业,分别是:1)金属制品业、2)通用设备制造业、3)专用设备制造业、4)汽车制造业、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仪器仪表制造业。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着力促进装备制造业稳定增长,谋划新一轮装备制造业稳增长政策,推动出台增量措施。 整体来看,用电量与 GDP 呈强正相关关系,且全社会用电量与 GDP 增速变化趋势总体同步,但全社会用电量与 GDP 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差异。一方面,黑色金属 分析师:李超 执业证书号:S1230520030002 lichao1@stocke.com.cn 分析师:廖博 执业证书号:S1230523070004 liaobo@stocke.com.cn 相关报告 1 《居民存款搬家跟踪新视角:关注“信息杠杆”》 2025.08.29 2 《人工智能+行动影响深远》 2025.08.28 3 《工业利润温和修复,高技术制造引领》 2025.08.27 宏观专题研究 http://www.stocke.com.cn 2/1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六个行业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高,达到四成左右,但六大行业在 GDP 中占比较低;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在 GDP 中占比高,近年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在 GDP 中的占比保持在 53%-57%,而第三产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仅在 16%-19%。 可以看到,全社会用电量与 GDP 之间存在的较大结构性差异导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 GDP 增速之间存在偏差。经济、气温等因素会引起全社会用电量与 GDP的结构变化及波动,因此也带来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波动,但近年来全社会用电量与 GDP 增速变化趋势总体同步,两者之间的关系未背离。 我们的观察是,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和市场需求改善,经济活跃度进一步增强,工业用电量持续回升。其中,传统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相对平稳,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用电增速继续领先。数据显示,2025 年 7 月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指数为 124.6,比 2020 年基期增长了 24.6%,年均增长 4.5%,同比增长 0.5%,增速比上月提高 1.2 个百分点;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指数为 154.5,比 2020 年基期增长了 54.5%,年均增长 9.1%,同比增长 7.3%,增速比上月提高 1.4 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用电指数为 128.6,比 2020 年基期增长了 28.6%,年均增长 5.2%,同比增长 1.6%,增速与上月接近。 我们认为,由于工业生产基本都需要用到电力,而煤电是我国电力系统的主体支撑,因此发电耗煤量高频数据对于生产的指示作用也比较强。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介绍,2024 年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为 54.8%,受资源等因素影响,水电和风电月度间增速波动较大,煤电充分发挥了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作用。 第一,8 月高温天气有所缓解,火电企业整体发电量小幅回落。根据中电联电力行业燃料统计,截至 8 月 21 日,纳入统计的发电集团燃煤电厂本月累计发电量同比下降 1.1%,本年累计发电量同比下降 3.4%。燃煤电厂耗煤量本月累计同比下降2.2%,本年累计同比下降 4.2%。燃煤电厂煤炭库存高于去年同期 287.4 万吨,库存可用天数高于上年同期 0.9 天。我们认为,近期主要的边际变化在于产能核查影响,部分主产地遭遇极端天气叠加产能核查、安全监察等政策约束,煤炭供应增量受限,叠加发运成本支撑,现货价格延续涨势;但终端对高价接受度有限,仍以长协兑现为主。短期内电煤市场将呈现供需双弱格局,终端维持以长协兑现及市场刚需采购补库为主。 第二,随着三伏天渐进落下帷幕,煤炭消费旺季已步入尾声,8 月终端库存整体保持稳定,可用天数处于安全区间,补库压力相对温和。2025 年 8 月 29 日,六大发电集团(浙电、上电、粤电、国电、
[浙商证券]:2025年8月PMI数据解读:8月PMI,新动能或主要支撑经济修复,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6M,页数11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