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双重共振,脑机接口产业未来可期
技 术 进 步 与 政 策 支 持 双 重 共 振 , 脑 机 接 口 产 业 未 来 可 期打造极致专业与效率分析师 张金洋分析师 杨芳分析师 王震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010001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2030002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5040002邮箱:zhangjinyang@gszq.com邮箱:yangfang@gszq.com邮箱:wangzhen1@gszq.com年 月 日2025 08 12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共振,脑机接口迎来商业化曙光。➢技术进步:近十年来,脑机接口的底层技术迎来了重大进步,微电子、材料学、芯片、神经科学、算法等领域的技术迭代为脑机接口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基础,脑机接口行业逐渐进入应用普及期。➢医保支持:2025年3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前瞻性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铺好了脑机接口进入临床应用的收费路径。2025年7月,国家医保局支持脑机接口等新技术进入临床并收费。➢产业发展规划:2025年1月,北京、上海陆续发布脑机接口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发展路径。在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的双重共振下,我国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未来可期。Neuralink掀起全球脑机接口研发热潮,海外脑机接口快速发展。海外脑机接口重要催化不断,Neuralink:2024年1月,马斯克宣布其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完成了首例脑机接口手术植入,引爆了全球对脑机接口的研究热情。截至2025年6月,共7名患者接受了Neuralink的脑机接口设备植入。苹果:2025年8月,苹果联合Synchron首次公开“意念控 iPad”技术,渐冻症患者可通过意念操作iPad。其他:海外脑机接口行业快速发展,各公司均加快布局脑机接口相关业务,包括获得FDA突破性器械认定的Paradromics,开发血管内途径植入式脑机接口的Synchron,研发消费类脑机接口产品的Neurable,利用游戏化技术助力神经修复的MindMaze等。国内公司争相布局脑机接口业务,商业化落地前景可期。国内脑机接口研发进度比肩海外,2023年10月清华大学联手宣武医院完成了首例临床植入试验,并于当年12月完成第二例脊髓损伤患者植入;2025年3月,中山医院联手复旦大学加福民团队,实现了全球首例完全截瘫患者恢复站立行走;2025年6月,福州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催化性事件不断出现。在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的双重共振下,国内上市公司持续推进脑机接口业务布局,各类技术应用百花齐放,商业化落地前景可期。推荐关注:心玮医疗(介入式脑机接口,微创植入、无需开颅),爱朋医疗(参股瑞神安+成立朋睿脑科学),诚益通(严肃医疗发布3款样机+非严肃医疗已推出C端产品样机),翔宇医疗(硬件、芯片、电极、算法、脑机交互康复设备均实现独立开发),创新医疗(持有博灵脑机40%的股权),伟思医疗(团体生物反馈、多参数生物反馈、新生儿脑电监测等产品),乐普医疗(控股睿瀚医疗,脑机接口+康复医学),瑞迈特(BCI+呼吸机、睡眠仪),麦澜德(脑机接口手功能产品)、美好医疗(BCI+人工耳蜗)。风险提示:政策推进及落地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一、脑机接口:实现大脑与外部通信的桥梁二、产业链上游依赖半导体行业发展,下游主要应用于医疗领域2.1、脑机接口上游受限于半导体产业发展水平,原材料供应依赖进口2.2、脑机接口下游应用前景广阔,医疗领域是主要的应用方向三、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共振,脑机接口迎来商业化曙光3.1 底层技术持续突破,脑机接口进入应用普及3.2 国内支持性政策频出,脑机接口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四、全球脑机接口快速发展,海外脑机接口公司各放异彩五、国内脑机接口公司加码研发,商业化落地前景可期5.1 进度比肩海外,各类催化不断,商业化应用未来可期5.2 国内公司争相布局脑机接口业务,技术应用百花齐放脑机接口将脑电信号转化成可被计算机识别的信号,实现大脑与外部的直接通信。人脑在感知外界刺激 (如视觉、听觉等)、进行思维活动、产生主观意识时,会有一系列生化反应和电学活动,产生可以测量的脑电信号。脑机接口技术就是通过采集大脑皮层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脑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方法,将其转化为可以被计算机识别的信号。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既可让外部设备读懂大脑神经信号,将思维活动转换为指令信号,实现大脑对外部设备的操控;也能把计算机内的信息直接输入到大脑,从而极大地缩短人类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按照信息传输的方式,脑机接口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单向获取大脑信息。大量脑机接口产品属于第一类,主要应用于病人的康复训练,比如通过脑机接口将大脑的命令传递给外骨骼、机械臂、光标等外设使其能够进行行走、手臂拿放物体、操作平板电脑等一些简单的动作。➢第二类:向大脑单向输入信息。少量脑机接口产品属于第二类,利用脑机接口技术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比如通过人工假眼或者人工耳蜗的方式去恢复一定的视力、听力等。➢第三类:与大脑双向交流信息。不仅可以接收神经系统信号,还能够刺激神经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图表1:脑机接口技术示意图资料来源:《Neural electrodes for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system: From rigid to soft》(Dan Yang等),国盛证券研究所图表2: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历程资料来源: 《Neural electrodes for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system: From rigid to soft》(Dan Yang等),国盛证券研究所BCI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控制外设和神经反馈,信号获取是实现脑机交互的关键前提。脑机接口设备工作流程涵盖:脑信号采集-脑信号处理-控制外设-功能应用-触发脑刺激-神经反馈-形成脑机交互,这一过程中神经反馈是关键环节,它将输出式BCI与输入式BCI连接在一起形成交互式的闭环系统,即交互式BCI,从而真正实现脑-机交互。信号预处理使用脑电信号预处理芯片,可以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降噪等处理,提高信号的质量。脑电信号采集需要通过电极将信号从脑部采集出来,因此脑机接口电极的制备是关键前提。图表3:脑机接口基本原理与应用资料来源:《2022全球脑机接口技术与应用发展研究报告》(亿欧智库),国盛证券研究所信号采集方式电生理信号的记录位置检测的电生理信号类型设备归属类型机理优势劣势非侵入式(占比75%)头皮脑电(EEG)二类医疗器械无需手术,只需将电极附着在头皮上成本低、方便易用、无创伤 采集的信号相对偏弱、空间分辨率低、易受外部环境干扰半侵入式皮层表面皮层脑电(ECoG)三类医疗器械通过手术方式植入电极,单电机处于颅腔内,未达到大脑皮层介于侵入式与非侵入式之间侵入式皮层组织内尖峰脉冲和局部场电位(S
[国盛证券]:计算机行业: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双重共振,脑机接口产业未来可期,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92M,页数4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