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行业系列报告(二):锂金属负极,卡位与颠覆,技术分化下机遇几何
1 | 请务必仔细阅读报告尾部的投资评级说明和声明 行业深度研究 | 电池 锂金属负极:卡位与颠覆,技术分化下机遇几何 固态电池系列报告(二) 核心结论 行业评级 超配 前次评级 超配 评级变动 维持 近一年行业走势 相对表现 1 个月 3 个月 12 个月 电池 10.19 23.99 52.62 沪深 300 5.87 9.99 22.45 分析师 杨敬梅 S0800518020002 021-38584220 yangjingmei@research.xbmail.com.cn 朱北岑 S0800525040010 15201911274 zhubeicen@xbmail.com.cn 相关研究 电池:走出伊甸园,如何量化欧洲市场空间—海外电动车主题系列报告(一) 2025-07-03 电池:国产品牌高端化与快充车型主流化—2025 上海车展总结 2025-05-01 固态电池系列一:产业化进程加速,材料体系迎来变革 2024-10-21 【核心结论】锂金属兼具高比容量+低电极电势优势,有望成为负极侧长期技术演进方向。2030 年后远期弹性测算下锂金属负极应用侧市场空间120~360 亿元,以 20μm 锂金属镀层为基准,对应锂金属需求量 961 吨~2884吨区间。负极行业大宗化时代格局集中,未来伴随新技扩散将重塑格局。关注技术先行者:英联股份、天铁科技,关注赣锋锂业、道氏技术等布局企业。 【报告亮点】本篇报告多维度对锂金属负极应用测进行定量弹性测算,对锂箔加工多项技术路径进行了详尽梳理和对比。同时梳理了当前上-中-下游环节的产业链开发进度,深度剖析掘金锂金属赛道中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主要逻辑】 下一代固态电池催生负极新技术广阔空间。锂金属负极具备高理论比容量(3860 mAh/g)及低电极电势(−3.04V),能够兼容更高电压(>4.5V vs. Li⁺/Li)的正极材料(如富锂锰基、高镍、不含锂的硫),实现更高的重量比能量密度(500Wh/kg)和体积比能量密度(1000Wh/L)。我们判断 2027 年后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有望呈现 0-1 扩张,其负极侧技术路径预计呈现硅基负极向锂金属负极逐渐迭代趋势。 ①应用测:海外电池企业路径明确,国内头部大厂紧随其后:海内外电池企业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节点普遍集中在 2027~2028 年,负极侧海外新锐固态电池企业 Solid Power、Factorial Energy 均已明确采用锂金属负极作为下一代固态电池迭代方向,国内宁德时代、清陶能源技术布局领先。 ②产业链:锂企驱动、负极厂布局、箔材厂切入多方竞合:上游锂企主导原材料优势,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高纯度、低成本、高安全的金属锂锭/箔的规模化制备能力,赣锋锂业和天铁科技在金属锂压延工艺上位居行业前列;中游负极材料厂商凭借深厚的材料研发、涂层技术和电池应用理解,积极向更具前瞻性的锂金属负极拓展,其优势在于对负极-电解液界面、复合负极结构的深刻理解和开发能力;箔材厂深耕高性能铜箔集流体,将其精密箔材加工技术向锂金属沉积/复合集流体领域延伸,英联股份有望成为关键沉积工艺和新型集流体结构的重要开发者。 ③技术路径:压延法率先规模落地,蒸镀法性能领先产业化可期:锂箔制备工艺压延法技术成熟度领先,蒸镀工艺具性能领先+产业化可行性,液相法(熔融法)及电化学沉积法副反应多,生产可靠性较差。锂箔厚度方面当前压延法约 20-50µm,具备连续生产能力,但未来极薄化尚需推进工艺升级;蒸镀法理论可至 10µm 内,精准控制膜厚优势显著,具备连续生产潜力,但初始设备投入大,沉积速率低,当前处于实验室小试阶段。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升级不及预期;假设条件不及预期。 -7%2%11%20%29%38%47%2024-072024-112025-032025-07电池沪深300证券研究报告 2025 年 07 月 29 日 行业深度研究 | 电池 西部证券 2025 年 07 月 29 日 2 | 请务必仔细阅读报告尾部的投资评级说明和声明 索引 内容目录 一、 大宗化时代负极格局集中,远期新技术扩散重塑格局 .................................................... 3 1.1 下一代固态电池催生负极新技术广阔空间 ................................................................... 3 1.2 突破限制,锂金属负极为长期技术演进方向 ................................................................ 6 1.3 安全基石稳固,电解质改进、结构设计、界面工程改善推动锂金属商用 .................. 10 二、 压延法和蒸镀法并行,多方竞合格局掘金投资机遇 ..................................................... 11 2.1:压延法成为主导,蒸镀法性能领先产业化可期 ........................................................ 11 2.2:上-中游产业链动须相应,掘金锂金属负极投资机遇 ................................................ 13 2.3:英联股份:复合箔厚积薄发,锂金属蒸镀工艺对接大厂 .......................................... 13 2.4:天铁科技:锂金属全产业链 Know-how,eVOLT 产业化应用率先落地 ................... 15 三、 风险提示 ...................................................................................................................... 17 行业深度研究 | 电池 西部证券 2025 年 07 月 29 日 3 | 请务必仔细阅读报告尾部的投资评级说明和声明 一、大宗化时代负极格局集中,远期新技术扩散重塑格局 1.1 下一代固态电池催生负极新技术广阔空间 负极行业复盘:大宗化时代格局进一步集中,更高性能要求下硅基、锂金属负极技术应运而生。负极材料主要影响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库伦效率、能量密度、循环性能等,是锂离子电池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负极材料行业格局与技术路线复盘: (1)1999-2017 年:本土负极企业抓取全球化机遇。上世纪 90 年代,日本索尼公司研发出首款商用锂电池,初代锂电池负极的石油焦受限于结构及比容量问题而被中间相炭微球(MCMB)材料取代进行广泛应用,负极材料行业由日本完全垄断。1999 年杉杉股份寻求新能源转型与鞍山热能研究院合作实现 MCMB 大规模量产,本土负极材料企业开始发力。3C 电池趋势下,开发性能更优的石墨材料
[西部证券]:固态电池行业系列报告(二):锂金属负极,卡位与颠覆,技术分化下机遇几何,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83M,页数1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