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深度研究报告:财政发力线索探析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深度研究报告财政发力线索探析2025/7/4徐超S1190521050001证券分析师:分析师登记编号:万琦S1190524070001证券分析师:分析师登记编号: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报告摘要财政政策力度进阶,从“适度加力”到“更加给力”。面对更趋严峻复杂的内外环境,2025年财政政策定调“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较2024年“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更为积极,强化逆周期调节以稳定经济基本盘。具体措施包括:显著提升支出强度与进度(预算赤字率创新高,政府债券规模扩张),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倾斜民生、消费和新质生产力),并持续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及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确保财政可持续性。债务工具扩容提质,规模用途双向拓展。2025年政府债务工具规模与用途双扩容。特别国债方面:新增国有大行资本补充专项,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显著增加,重点投向国家战略安全、设备更新(支持领域拓宽及补贴标准提升)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新增数码补贴并优化机制)。专项债限额明显提升,改革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扩大使用范围(允许土地储备、存量房转保障房等),资本金支持范围新增新兴产业且比例上限提高,审核流程简化(试点省份“自审自发”)。执行层面,1-5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平缓但快于去年同期,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基建相关,土储较去年获更多资金倾斜;化债资金高效落地;中央财政靠前发力,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提前启动。既存政策持续落实,增量政策观望蓄势。2025年下半年财政政策聚焦于加速释放现有政策效能并储备增量工具。财政部明确将加快落实既定政策,同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以稳经济。既定政策方面,一是专项债发行将提速,前5个月发行进度不足40%,下半年在隐债置换接近收官(1-5月化债综合进度达67%)、审核机制优化(试点省份“自审自发”压缩周期)、项目池扩容(新增土地储备、收购存量商品房等用途)推动下,非化债类专项债有望加速落地。土地收储专项债实际发行与计划存在不小差距,或因定价分歧与收益不确定性受阻;收购存量商品房专项债5月才启动,后续提速空间较大。二是超长期特别国债效能持续释放,剩余1380亿元将于7月、10月分批拨付,下半年预计将优化直达机制并强化资金消耗节奏管控。增量政策方面,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进入筹备阶段,4月政治局会议及发改委明确其将支持科技创新、消费、外贸等领域,解决项目资本金缺口。参照2015年专项建设基金(2万亿规模,杠杆率3-5倍)和2022年政策性金融工具(7400亿元,撬动投资超10倍)经验,本次工具或通过政策性银行发债、PSL等方式筹资,规模预计5000亿元左右,投放领域在传统基建外新增科创、消费、民生等,杠杆效应约5-15倍,有望拉动投资2.5-7.5万亿元。参考历史经验,政策落地节奏可能较快。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1、财政政策力度进阶,从“适度加力”到“更加给力”2、债务工具扩容提质,规模用途双向拓展3、既存政策持续落实,增量政策观望蓄势目录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1、财政政策力度进阶,从“适度加力”到“更加给力”今年财政政策定调更为积极。2025年国内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内部也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经济回升向好基础有待巩固,叠加今年处于“十四五” 规划收官、“十五五” 规划布局的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强调“适度加力”、“提质增效”,2025年财政政策的部署则呈现出“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的特征。图表1:2024年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分重点内容对比资料来源:政府工作报告,太平洋证券整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形势判断从国际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可能对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国际经济循环造成阻碍。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影响全球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加剧国际市场波动风险。从国内看,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账款拖欠问题仍较突出。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民生领域存在短板。一些地方基层财政困难。社会矛盾化解和风险防范工作还需要加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部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一些地方基层财力比较紧张。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总体政策取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财政政策思路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要加快各项资金下达拨付,尽快形成实际支出。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1、财政政策力度进阶,从“适度加力”到“更加给力”➢内外因素交织背景下,财政托底必要性增强。一方面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所加深。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冲击国际经济循环,全球贸易及投资受制,拖累经济复苏进程。与此同时,地缘冲突、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以及债务可持续性问题,进一步加大市场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国内供需矛盾有待缓解。有效需求的修复仍面临约束,实体部门消费及投资意愿存在提振空间,经济处于转型过程但新动能行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同时部分行业也存在出清压力,相关低效及无效产能还需去化。上述外部扰动与内部约束下,财政发挥其逆周期调节能力、稳定经济基本盘的必要性提升。图表2:全球经济
[太平洋证券]:宏观深度研究报告:财政发力线索探析,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6M,页数3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