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模型翻译技术及产业应用蓝皮书

百度翻译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目 录技术演进:大模型推动的翻译技术研发范式变革1.1 技术代际演进:从规则驱动到数据智能 1.2 01产业重构:大模型翻译技术驱动翻译产业升级转型2.1 2.2 翻译产业发展趋势技术拐点与核心突破翻译产业升级转型动因多模型协同02应用升级:新一代智能翻译平台特征3.1 3.2 知识增强体系3.3 场景化解决方案 03开篇行业实践:智能应用引领场景革命4.1 4.2 企业办公:“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支撑4.3 国际传播:从翻译到编译,解决跨文化传播关键问题的新思路4.4 专业翻译:人机共译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04未来趋势:技术驱动的效能跃升与生态重构5.1 5.2 5.3 05结束语科学研究:跨越语言藩篱,科技强国建设新引擎技术融合关键趋势:从单点创新到系统化整合产业格局演进:生态协同与角色转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全新路径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语言是知识的载体,翻译技术则是推动文明交流和知识共享的重要工具。如今,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翻译技术正经历深刻变革,重塑行业生态,并作为关键的数字基础设施,助力中国科研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交流。在大模型技术加持下,翻译的作用从“语言转换”拓展至知识生产、跨文化交流和企业战略决策。翻译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通过构建新型语言基础设施,将技术潜能转化为科研创新的驱动力、全球协作的枢纽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支撑点,推动全球科技与文明交流迈向新阶段。《2025 大模型翻译技术及产业应用蓝皮书》以“技术演进→产业重构→应用升级→行业实践→未来趋势”为框架,系统分析翻译技术如何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智能化协作平台,突破语言壁垒,在重塑翻译产业生态、助力科研创新、加速企业全球化、重构国际传播模式等四大战略场景中发挥作用。开篇:大模型技术革命浪潮中的翻译产业应用与实践技术演进:大模型推动的翻译技术研发范式变革2025 大模型翻译技术及产业应用蓝皮书032025 大模型翻译技术及产业应用蓝皮书翻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规则驱动到数据智能的重大变革。上世纪中期至八十年代,基于规则的翻译依赖语言学专家人工制定转换规则,虽然在特定领域表现出色,但其扩展性有限、成本高昂。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统计机器翻译(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 SMT)利用大规模双语语料和概率模型取得突破,摆脱了人工撰写规则的限制,但在知识的有效利用及上下文理解方面仍面临挑战。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MT)依托深度学习技术,通过神经网络捕捉深层语义与上下文信息,大幅提升了翻译的流畅度和准确性。当前,大模型技术[1]的发展正推动翻译技术跃升至更自然、更灵活的新阶段,为翻译质量提升和智能化应用开辟全新可能。1.1技术代际演进:从规则驱动到数据智能1.2技术拐点与核心突破深度语义理解:大模型翻译技术[2] 通过大规模预训练学习海量数据中的知识,能够深入理解待翻译文本的隐含语义,生成更精准、自然的译文。这一能力在处理专业术语、多义词以及文化差异时尤为突出,可有效提升翻译的准确性与文化适应性。蓝皮书中涉及的大模型即大规模预训练通用大模型,包括以文本为核心处理对象的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和融合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多模态信息的多模态大模型(Multimodal Large Language Model, MLLM)。蓝皮书中涉及的大模型翻译技术指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结合翻译任务的特殊需求、经专业领域数据定向优化、专注于多语言互译和高精度领域翻译的大模型技术。1204交互式翻译:与传统机器翻译的固定输出不同,大模型翻译技术支持译前、译中、译后等环节的灵活交互。用户可在译前指定领域、译文风格、拟定参考语境,在译中进行术语溯源及查证,在译后对译文进行审校与润色,进一步优化翻译结果。这种交互模式提升了翻译的可控性和精准度,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在复杂任务中展现出更高的适配度。外部知识增强:大模型翻译技术可以通过检索增强技术集成外部知识。例如,通过集成术语库确保专业术语的一致性,借助记忆库高效匹配相似句对,优化翻译质量和效率。这种灵活调用外部知识的能力,使大模型在专业领域和特定场景下的翻译更加精准、高效。2025 大模型翻译技术及产业应用蓝皮书产业重构:大模型翻译技术驱动翻译产业升级转型2025 大模型翻译技术及产业应用蓝皮书06当前,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已逐步由辅助工具转变为协作伙伴,而大模型翻译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实现信息转化、知识传播、文化交流等目标,也极大影响了翻译工作模式乃至产业生态,正逐步催生翻译行业新质生产力。2.1翻译产业升级转型动因1. 政策导向指明发展方向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等要求,为我国科技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2025 中国翻译协会年会期间,中国翻译协会发布人工智能与翻译发展相关报告,为推动人机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翻译在服务国家战略、维护文化安全、促进国际理解中的积极作用提供遵循。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发布《翻译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5)》,为助力协调人机关系,实现效率与质量、创新与风险、技术应用与人文价值的平衡,营造良好翻译行业发展环境提供参考。2. 技术创新提供发展动力大模型技术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技术路线[3] 。2022 年以来,大模型技术迅猛发展,展现出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交互能力和多模态翻译能力,为翻译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随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各国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更加频繁,领域翻译需求持续攀升,翻译场景不断丰富。大模型翻译技术可以有效推动翻译任务提质、降本、增效,在翻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正逐步改变翻译工作模式,有力推动了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全球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中国发展报告 2024[M].2024.32025 大模型翻译技术及产业应用蓝皮书072.2翻译产业发展趋势翻译产业本轮转型升级,核心变化体现在工作模式、成本结构、人才培养等三方面:1. 翻译工作模式高效智能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大模型翻译技术逐渐贯通翻译工作全流程,为译员带来更加高效智能的翻译体验。大模型可以实时学习译员反馈数据,优化翻译决策,形成“大模型初译→人工优化→机器自学习”的闭环,实现“工具操作”到“智能协同”的升级。传统的“人工主导、工具辅助”模式逐渐转变为“大模型初译 + 人工保障”。根据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发布的《大语言模型在翻译行业应用情况调研问卷》,受访者普遍在译前处理、资料查阅和译后编辑等环节使用大模型,86.67% 的受访者认可“大模型 + 译后编辑”将成为未来主要翻译工作模式。图 1:受访者对“大模型 + 译后编辑”翻译工作模式的态度2.翻译工作成本

立即下载
综合
2025-06-09
32页
2.11M
收藏
分享

2025大模型翻译技术及产业应用蓝皮书,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11M,页数32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3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3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 1-12016-2024 年全国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组织)的设置情况3
综合
2025-06-09
来源: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查看原文
4 月债券违约及信用风险事件
综合
2025-06-09
来源:【图说债市月报】信用债发行升温收益率下行,科创债政策加码或迎配置机遇
查看原文
各区域信用债发行情况
综合
2025-06-09
来源:【图说债市月报】信用债发行升温收益率下行,科创债政策加码或迎配置机遇
查看原文
财新和官方制造业PMI 走势 图 6: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走势
综合
2025-06-09
来源:【图说债市月报】信用债发行升温收益率下行,科创债政策加码或迎配置机遇
查看原文
债券收益率整体情况
综合
2025-06-09
来源:【图说债市月报】信用债发行升温收益率下行,科创债政策加码或迎配置机遇
查看原文
图表 12. 广州市境内城投债存量及净融资情况(单位:亿元)
综合
2025-06-09
来源:转型背景下城投债券新增及地方债务可持续性观察(广州篇)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