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长城旅游创新发展40年报告
1 中国长城旅游创新发展 40 年 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 长城是我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和旅游资源,长城旅游的发展既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共性特点,同时由于长城资源的特殊性,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从 1979 年八达岭长城开始实行凭票登城游览,到 1987 年万里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再到 1999 年国务院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从 2006 年国务院制定《长城保护条例》并公布实施,到 2016 年《中国长城保护报告》发布,再到如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如火如荼建设,长城旅游经历了 40 年的风风雨雨。1984 年,老一辈领导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题词,把长城事业推进到了新的历史阶段。40 年间,长城旅游在奋进中获得了宝贵经验,在起步、探索、提升、筑基、创新等阶段不断进步。2024 年 5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写给八达岭长城脚下的石峡村的一封回信,再次唤起了全社会对长城文化和长城旅游的关注,同时也让长城旅游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一、起步 发生在 20 世纪的“改革开放”使旅游业迎来发展机遇,长城旅游也进入起步期。除了文物保护、外事接待等工作,一些条件较好的长城点段已经有意识地发展长城旅游。这一时期对游客开放的景区包括山海关景区(1979)、八达岭长城景区(1979)、老龙头长城景区(1986)、慕田峪长城景区(1988)、大境门景区(1988)、张家口堡(1988)等。 1、设立旅游工作管理机构 早期的长城旅游管理机构非常少。八达岭长城进行了成功尝试,为我国其他长城点段发展旅游提供了宝贵经验。1981 年 6 月 1 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八达岭 2 特区办事处,为延庆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管理辖区内的文物古迹、自然环境和旅游工作 1。 1983 年,为更好开发建设金山岭长城,河北省滦平县成立了金山岭长城管理处;1985 年 10 月,怀柔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慕田峪长城旅游区管理处。旅游管理部门的设立标志着长城功能从外事接待向旅游转变,长城旅游逐步进入正轨。 2、重视长城旅游发展的基础 长城文物是长城旅游发展的基础,自 1984 年“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以来,我国长城保护进入了新阶段。该阶段长城保护工作主要法律依据是 1982 年 11 月 19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八达岭长城、山海关老龙头长城、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等保护修缮工程,对长城的有效保存以及社会各界对长城形象的认知起到重要作用。北京司马台长城的修缮,也对长城历史文化风貌的“最小干预”进行了探索。各个长城点段的保护实践,都为长城旅游发展打下了基础。 3、开展旅游项目建设 在长城旅游发展的起步阶段,长城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游览设施开始建设,同时结合长城文化以及地方文化丰富了游览内容,推进了景区发展。在此期间,为推进景区的开放,相关景区积极推进游客中心、停车场、游步道等的建设;同时,山海关景区建设了文化广场项目,为展示山海关历史文化、举办节庆活动和集会提供了场所;八达岭长城景区、慕田峪长城景区建设了索道,大大提高了游客的便利性和景区的游客承载能力;八达岭长城景区还建设了詹天佑纪念馆,展示了詹天佑先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表现和思想发展;黄崖关长城景区分别于 1987 年建设了百将墨迹碑林,1988 年建设了百家碑林,进一步丰富了长城旅游的内容;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1988年 10 月建成,1989 年 2 月开馆,是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 3 长城相关景区的项目建设不仅丰富了游览内容,为游客提供了便利,也为其他长城景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4、进行市场营销 这一时期,由于国内旅游需求不足,旅游市场尚未发展起来,长城旅游相关景区的市场营销意识也比较弱,营销方法单一。但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使得游客认识到长城不仅是古老的、长长的城墙,还有许多优美景色,具有重要的游览价值;也使游客认识到长城不仅是中国的长城,还是世界的长城,具有非凡的人类文化价值。 作为长城旅游排头兵的八达岭长城,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982 年,八达岭长城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 年10 月 9 日,八达岭长城景区“燕塞雄关”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1987 年 10 月 1 日,八达岭长城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与此同时,万里长城作为整体也获得了广泛赞誉,1987 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探索 经过起步期的积累,长城旅游有了一定基础。1990 年后,我国旅游业逐步进入平稳发展时期。1995 年,双休日制度开始实行,包括长城旅游在内的国内旅游规模逐渐扩大,“大众化”“平民化”长城旅游市场开启。 1、探索长城保护与开发相统一的路径 长城旅游开发与长城文物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一时期,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全国上下聚焦在经济发展上,有些地方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与保护长城的责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还发生了取材性、建设性破坏长城事件。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更多的长城旅游景区努力探索保护优先,保护与开发相统一的路径。比如,根据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的景区总体规划,北京延庆八达岭提出还长 4 城以古朴原貌,突出长城历史特色,优化景区环境,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工作方针;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多次聘请专家和权威部门进行指导,编制了《山海关文物景区近中远期发展规划》《山海关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3。 2、探索长城旅游供给内容和服务质量 随着各级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日益关注,由于旅游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显著,长城旅游也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镇北台景区(1990)、司马台长城景区(1990)、水关长城景区(1995)、居庸关长城景区(1998)、鹫峰山自然风景名胜区(1998)等相继投入运营,山海关长城博物馆(1991)、中国长城博物馆(八达岭,1994)、山丹县长城文物陈列馆(1997)等相继开馆。 除了中国长城博物馆,八达岭长城在这一时期还新建了长城全周影院,开辟了夜长城游览项目,修建了 3000 平方米大型现代化停车场和 15 座现代便捷厕所。新植各种林木 20 多万株,绿化率由原来的 33%提高到 50%。1997 年八达岭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从北京到八达岭的交通更加便捷,到长城旅游更加方便。八达岭特区办事处制定和完善了 20 多种管理办法和规定,对景区进行综合治理。全面开展了“一保二优”活动,即保证景区和游人安全、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秩序。⁴ 3、探索营销方式多样化 随着旅游市场重点从入境旅游发展到国内旅游,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同时市场也逐渐“下沉”“大众化”“平民化”市场开启。在营销上,这一时期延续荣誉评选等方式。八达岭长城获得了“全国名胜四十佳之一”“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首都旅游“紫禁杯”最佳景区等称号;老龙头长城景区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荣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1992 年 7 月 20 日,万里长城(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的第一名。 5 各长城旅游目的地营销方
2025年中国长城旅游创新发展40年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06M,页数25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