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定报告点评:金融稳定报告说了什么?
固定收益 | 固定收益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金融稳定报告说了什么? 证券研究报告 2019 年 11 月 29 日 作者 孙彬彬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090003 sunbinbin@tfzq.com 陈宝林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9080002 chenbaolin@tfzq.com 近期报告 1 《固定收益:2019 年只剩下最后一个月,我们要关注什么?-天风总量团队每周论势第四十三期》 2019-11-28 2 《固定收益:怎么看 2020 年财政?-固定收益专题报告(2019-11-27)》 2019-11-27 3 《固定收益:大数据看区域之二:浙江城投怎么看?-城投区域风险评估专 题》 2019-11-25 金融稳定报告点评 住户部门杠杆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对中期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金融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短期内虽然稳增长压力在加大,房地产很难出现大幅度的放松。 当前中小银行风险加速暴露,金融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我们相信高风险机构处置并不遥远,但手段可能相对温和。 2020 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目前来看监管决心并未有明显的动摇,过渡期延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非标转标效果不及预期,那么可能对信用扩张造成拖累。而如果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实现统一监管,那么理财对于货基的冲击将有所缓释。 四大行满足 TLAC 要求难度较大,存在较大的资本缺口,大行补资本压力也可能会对信用扩张产生压力。 总结而言,2020 年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收官之年,资管新规过渡期也在2020 年底结束,预计高风险机构处置、化解影子银行风险会进一步推进,房地产短期内预计不会有大的放松,明年经济可能仍然处于紧信用过程之中。与此同时,在处置风险的过程中,货币政策还是会有所应对,宽货币紧信用的格局整体而言利好债市。 风险提示:经济走势超预期,监管政策不确定性。 固定收益 | 固定收益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11 月 25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11 月 28 日金稳会召开第十次会议,如何看待未来监管动向?本文进行简要解读。 1. 综述:攻坚战进入收官阶段 1.1. 金融稳定报告在关注什么? 我们先对金融稳定报告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梳理。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整体结构与 2018 年相似,全文共 17 个专题。今年新增的内容主要有债转股、私募基金、人身险、科创板、债券市场违约、金融科技等,反映了近年来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动向;同时也有一些重复的主题:住户部门债务、银行业压力测试、基金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资管新规、央行金融机构评级、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以及 TLAC;相对而言,重复的主题可能更值得关注。 表 1:金融稳定报告专题目录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专题一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专题一 国际经济金融政策重大调整综述 专题二 我国住户部门债务分析 专题二 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及治理 专题三 市场化债转股的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专题三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分析 专题四 我国住户部门债务分析 专题五 房地产市场发展及风险分析 第二部分 金融业稳健性评估 专题四 银行业压力测试 专题六 银行业压力测试 专题五 我国人身险业转型面临挑战 专题七 IFRS9 新会计准则“预期损失模型”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专题六 公募基金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专题八 防范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 专题七 私募基金行业风险分析与发展建议 专题九 地方监管的各类机构和交易平台风险及治理 专题八 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专题十 保险公司资本及股权监管 专题九 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分析及应对 专题十一 组织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 专题十 探索完善金融监管框架 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专题十二 加密资产相关领域风险及防范 专题十三 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更新评估主要结论及建议 第三部分 宏观审慎管理 专题十一 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分析 专题十四 审慎监管的基本制度 专题十二 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现状和改革思路 专题十五 宏观审慎管理与央行金融机构评级 专题十三 资管新规实施效果评估 专题十六 统一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标准 专题十四 非银行支付机构实施备付金集中存管 专题十七 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监管 专题十五 健全金融安全网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专题十八 建议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 防范金控集团野蛮生长风险 专题十六 存款保险早期纠正流程的国际经验 专题十九 建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体制 专题十七 构建中国版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框架 专题二十 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国际标准 专题二十一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 专题二十二 存款保险处置金融风险的几种方式 专题二十三 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可处置性评估进展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天风证券研究所 1.2. 防范化解重大攻坚战进入收官阶段 经过 2017 年以来的金融严监管,“我国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稳会第十次会议也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具体表现为宏观杠杆率高位趋稳。 虽然去杠杆取得初步成效,“但我国各部门杠杆率仍存在结构性问题,相关风险值得关注”,当前仍然处于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之中。 固定收益 | 固定收益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3 2020 年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收官之年,资管新规过渡期也在 2020 年底结束,预计高风险机构处置、化解影子银行风险会进一步推进。 “在时间计划上分三年推进:2018 年边制订攻坚战行动方案,边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已实现良好开局;2019 年承上启下,全面、纵深推进各项任务部署;2020 年是攻坚战收官之年,力争从基本完成风险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完成攻坚战的既定任务。”(《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图 1:宏观杠杆率 图 2:企业部门杠杆率在全球处于高水平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2. 住户部门债务 2019 年金融稳定报告再次对住户部门债务进行了专题讨论,对住户部门杠杆率进行了国际横向对比,并重点关注“部分地区住户部门债务增速过快和部分低收入家庭债务负担过重问题”。 2.1. 居民杠杆率高不高? 央行口径2018年末居民杠杆率为60.4%,BIS口径则为52.6%,基本接近国际平均水平(59.7%),远高于新兴市场经济体(39.9%),与此同时,中国居民杠杆率增速也较快。 IMF 在 2017 年 10 月《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住户部门债务与 GDP 的比值低于 10%时,该国债务的增加将有利于经济增长,比值超过 30%时,该国中期经济增长会受到影响,而超过 65%会影响到金融稳定。如果按央行口径,我国的居民杠杆率已逼近 65%的临界值,即使按 BIS 口径,居民杠
[天风证券]:金融稳定报告点评:金融稳定报告说了什么?,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96M,页数1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