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深度:模拟芯片公司如何穿越周期成长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Table_Main]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深度 半导体 2024 年 09 月 03 日 半导体 优于大市(维持) 证券分析师 陈蓉芳 资格编号:S0120522060001 邮箱:chenrf@tebon.com.cn 陈瑜熙 资格编号:S0120524010003 邮箱:chenyx5@tebon.com.cn 市场表现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德邦证券研究所 相关研究 1.《特朗普若胜选,半导体国产化进程或加速演变》,2024.7.30 2.《TI FY24 Q2 业绩复苏,中国市场需 求 率 先 开 启 连 续 强 劲 增 长 》,2024.7.26 3.《——龙芯中科事件点评-3C6000初步测试通过,国产替代加速》,2024.7.26 4.《半导体设备限制加紧,国产设备替代加速》,2024.7.18 5.《2024 半年度业绩预告点评-思特威(688213.SH):Q2 业绩超预期,智 慧 安 防 与 手 机 CIS 双 击 》, 2024.7.16 模拟芯片公司如何穿越周期成长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 复盘:德州仪器如何穿越周期成长? 1)业务维度:过去 20 年里,德州仪器经历了四轮科技周期,第一轮周期中,TI 从繁杂的大集团完成转型,布局 DSP 和模拟相关产品;第二轮周期中,TI 通过 OMAP处理器大放异彩;第三轮周期中,TI 走上专注模拟之路;第四轮周期中,TI 依靠工业和汽车模拟芯片创下业绩新高,并削减代理,强调成本控制与产品供应能力;目前,站在新一轮周期的起点之上,我们看好 AI、电车智能化及 AIOT 创新对模拟芯片的长期需求。 2)并购维度:90 年代以来,德州仪器完成近 30 次剥离与并购,我们大致分为以下三大转型期。1996 年起“先破后立”,布局“互联网时代”;2002 年开始重心转向手机处理器;2008 年开始全面转向模拟,聚焦汽车与工业市场。在三轮外延并购,聚焦转型之下,德州仪器奠定了模拟 IC 龙头地位。 3)扩产维度:2009 年起,德州仪器率先开始了从 8 吋到 12 吋产线的迁移,让芯片制造成本降低 40%。此外,在本轮周期底部,德州仪器逆周期扩产,计划在 2021-2030 年新增 6 座 12 吋晶圆厂,以支持未来 10 余年的增长。我们认为随着业务端逐渐趋于稳定,成本管控和产品供应能力或成为 TI 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  知底:为何模拟 IC 赛道长坡厚雪? 1)电子设备“理解”和“运行”的基础,注重深耕细作+长期积累。信号链模拟芯片充当外部模拟信号和处理器能“理解”的数字信号之间的桥梁,而电源链模拟芯片作为电子设备的“心脏”,完成着供应能量的使命,是电子设备运行的基础。因此,几乎所有电子设备中都能见到模拟芯片的踪影。 相比于数字芯片通过推出某个热卖产品而迅速带动收入的模式,模拟芯片更注重长期积累,通过料号和产品的积累实现营收的稳步增长。我们认为“通过某一强势产品切入市场,再围绕该市场,迎合客户需求,拓展其他产品,最后进一步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或者参考设计。”这或是国内模拟公司做大做强的标准路径。 2)攻守兼备:广阔市场空间与高增速+优秀的抗周期属性。根据 Statista 数据,2023 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 773 亿美元,约占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 19%。受益于 AI 及汽车电气化等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 2023-2029 年 6 年市场规模CAGR 将达到 8.5%。同时,广泛的下游应用、多样化的产品种类以及产品的长生命周期等特性也有效地降低了模拟芯片行业的整体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模拟芯片公司提供了更为稳健的经营环境。 3)竞争格局分散,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我国是最大的模拟芯片市场,但 2023 年自给率却仅有 15%,国外龙头厂商在中国的营业收入远远超过本土厂商,例如 2023年 TI 和 ADI 在中国的收入分别达到了 33 亿美元和 22 亿美元,作为对比,中国大陆龙头厂商圣邦股份在大陆和思瑞浦在境内的收入仅 1.4 亿美金和 1.2 亿美金,如此矛盾在逆全球化趋势之下或将有所改观。此外,模拟芯片行业竞争格局分散,2021 年 CR5 在 50%左右,分散特征也给予了国产厂商切入的契机。  破局:国内模拟 IC 如何突破深水区? -43%-34%-26%-17%-9%0%9%2023-082023-122024-042024-08半导体沪深300 行业深度 半导体 2 / 4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本轮国产芯片周期的起承转合: 起(2019 年):美国限制本土厂商对华为等终端厂商的芯片供应,直接刺激了国内终端厂商对国产芯片的倾斜采购,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在消费领域逐步切入。 承(2019-2021 年):5G 和 AIOT 等科技创新带动消费电子需求快速提升,同时疫情对供应链造成影响。因此,下游厂商采取保守的库存策略,拉动了模拟芯片需求。 转(2021-2023 年):由于需求不及预期,且此前下游的备货策略导致渠道和终端库存较高。行业竞争加剧,内卷+外卷严重,模拟芯片行业因此来到下行周期。 合(2024 年后):目前消费领域已复苏,我们预计随着汽车和工业端库存逐步去化,在 AI 与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下,模拟芯片需求和市场规模将稳步提升。 2)“转”→“合”,当下模拟芯片行业在什么位置? 短期看库存:库存周期接近尾声,消费电子率先复苏; 中期看格局:新“国九条”+“科八条”齐发力,加速行业资源整合,竞争状况有望优化; 长期看需求:AI+汽车电动化趋势贡献增量,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3)破局策略:“研发创新+并购扩张”或将是模拟 IC 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复盘 TI 来看,TI 在其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数次模拟芯片公司的收购,包括美国国家半导体和 Burr-brown 等,这些收购迅速扩充了 TI 的产品组合和客户资源;同时,向工控和汽车等高端市场转型也是发展的必然选择,TI 自 2007 年起一方面通过收购其他公司扩充市场和技术,另一方面将更多资源投入汽车和工控,2013 年后逐步取得成效:汽车和工业收入占比迅速提升。工控和汽车市场壁垒高、市场广且产品寿命长,为 TI 模拟龙头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 TI 发展之路,我们认为当下国产模拟厂商既有充分的内部条件去并购和发展高端市场,外部的环境也决定行业必须去整合资源,走向高端: 第一,2023 年之前,一级市场火热,加上半导体行业也一直是国内政策

立即下载
电子设备
2024-09-04
德邦证券
陈蓉芳,陈瑜熙
41页
5.09M
收藏
分享

[德邦证券]:半导体行业深度:模拟芯片公司如何穿越周期成长,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09M,页数41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4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4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合肥晶合产品及工艺节点
电子设备
2024-09-04
来源: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研究报告:创新驱动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安徽集成电路崛起
查看原文
维信诺发展历程
电子设备
2024-09-04
来源: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研究报告:创新驱动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安徽集成电路崛起
查看原文
京东方发展历程
电子设备
2024-09-04
来源: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研究报告:创新驱动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安徽集成电路崛起
查看原文
2024Q1 全球前五名智能手机 OLED 显示厂商出货量及市场份额
电子设备
2024-09-04
来源: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研究报告:创新驱动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安徽集成电路崛起
查看原文
全球半导体显示面板产值(亿美元)
电子设备
2024-09-04
来源: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研究报告:创新驱动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安徽集成电路崛起
查看原文
2021 年 OLED 显示面板下游应用产值比例 图 39:2021 年全球 MiniLED 背光技术产品应用产值分布
电子设备
2024-09-04
来源: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研究报告:创新驱动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安徽集成电路崛起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