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点评报告:“网号网证”政策出台,网安厂商有望受益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点评报告·计算机 东吴证券研究所 1 / 7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计算机行业点评报告 “网号网证”政策出台,网安厂商有望受益 2024 年 08 月 18 日 证券分析师 王紫敬 执业证书:S0600521080005 021-60199781 wangzj@dwzq.com.cn 行业走势 相关研究 《低空经济后续可以期待什么?》 2024-08-04 《计算机行业 2024 年 7 月策略:笃定新质生产力》 2024-06-30 增持(维持) [Table_Tag]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 “网号网证”征求意见稿出台,加强个人信息保护:2024 年 7 月 26 日,公安部、网信办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出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办法》明确了身份核验结果信息的“最小化提供原则”和依法处理要求,将有助于减少互联网平台以落实“实名制”为由超范围采集、留存公民个人信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 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已开展试点: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正处于试点阶段。《办法》发布前,公安部已经对网号网证管理平台试点多年。2015 年,中央网信办就已经对《网络可信身份管理和应用研究》立项,开展 CTID 平台(“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原型“两省两市”试点示范。2016 年 CTID 1.0 平台正式对外服务,次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成立子公司中盾安信,并授权其为 CTID 平台唯一合法运营商。此后,CTID 先后为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并进一步拓展到互联网、银行等更多场景。 ◼ 身份认证系统市场打开,网安厂商有望受益:由于全国个人信息数据量庞大,且管理部门本身此前就采用分级管理形式,因此后续部委、省、市将针对网号网证管理建立三级系统。我们预计仅系统建设带来的市场空间将达 15 亿元。我们认为此前和 CTID 平台建设有合作,或具备身份认证业务经验的公司有望在各级招标中受益,建议关注国投智能、盛邦安全、数字认证等。网号网证认证平台系统也将促进配套的等保 2.0快速推进,促进认证设备更新,并提升对底层服务器虚拟化、存储安全、密码安全等需求,建议关注启明星辰、奇安信、电科网安、安恒信息、深信服等传统网安厂商。 ◼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35%-31%-27%-23%-19%-15%-11%-7%-3%1%2023/8/182023/12/172024/4/162024/8/15计算机沪深30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行业点评报告 东吴证券研究所 2 / 7 1. “网号网证”征求意见稿出台,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2024 年 7 月 26 日,公安部、网信办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出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其中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指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网号、网证可用于在互联网服务及有关部门、行业管理、服务中非明文登记、核验自然人真实身份信息。 图1:用户可通过多个应用商店下载试点版国家网络身份认证 APP 申领网号、网证 数据来源:App store,东吴证券研究所 《办法》明确了身份核验结果信息的“最小化提供原则”和依法处理要求。对依法需要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但无需留存用户法定身份证件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应当仅向互联网平台提供核验结果;对于依法确需获取、留存用户法定身份证件信息的,经用户单独同意,公共服务平台应按照“最小化原则”向互联网平台提供必要、相关的明文信息。 《办法》将有助于减少互联网平台以落实“实名制”为由超范围采集、留存公民个人信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提出,重点行业按照自愿原则推广应用网号、网证,鼓励互联网平台按照自愿原则接入公共服务。“网号”“网证”进行非明文登记、核验,无需向互联网平台等提供明文个人身份信息。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互联网平台以落实“实名制”为由超范围采集、留存公民个人信息。《办法》是对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等一系列政策的具体落实措施之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行业点评报告 东吴证券研究所 3 / 7 表1:此前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等部分相关政策 时间 发布机构 政策文件 相关内容 2024 年 7 月 公安部、网信办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明确网证、网号的具体释义,并提出国家根据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同时对网证、网号的申领、应用和效力作了说明。 2024 年 5 月 网信办、公安部等 《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 互联网政务应用应当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鼓励采用电子证书等身份认证措施。 2024 年 3 月 国标委 《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 年)》 开展网络身份认证基础设施标准研制,推动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提升网络与数据安全治理效能。 2023 年 11 月 网信办 《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 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数据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出境安全。 2022 年 6 月 网信办 《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的,应当对申请注册相关账号信息的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 2021 年 11 月 网信办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数据处理者利用生物特征进行个人身份认证的,应当对必要性、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按照政府引导、网民自愿原则,提供个人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互联网平台运营者应当支持并优先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提供的个人身份认证服务。 2021 年 8 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支持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安全、方便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推进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推进个人信息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有关机构开展个人信息保护评估、认证服务。 2021 年 6 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教育培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履行上述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数据来源:政府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正处于试点阶段。截至
[东吴证券]:计算机行业点评报告:“网号网证”政策出台,网安厂商有望受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7M,页数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