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点评: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点评报告 2024 年 7 月 18 日 点评报告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点评 7 月 18 日,新华社发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公报。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依十八届三中全会惯例,《决定》将在随后数日内全文公布。不过我们可以从会议公报获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 2035 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目标完成的时间节点是 2029 年建国八十周年之际,满打满算还有5 年两个月的时间, 可以预期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将在会后全面、高效地展开。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十四个重点领域: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是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内在要求;必然要求城乡融合发展;开放是基本国策,是中国式现代化鲜明标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本质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大任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国家安全是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及党的领导水平进一步提高。 上述改革还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在发展中推进改革,通过改革实现更好地发展是我国一以贯之的改革逻辑。 通过这份公报,我们得以管中窥豹《决定》的内容,一部分改革内容其实已经在二十大后的五次中央深改委会议有所涉及。随着《决定》和总书记对《决定》说明全文的发布,下一阶段改革红利对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将得以更加清晰的展现。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落实效率低于预期、全球衰退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超预期。 张一平 S1090513080007 zhangyiping@cmschina.com.cn 张静静 S1090522050003 zhangjingjing@cmschina.com.cn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2 宏观点评报告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依十八届三中全会惯例,《决定》将在随后数日内全文公布。不过我们可以从会议公报获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5 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目标完成的时间节点是 2029 年建国八十周年之际。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十四个重点领域: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是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内在要求;必然要求城乡融合发展;开放是基本国策,是中国式现代化鲜明标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本质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大任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国家安全是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党的领导水平进一步提高。 经济发展排序依然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的第一位。一是继续强调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二是继续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三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高质量发展还是要深化供给侧改革,一则健全新质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二则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三则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服务业发展和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在路上。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可能在三个方面:优化税制结构、完成转移支付体系以及健全现代预算制度。金融体制改革将沿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行。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本轮开放建设的重点在于制度性开放,一是外贸体制改革,二是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三是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泛滥,只有加强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才能更有效的对冲西方国家企图脱钩断链的冲击。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与十八届三中公报在末尾还是有些不同之处。一方面对短期经济工作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再次强调对重点风险的防范化解,具体而言: 一是这次公报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上半年经济增速为 5.0%,若延续 2 季度经济的下滑速度,那么全年 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难以实现的可能性上升,因此公报明确指出要“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是这次公报继续提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我们认为短期内宏观政策调整出发点还是以防风险为主,风险水平上升的领域政策将更为友好。需要指出的是短期政策的调整是为了控制风险,而不是为了趋势反转。因此,我们应降低对短期政策力度的预期,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完成 5%的增长目标,经济增速诉求已经下降,我们应更关注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 总的来看,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新增了一些改革重点,例如国家安全、教育科技人才等,也对一些改革工作侧重点有所变化,例如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增了人口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但以经济发展是牵引改革的牛鼻子地位依然不变。在发展中推进改革,以及改革促进更好发展仍然是我国一以贯之的改革逻辑。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3 宏观点评报告 表 1: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对比 主题 二十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改革目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 2035 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到 202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到 2020 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经济体制改革定位 以
[招商证券]: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点评: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45M,页数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