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居家养老平台化生态赋能保险业新机遇研究报告-埃森哲
居家养老平台化生态赋能保险业新机遇享“寿”时代 目录031933摘要居家养老:中国保险企业的全新机遇结语保险公司应凭借综合优势积极参与养老生态建设保险公司可主导构建平台化居家养老业务模式积极参与居家养老生态建设,有效反哺保险主业发展25顺时应势:埃森哲平台化居家养老解决方案客户:通过平台化的模式形成养老与保险的价值连接产品:满足差异化的客户需求,以服务供给协同保险主业运营:以“互联网产品”深度运营,提升平台的用户触达应用:搭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应用体系数据:形成从监控到洞察的数据应用、智能分析能力204长寿时代: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群特点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特色边栏:新一代银发人群代际特征明显,老龄化需求更加多元边栏:中国老龄政策的发展逐渐细致深化居家养老体系供给侧挑战严峻,机制性变革势在必行整体支付缺口加大,支付端创新亟待加强与完善保险公司居家养老探索按下加速键边栏:他山之石:海外国家养老经验借鉴埃森哲全球居家养老康养数字化实践埃森哲围绕居家养老创新孵化实践案例0607092223242728293032101211131718摘要人口老龄化,并非是老年人独自面临的挑战,它也是每位子女和家庭、每个社群与地区所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中国快速迈入老龄化社会,也并非是中国独自面临的挑战,它同时是每个成熟的发达国家正在面临和每个年轻的发展中国家未来必将面临的挑战。全球同此凉热,人口老龄化也因此被联合国视为“21世纪最重大的社会变革之一”,并将深深影响社会、经济、文化、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但人口老龄化并非是洪水猛兽,反而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平稳定、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的良性结果。我们所面临的只是因未知而产生的挑战,而不应该是因焦虑而带来的失措。因为人类终将以其智慧思考和不断尝试,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社会探索出一条全新和可行的道路。长寿时代初临,如何善养自我、滋养他人、互相照顾、共建和谐代际,将成为全体社会需要开始思索的重要课题。其中,以“居”为基、以“家”为础,将最大可能成为未来养老的主要模式,并以熟悉的周边环境、稳定的心理状态、如常的社会交往和亲切的家庭氛围,为长者创造良好的养老条件,同时结合产业服务、适老化改造、社会帮扶、支付保障、智能技术等为长者带来更好的晚年生活。我们深信,居家养老将成为各行各业重塑发展的全新契机。其中,保险行业凭借其在人寿、健康、养老、投资等方面金融服务+产业链接的综合优势,已率先布局并有望在未来的产业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将以全球视界、案例分享,为居家养老解决方案抛砖引玉,也希望以不同视角为保险企业提供思路,助力相关企业可以从平台化养老服务生态的不同角色切入,并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保障功能和集团化企业的协同能力,推动养老生态的健康发展并赋能保险主业找到新的增长点。 3长寿时代: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群特点4随着“60后”银发群体代际的变迁,具有更高支付能力的老人数量在增长,但整体数量的增长以及较低支付能力群体所占比例更高导致整体支付缺口在逐渐增大,供给侧的短缺也加重了这一问题的发生。长护险尚未普及,缺乏社会性体系支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支付来源仍来自个人支付,支付意愿不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费用的承受能力也远低于目前市场上养老市场服务的普遍价格。支付端的创新以及更完善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是重要的解题抓手。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社会总人口的18.70%。这一比例较2010年上升5.44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比13.50%。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中,有12个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有18个正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从人口结构看,近10年间,中国已跨过了第一个快速人口老龄化期,但未来我们很快还需应对一个更快速地人口老龄化期,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出生高峰所形成的更大规模人口队列相继跨入老年期,令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在近几年“突飞猛进”。国家卫生健康委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1。5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度快、规模大、影响深、差异广进度快按照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在1999年突破总人口的10%,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假设按照预测,中国至“十四五”末即2025年将达到中度老龄化水平的标准计算,仅用时26年,与法国的130年、美国的70年相比,进度更快。规模大2022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突破2.8亿人2,并将在未来十余年内连续突破3亿、4亿大关,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老年人口数量突破1亿的国家。 影响深随着人口高龄化、少子化、空巢化等社会问题的出现,预计中国的老年抚养比将从2021年的20.8%上升至2050年的50%3。人口老龄化已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社会问题。大规模的城乡人口流动迁移,令中国的养老问题呈现独有特色。差异广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城市与乡村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文化习俗、人口结构差异。这也为中国的养老产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构建多元一体的养老体系,探索能够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需求的老龄人口养老产品,是摆在政府和产业各方面前的艰巨任务。现今,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被联合国视为“21世纪最重大的社会变革之一”。全球同此凉热之际,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还表现出独有的特点,我们总结概括为四方面:6新一代银发人群代际特征明显,老龄化需求更加多元边栏7约一半“60后”是独生子女父母“60后”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60后”一代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可能会更高“60后”家庭年收入水平明显更高,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60后”对于数字化和新技术接纳程度高,并且在不断提升“60后”对子女的依赖较强,特别是情感上对子女的寄托“60后”购买商业性保险意识较强,更在意生活品质,需求更加多元化“60后”更看重社会秩序、社会公平,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会需求安全需求生存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让长者们可以自我激励并突破自我,如精神追求:自我突破、自我挑战、生命留存、感悟经验的沉淀等尊重需求长者们获得社会层面上的尊重与关怀,如安宁关怀:生活中的尊重、临终的关怀与尊重、社会层面的关怀等社会需求能让长者们即便是在退休后依然与社会保持联系,如文化娱乐:艺术鉴赏、兴趣培养等,以及社会活动:旅游社交、老有所为、再就业创业等安全需求维持长者们健康或基本生存的物质保障,如医疗服务:就诊治疗、急诊救护、康复、失能/失智治疗等,财务管理:理财、财务安全、
2024居家养老平台化生态赋能保险业新机遇研究报告-埃森哲,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26M,页数36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