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专题报告:商誉摊销处理影响几何?基于后续净融资能力的探讨
敬请阅读末页的免责条款 Page1 证券研究报告|固定收益研究 债券市场专题报告 商誉摊销处理影响几何? 2019 年01 月14 日 基于后续净融资能力的探讨 (2019-1-14) 摘要: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商誉的处理方法为减值测试法。而自 2018 年年底起监管层关注现行减值测试法下存在的商誉减值问题,证监会于2018 年 11 月 15 日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 8 号——商誉减值》,有助于规范商誉减值测试的具体操作方法、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但即便如此,企业于每年年终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时依然存在一定主观操作空间。 2019 年 1 月 4 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企业会计准则动态(2018年第 9 期)》提到,大部分咨询委员同意随着企业合并利益的消耗将外购商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这一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但在 1 月 8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申明反馈意见仅是咨询委员们针对有关会议文件发表的专家研讨意见,各有关单位和企业仍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现行要求对商誉做好相关会计处理。采用摊销法处理商誉能更及时、恰当地反映商誉的消耗过程,但摊销法暂时缺少具体摊销方案及使用寿命的可操作性指引,实质落地仍无定期。 从直接影响看,摊销法处理商誉使得企业资产收缩、盈利下滑,但企业实际现金流并不受到显著负面影响,似乎对信用基本面影响有限。但有两点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商誉摊销将导致企业资产收缩与盈利下滑,而包括企业债、公司债及银行间票据在内的各类债券的发行条件对发行人的总资产、净资产、利润有较大限制,因而长期看商誉摊销法处理的实施会影响某些主体的实际后续净融资能力乃至信用基本面。而在市场对商誉摊销法存在预期后,存在高商誉占比问题的发行人在一二级交投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规避,短期估值同样可能受到影响。 鉴于各类债券主管监管机构都对发债主体债券余额占净资产比例、主体盈利能力以及净资产规模有要求,我们按两步进行关注类主体的梳理。先从存量产业债中梳理出资产负债率-剔除商誉后的资产负债率>10%,同时商誉/近三年净利润平均>20 的主体。再从中筛选出将商誉摊销完毕后,债券余额占净资产比例接近或超过 40%,以及净资产规模不再满足发行要求的主体。 尹睿哲 86-21-68407902 yinruizhe@cmschina.com.cn S1090518110001 季宬 86-21-68407902 jicheng2@cmschina.com.cn S1090518070008 债券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免责条款 Page2 图表目录 图 1:资产负债率受影响较大主体的行业分布 .................................................................................................. 8 图 2:商誉/净利润指标较高主体的行业分布 ..................................................................................................... 8 图 3:资产负债率受影响较大主体的公司属性特征 ........................................................................................... 8 图 4:商誉/净利润指标较高主体的公司属性特征 .............................................................................................. 8 图 5:资产负债率受影响较大主体的地区分布 .................................................................................................. 8 图 6:商誉/净利润指标较高主体的地区分布 ..................................................................................................... 8 图 7:主体行业分布......................................................................................................................................... 10 图 8:主体的公司属性分布 .............................................................................................................................. 10 表 1:各主管监管单位对发债主体均有资产、盈利及负债等相关指标的限制 ................................................... 5 债券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免责条款 Page3 正文 事件:2019 年 1 月 4 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企业会计准则动态(2018 年第 9期)》刊登了咨询委员针对会计准则咨询论坛中的“商誉及其减值”议题文件的反馈意见观点摘编。大部分咨询委员同意随着企业合并利益的消耗将外购商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这一后续会计处理方法。相较于商誉减值,商誉摊销能够更好地实现将商誉账面价值减记至零的目标,因为商誉摊销能够更加及时、恰当地反映商誉的消耗过程。 1 月 8 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申明,“这些反馈意见的观点仅是咨询委员们针对有关会议文件发表的专家研讨意见。请各有关单位和企业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现行要求对商誉做好相关会计处理。” 一、现行会计准则对商誉的处理方式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商誉的后续测算方法为减值测试方法。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第十三条的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认为商誉。商誉的减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第四条处理: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而自 2018 年年底起监管层关注现行减值测试法下商誉减值问题。证监会于 2018 年 11月 15 日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 8 号——商誉减值》(以下简称《风险提示》),指出了当前商誉减值处理中的大量常见问题,强调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信息披露和审计评估等事项。主要包括: (1)定期或及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至少每年年终进行商誉减值,并且应当充分关注资产有无减值迹象,关注资产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实际经营状况及未来经营规划等因素
[招商证券]:债券市场专题报告:商誉摊销处理影响几何?基于后续净融资能力的探讨,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43M,页数11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