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周报:英伟达2Q23收入超指引,国内AI产业链戮力迭代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 | 2023年08月28日超 配电子行业周报英伟达 2Q23 收入超指引,国内 AI 产业链戮力迭代核心观点行业研究·行业周报电子超配·维持评级证券分析师:胡剑证券分析师:胡慧021-60893306021-60871321hujian1@guosen.com.cnhuhui2@guosen.com.cnS0980521080001S0980521080002证券分析师:周靖翔证券分析师:叶子021-603754020755-81982153zhoujingxiang@guosen.com.cn yezi3@guosen.com.cnS0980522100001S0980522100003联系人:詹浏洋联系人:李书颖010-880053070755-81982362zhanliuyang@guosen.com.cnlishuying@guosen.com.cn联系人:连欣然010-88005482lianxinran@guosen.com.cn市场走势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相关研究报告《电子行业周报-晶圆代工下调报价,去库存尾声紧跟需求反转信号》 ——2023-08-21《电子行业周报-手机销售低于备货预期,3Q23 低基数效应下拐点可期》 ——2023-08-14《电子行业周报-继续推荐周期复苏及 AI 创新成长两条主线》——2023-08-07《经历二季度调整,各类器件交期逐步企稳》 ——2023-07-31《电子行业周报-面板、封测、被动件复苏趋势走强》 ——2023-07-31去库存尾声紧跟需求反转信号,关注周期筑底及 AI 创新。过去一周上证下跌 2.17%,电子下跌 3.71%,子行业中元件下跌 5.21%,半导体下跌 3.24%。同期恒生科技、费城半导体、台湾资讯科技指数上涨 1.29%、0.54%、1.25%。如之前周报所述,由于 618 期间终端销售低于备货预期,3Q23 电子产业链复苏力度有所减弱。另一方面,由于上游供应资源充裕,此前疫情冲击下的安全备货需求同步下降,叠加消费需求复苏节奏的放缓,下游厂商的订单调整速度加快、能见度缩短。但也正因如此,相较于去年同期,行业的库存水平得到有效去化,需求反转对行业景气的拉动将更加直接,主动补库和销量增长有望同步发生。短期建议关注基本面复苏力度领先的面板、被动件、封测;中长期关注半导体周期反转、产业兼并整合下集中度提升的 IC设计龙头;以及今年以来国产替代明显提速的半导体设备、零部件产业链。英伟达 2Q23 收入及 3Q23 指引超预期,国内 AI 产业链戮力迭代。2Q23 英伟达实现收入 135.07 亿美元(YoY 101.5%,QoQ 87.8%),超出指引区间上限的112.2 亿美元,预计 3Q23 营收环增 16.1%至 20.8%。与此同时,科大讯飞董事长于亚布力论坛表示,华为的 GPU 技术已与英伟达 A100 相当,但由于算子库不全,整体效率仍存在差距,讯飞目标到 10 月 24 日实现星火认知大模型对标 ChatGPT,实现中文超越、英文相当,明年上半年对标 GPT4。由此可见,基于大模型的 AI 应用仍在加速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实现软硬件共同迭代的过程中,尽管“爆款”应用场景的形成仍有待跟踪,但为了保证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的领先身位,大厂于算力端的投入仍是中期确定性较高的主线,继续推荐工业富联、沪电股份、胜宏科技、景旺电子、国芯科技等。8 月下旬电视面板延续涨价,4Q23 价格稳定性成为行情关键。据 WitsView数据,8 月下旬 32/43/55/65 寸 LCD 电视面板价格 38/66/125/168 美金,较8 月上旬提升 2.7%/3.1%/2.5%/1.8%。根据 TrendForce,今年 50 寸/55 寸/65寸面板价格涨幅近五成,但品牌终端在北美地区零售价格不涨反降,获利空间受到挤压,预计全球电视出货量下修至 1.98 亿台,谨慎控产仍是维持电视面板价格的关键。我们认为,在经历了长时间陆资厂商大规模扩张、全球产业重心的几度变迁之后,LCD 产业的高世代演进趋势停滞、竞争格局洗牌充分,推荐京东方 A、TCL 科技等。与此同时,LCD 产业的崛起增强了国产电视品牌及 ODM 厂商的出海竞争力,推荐兆驰股份、康冠科技、传音控股等。预计 2023-27 年中国 IC 市场 CAGR 约 10%,且国产比例将快速提高。根据TechInsights 数据,2022 年中国 IC 市场规模下降 7.3%至 1644 亿美元,其中 18.2%来自中国生产,但是来自本土企业生产的比例仅 9.2%;预计 23 年中国 IC 市场规模将继续下降 18%至 1350 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生产的比例将提高至 23%;2027 年中国 IC 市场规模将增至 1990 亿美元,2023-2027 年的 CAGR 约 10%,其中来自中国生产的比例将提高至 27%。我们认为半导体行业具有长期成长性,且国产化率不断提高,结合当前行业周期筑底回升趋势,继续推荐细分龙头长电科技、中芯国际、晶晨股份、圣邦股份、芯朋微等。Gartner 预测全球 AI 半导体营收 5 年内破千亿美元。上周,Gartner 公布最新预测,2023 年全球 AI 半导体营收将达 534 亿美元(YoY 20.9%),预计 AI半导体营收将持续保持两位数成长,其中 2024 年将达 671 亿美元(YoY25.6%),2027 年达到 1194 亿美元。消费电子方面,2023 年 AI 应用处理器股票报告网整理http://www.nxny.com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营收将达 12 亿美元,较 2022 年的 5.58 亿美元实现翻倍的增长。Gartner 指出为支持AI 的高效和优化设计的需求,自定义设计的AI 芯片部署量的增加,对于许多组织,大规模部署定制化 AI 芯片将取代现存芯片架构。推荐晶晨股份、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国芯科技、恒玄科技、乐鑫科技、芯原股份等。8 月新能源汽车同环比增长,关注汽车半导体多维发展空间。据乘联会预计,8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 70.0 万辆,环比增长 9.2%,同比增长 31.5%,渗透率约 37.8%。随着 2Q23 新能源汽车新品销量持续爬升,在车厂优惠措施及政策支持下,汽车半导体需求后续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此外,8 月东风汽车、比亚迪、上汽、奥迪、沃尔沃等车企均推出 SiC 车型,1-8 月全球累计推出碳化硅车型近 40 款,后续随车型销量提升,碳化硅渗透加速,在半导体器件端将逐步形成收入。在此背景下,硅基汽车半导体仍为近期行业增长动力,碳化硅作为第二增长曲线随着逐步放量将提升器件厂商的 ASP。推荐在汽车半导体领域已有产品基础且在碳化硅等领域布局领先的功率半导体公司,时代电气、闻泰科技、士兰微、斯达半导、扬杰科技、宏微科技及东微半导。重点投资组合消费电子:工业富联、沪电股份、景旺电子、传音控股、海康威视、京东方A、闻泰科技、光弘科技、康冠科技、视源股份、TCL 科技、东山精密、创维数字、永新光学
[国信证券]:电子行业周报:英伟达2Q23收入超指引,国内AI产业链戮力迭代,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65M,页数1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