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金融数据点评:强信贷还需要“降息”吗?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 在 2023 年 4 月 11 日发布的《2023 年 3 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中,央行在注 2 里面将社会融资规模中“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贷款核销”数据仅更新到 1 月末,过去 3 份报告没有该两项数据没有发生变动。因此这里 3 月末的旧口径社融存量增速也直接采用截至 1 月末的数据。 [Table_Main]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点评 2023 年 4 月 11 日 宏观点评 证券分析师 芦哲 资格编号:S0120521070001 邮箱: luzhe@tebon.com.cn 联系人 王洋 资格编号:S0120121110003 邮箱: wangyang5@tebon.com.cn 相关研究 《再议资金利率还会宽松吗?——评2023 年 3 月份“全面降准”》 《年内信贷增量空间还有多大?——从 1-2 月金融统计数据看全年信贷节奏》 《资金利率或在“重定价”》 《分化后如何收敛? 居民部门或“拉低”企业部门贷款》 强信贷还需要“降息”吗? ——2023 年一季度金融数据点评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2023 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概览: 2023 年 4 月 11 日,人民银行公布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在政策前置和贷款早投放的引领下,一季度实体经济融资供需旺盛,新增贷款超季节性高增长,无论是新增社融规模还是新增实体经济贷款,当季新增均创出历史最高水平。 (1)社会融资规模: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 14.53 万亿元,同比多增 2.47万亿元,3 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 5.38 万亿元,同比多增 7079 亿元,截至一季度末,社融存量增速同比增长 10.0%,环比回升 0.1 个百分点。由于从 2023 年 1 月份开始央行调整了社会融资规模中“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贷款核销”两个科目的数据,将这两项减去计算而来的原口径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 9.94%,较2022 年四季度末 9.60%提高了 0.34 个百分点1。 (2)贷款增长:一季度金融机构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 10.60 万亿元,同比多增 2.27 万亿元。截至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1.80%,环比提高 0.2 个百分点。 (3)货币供应:一季度末 M2 同比增长 12.70%,环比下降 0.2 个百分点,同比抬升 3.0 个百分点;M1 同比增长 5.1%,环比下降 0.7 个百分点,同比抬升 0.4个百分点,由此 M2-M1 剪刀差继续扩张。 (4)从流动性环境看, M2-M1 剪刀差收窄至 2022 年 12 月底的 8.10%之后重新扩张至 7.60 个百分点;由于社融和贷款增长强劲,社融和贷款增速与 M2 增速的剪刀差继续收窄,前者收敛至-2.70 个百分点,后者收敛至-0.9 个百分点。 财政政策前置和“靠前发力”驱动社融和表内贷款超季节性高增长。从社融结构来看:(1)表内贷款是驱动社融高增长的主导因素,一季度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占新增社融规模的比重达到 73.68%,去年同期仅为 69.18%,疫情之前的 2019 年同期则为 73.08%。回顾 2023 年 1 月 10 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提出“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一季度旺盛的表内贷款投放凸显这一“靠前”的指导力量。(2)表内贷款增长对企业债券融资形成替代,一季度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少增 4718 亿元,而表内贷款同比多增 2.37 万亿,企业融资渠道变更加剧信用债供需矛盾,也是一季度再次出现金融机构配置“资产荒”的基本背景。(3)财政部提前下达的 2023 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 宏观点评 2 / 5 额大约 2.20 万亿,占 2022 年新增专项债限额的 60%,定格下达的提前批额度已经创下历史新高,资金来源充裕和项目准备充足撬动基建投资融资需求,财政政策前置和贷款投放的“靠前发力”相互作用,或是表内贷款和社融超季节性高增长的主要动因。 经济“活性”没有明显改善、资金是否在空转?(1)一季度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长达到 8.99 万亿,同比多增 1.91 万亿,其中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多增 9400 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 27300 亿元,但是反映企业经济“活性”的 M1 增速却仅有5.10%,较 2 月份环比下滑了 0.7 个百分点,一季度 M1 增量仅有 6425.24 亿元,作为对比,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存款却增长了 3.18 万亿,同比多增 1.79 万亿,非金融企业部门经济活性不足且存款高增长,显示企业部门融资存在一定资金空转。(2)从居民部门来看,居民部门融资 2-3 月份显现景气度回升的迹象,但是中长期贷款融资依旧同比多增 1258 亿元、短期贷款则同比多增 5710 亿元,居民部门贷款一季度增长 1.71 万亿,但是居民部门存款则增长 9.9 万亿,同比多增 2.08 万亿元,居民投资和消费的风险偏好继续处于低位,继续保持较高的储蓄倾向,储蓄存款高增长或阻碍了居民和企业之间的存款转化、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活性程度。从企业和居民部门存款和贷款增长来看,尽管一季度贷款供需旺盛,但是居民依旧保持低风险偏好、更加倾向储蓄应对不确定性,企业“活性”程度尚未有明显提高,存款高增长显示或存在一定“资金空转”现象。 政策如何引导:从“靠前发力”到“不盲目追求信贷高增长”。2023 年 1 月初“靠前发力”指引商业银行供给贷款,带来一季度新增贷款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 3 月份“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建议“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不盲目追求信贷高增长”,预示着 3 月份政策或已经在以引导贷款投放节奏适度放缓,我们在 3 月初提及一个观点,认为 2023 年 1-2 月份资金利率收紧或可从政策调控贷款投放节奏的角度来理解:商业银行投放贷款的积极性过强,央行从年初以来仅以 OMO 等“短期资金”平抑流动性波动,前 2 个月没有“降准”,引导资金利率上升传导至银行负债端,以最终影响贷款资产配置行为。但是 3 月下旬央行“降准”0.25 个百分点无疑继续催化了贷款“靠前发力”的快节奏投放。在一季度超季节性增长 10 万亿以上规模之后,预计二季度贷款节奏或适度放缓、回归季节性投放规律。 市场:通缩预期+“降息”预期或继续主导利率走势。债券市场对金融统计数据的反应越来越“钝化”,这一趋势实际上从 2022 年 7 月份即已经开始,4 月 11 日上午发布的通胀数据和下午发布的货币供给数据相结合,CPI-PPI“剪刀差”和 M2-M1“剪刀差”双双扩张,显示经济“弱复苏”且“慢复苏”的现实格局愈加明朗。在经济复苏初期且经济活性较低的背景下,债券市场正在“通缩”预期的风险之下期待“
[德邦证券]:2023年一季度金融数据点评:强信贷还需要“降息”吗?,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7M,页数5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