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与海外策略研究:美联储加息或加码,港股反弹能持续么?
国海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023 年 03 月 08 日 港股与海外策略研究 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 党崇钰 S0350522060001 dangcy@ghzq.com.cn [Table_Title] 美联储加息或加码,港股反弹能持续么? 最近一年走势 相关报告 《港股大涨点评与后市展望*党崇钰》——2023-03-02 《港股回调点评及后市展望*党崇钰》——2023-02-18 《为何加息预期增强美股反而坚挺?*党崇钰》——2023-02-16 《国际形势关键问题展望(2023 年 2 月版)*党崇钰》——2023-02-14 《美联储政策、通胀与大类资产展望*党崇钰》——2023-02-03 《2023 年港股展望(四):港股分析框架图解与驱动力研判*党崇钰》——2023-01-18 《2023 年港股展望(三):日历效应、行业景气度与行业配置*党崇钰》——2023-01-11 《2023 年港股展望(二):港股可能存在三大预期差》——2022-12-25 《2023 年港股展望:充满希望的 N 或 M 型*党崇钰》——2022-12-08 尽管 3 月 1 日港股大涨,但是我们注意到(1)北京时间 3 月 8 日早晨美联储 3 月加息 50bps 概率已骤升到 74.9%(原因是鲍威尔听证会表态);(2)3 月 7 日我国公布的今年 1-2 月进出口数据(美元计价)呈现负增长-出口同比下降 6.8%,进口同比下降 10.2%;(3)全球地缘紧张并无缓解迹象;(4)港股成交额并不算高的情况下,中字头特色估值&国企改革板块的崛起可能吸引了投资者在其他板块的资金,石油股等“大象起舞”现象能否延续引发关注,A 股创业板持续下跌亦引发关注。 投资者可能对港股反弹的空间和节奏有所疑虑,我们认为恒指在 19000点附近-20000 点附近有较强支撑,但指数层面的反弹要立足中期去思考,港股更大级别的趋势性反弹可能出现在 5 月前后:原因是(1)4 月份 A股和港股的部分 1 季报业绩不确定性可消化完毕;(2)今年国内 2 季度部分宏观经济读数或因为去年 2 季度疫情产生的超低基数而很高;(3)4 月底有重要会议,不排除出台一些经济政策,进一步助力经济增长。月内而言,关注(1)内地 3 月 15 日披露的 1-2 月经济数据;(2)美联储当地时间 3 月 21-22 日议息会议,以及会议日期之前公布的非农和通胀数据;(3)内地政策方面如国常会。 第一,美国时间 7 日上午 10 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参议院听证会时表态认为如果经济数据需要加快收紧政策,美联储准备加快加息步伐,美联储的利率水平可能会高于此前的预期。受此影响,北京时间 3 月 8 日早晨美联储 3 月加息 50bps 概率已骤升到 74.9%。美联储加息预期自 2月以来趋于强化,根据 CME 数据,当前市场预期在 2023 年 3、5、6 月美联储将分别加息 50bps、25bps、25bps,在 6 月以后,美联储或将停止加息,加息终点利率为 5.5%-5.75%。美联储加息预期强化不利于港股反弹。 此外,尽管美国 1-2 月经济数据展现韧性,但是美国加息预期持续增强,目前并不能证伪经济衰退。2022 年 4 月,美国 10 年期与 2 年期的利差倒挂在上一轮衰退期后首次出现,未来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仍在,建议警惕经济放缓风险。我们认为加息顶点前美债利率或将高位震荡,但加息有顶也决定了美债利率有顶,3 月份美联储加息预期强化,需要关注 10 年期美债利率突破 4.0%后能否突破前期 4.25%的高点。 第二,3 月 7 日我国公布的今年 1-2 月进出口数据(美元计价)呈现负增长-出口同比下降 6.8%,进口同比下降 10.2%。我们认为这个数据表观上可能不利于部分投资者对于经济复苏的理解。金融市场对直接的数据反应敏感,但是必须区分的是,市场以盘中下跌作为对数据负增长的反应与数据好过预期并不是一回事。1-2 月出口同比下降 6.8%,未必非要理解为利空,一方面,因为 Wind 统计的分析师预测平均值是-8.35%,而出口 1400015000160001700018000190002000021000220002300024000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2/1022/1122/12 23/2 23/3恒生指数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 同比增速实际值-6.8%好于这个预测均值;另一方面,看同比的数据,降幅确实在收窄(前值为-9.9%)。不过金融市场日内看的是 1 季度外贸的复苏强度,部分投资者看到了出口的韧性,部分投资者看到了负增长。我们相信出口这个问题在全年是否会超出预期一定要有一个确定的标尺,比如假如和去年的悲观预期相比,由于欧美在 1-2 月经济韧性强,我国出口全年可能超预期,但是如果以现在的信息对全年建立新的预期,去假定全球需求一直展现韧性而毫无衰退,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从基本的逻辑来推断,海外加息不断不可能永远传导不到实体经济,即使一些企业部门库存消化的问题解决了,但新的总体需求会不会一直旺盛需要持续观察。 第三,我们近期并没有发现全球地缘紧张出现缓解的逻辑以及线索。我们认为今年是地缘问题的大年。首先,我们认为俄乌谈判需要战场上得出一定程度的胜负或结论,而非突然受调停而谈判,这也与俄罗斯加大攻势的现象相吻合。其次,美国 2024 年大选涉及美国政治周期更迭,不管是为了选举造势、制造话题,还是为了国家利益、国家战略,美国很可能继续加强对其他国家极限施压,全球地缘紧张的联动性可能加强,俄乌冲突本身对港股整体的影响早已经钝化,但是全球地缘的联动性对港股的影响在未来有可能强化。 第四,港股成交额并不算高的情况下,中字头特色估值&国企改革板块的崛起可能吸引了投资者在其他板块的资金,石油股等“大象起舞”现象能否延续引发关注,A 股创业板持续下跌亦引发关注。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等政策导向有利于中字头和国企在长期逐渐走出牛市,但是考虑短期的话,需要思考股市成交额,是否有足够多的资金:如果创业板持续下跌,其他板块的资金是否有能力可以调仓腾挪来持续的布局这种股市风格的变化。A 股和港股具有联动性,很多国企在 A 股和港股同时上市,尽管港股具有折价优势,但是更需要关注的是指数的反弹动能以及成交额的变化能否支撑国企央企大盘股在短期持续不停上涨-股市究竟是多个风格共振还是跷跷板效应。 综上,我们认为指数层面的反弹要立足中期去思考。恒指在 19000 点附近-20000 点附近有较强支撑,但我们认为港股更大级别的趋势性反弹可能出现在 5 月前后:原因是(1)4 月份 A 股和港股的部分 1 季报业绩不确定性可消化完毕;(2)今年国内 2 季度部分宏观经济读数或因为去年2 季度疫情产生的超低基数而很高;(3)4 月底有重要会议,不排除出台一些经济政策,进一步助力经济增长。我们认为这 3 个逻辑是港股在 2 季度反弹的核心逻辑。 风险提示:海外经
[国海证券]:港股与海外策略研究:美联储加息或加码,港股反弹能持续么?,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94M,页数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