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工业国际比较专题之一,日本:兼并重组、海外扩张共筑产能去化边际,“减量经营”促行业结构优化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40 专题研究|钢铁 2018 年 01 月 16 日 证券研究报告 本报告联系人:陈潇 020-8757-1273 gzchenxiao@gf.com.cn Tabl e_Title钢铁工业国际比较专题之一:日本 兼并重组、海外扩张共筑产能去化边际,“减量经营”促行业结构优化 Table_AuthorHorizont al分析师: 李 莎 S0260513080002 020-87574792 lisha@gf.com.cn Table_Summary一、为什么去产能:内生增长动力趋弱、贸易比较优势削减、产能维持繁荣余温催生产能过剩格局 日本钢铁工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900-1945 年的初步发展期,1946-1973 年的快速增长期和 1974 年至今的平稳波动期。2010 年以后我国经济与钢铁工业运行情况可映射到日本 1973 年后,具体而言: 内生增长动力衰减,城市化进程趋缓带动建筑投资增速下行。1973 年前后,日本城镇化进程进入平台期,城市化需求趋减使得建筑业投资周期步入下行阶段。2011 年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同样进入滞缓阶段,中国建筑业库兹涅茨周期进入下行通道,且中期视角下缺乏有力承接,预计未来中国或将迎来库兹涅茨周期的弱轮动。 贸易比较优势趋弱,人口红利衰减、产品价格抬头。日本青壮年劳动人口占比于 1970 年触顶之后开始逐步回落,且与其他年龄段人口占比的背离趋势逐渐扩大,人口红利趋于削减,且由于日元汇率冲高与 1973 年前后日本国内出现暴力通胀,日本钢铁出口贸易比较优势逐渐减弱。中国青壮年劳动人口比例在 2011 年达到巅峰,而后便开始逐步下滑,人口红利优势边际减弱,2015 年底以来国内钢材价格强势上涨、价格高企导致出口量显著下降。 钢铁产能扩张后居于高位,产能利用率约束下钢铁企业盈利中枢逐步下移。二战后日本钢铁工业经历了繁荣三十年,根据国际钢铁协会数据,日本粗钢产量由 1946 年的 55.7 万吨迅速攀升至 1973 年的 1.19 亿吨;1973 年后,日本钢铁工业步入停滞期,钢材产量于高位平稳波动、产能利用率下行,利润率虽有反复但盈利中枢下移;2011 年起,库兹涅茨周期与朱格拉周期进入下行阶段,终端需求开始萎缩,但产能扩张持续进行,产能利用率约束下,钢铁销售利润率震荡寻底。 二、如何去产能:“减量经营”、兼并重组、海外扩张共筑产能去化边际,推动行业脱困升级 “减量经营”:日本制造业战后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高附加值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转折点。在《特安法》、《产构法》和其他政策条款下,政府对过剩行业设备的处理方法包括设备注册制度、制定准入标准、淘汰落后设备、实行政府补偿、鼓励使用节能设备等。 兼并重组:日本经历了政府主导并购与市场主导并购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并购动因以企业规模扩张、减少国内行业竞争为主,形成了日本钢铁工业垄断主导与竞争主导交替的格局,第二阶段并购动因以应对产能过剩与成本居高危局、确立世界性钢铁强国地位为主,铸就了新日铁住金等具有国际霸主地位的大型钢企。 产能海外转移与扩张海外需求:就产能海外转移而言,日本分别在二十世纪 70 年代和 80-90 年代出现过两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其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与参加资本的方式向中南美、亚洲“四小龙”、亚洲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及美国进行转移。就扩张海外需求而言,90 年代之后,日本通过提高附加值来促使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在 1990 年-2011年的全球特殊钢专利中,日本申请量占全球申请总量的 71%。 三、去产能成效:“减量经营”成效甚微但有力推动结构升级,兼并重组与海外扩张提供长期产能去化边际 “减量经营”:受困于经济周期性复苏、政府对钢铁企业有限的实际控制能力及受到公正交易委员会约束和产能淘汰过程中的“新旧置换”现象,《特安法》并未取得显著产能总量去化之成效。但其间的“新旧置换”现象带来日本钢铁工业产业结构优化边际,如生产方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引入优质产能、走向国际化等。 兼并重组:1990 年以后,日本掀起了以钢铁巨头如日本钢管、川崎钢铁、新日铁、住友金属等为核心的并购浪潮,根据国际钢铁协会和杜立辉等《美日韩三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演变及启示》提供的数据,日本钢铁行业 CR4由 1990 年的 57.77%逐渐提升至 2016 年的 83.37%,产业集中趋势逐渐彰显,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去产能进程,日本钢铁工业产能指数由 1990 年的 104.80 下降至 2016 年的 95.70。 产能海外转移与扩张海外需求:在产能海外转移背景下,日本海外生产比率持续攀升、钢铁等制造业海外直接投资整体处于扩张期,制造业海外转移与海外生产扩张有益于钢铁行业向外疏导钢铁产能与生产技术,进而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紧张局面;在产业转型升级、产品结构高端化的推动下,纵使日本在贸易谈判中主动减少其钢铁出口总量,其钢铁贸易出口金额仍在 1990 年后逐渐突破平台期,并迎来 21 世纪初的快速增长。 总体成效:就总量维度而言,产能去化进程取得显著进展,产能指数步入下行通道,产能去化带来了钢铁行业供需格局的总量边际优化,钢铁行业盈利轮动强于终端需求轮动;就结构维度而言,在日本钢铁工业产能去化进程当中,“新旧置换”、产业边际转移等现象为钢铁工业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基础,产能结构、产品结构整体得到优化,这主要体现为高炉大型化、板材占比提升和特钢占比高筑。日本去产能举措成效综合分析:产能周期滞后盈利周期轮动,“减量经营”举措收效甚微,兼并重组、海外扩张或主要构筑整体趋势上的产能去化边际。 四、风险提示:盈利复苏致使钢铁行业去产能进程受阻;经济市场化程度不同致中国不可重现日本钢铁工业经验。 Table_Report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40 专题研究|钢铁 目录索引 前言: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 5 一、为什么去产能:内生增长动力趋弱、贸易比较优势削减,产能维持繁荣余温导致过剩格局 .................................................................................................................................... 6 (一)经济形势:城镇化趋缓压缩建筑业增长空间,人口红利衰减与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削弱贸易比较优势 ............................................................................................... 7 (二)钢铁工业:钢铁产能扩张后居于高位,钢铁企业盈利中枢逐步下移 ............. 11 二、如何去产能:“减量经营”、兼并重组、海外扩
[广发证券]:钢铁行业工业国际比较专题之一,日本:兼并重组、海外扩张共筑产能去化边际,“减量经营”促行业结构优化,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4M,页数4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