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公募港股通及QDII基金投资策略:掘金港股产品,辅助美债黄金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基本结论 港股市场分析及港股通基金&港股 QDII 投资策略:港股的复杂性导致其自 2021 年以来经历“内外交困”的逆境:影响港股市场变量较 A 股更多,通常概括为“基本面看内地、资金面看海外、情绪面看全球”,而这三方面均先后出现负面影响,造成港股调整较 A 股剧烈。站在当前时点,考虑到大部分风险因素已在港股近年来的持续回撤中得到释放,港股预期中长期机会大于风险。展望 2023 年,港股有望在外受全球流动性改善(市场对于美联储停止加息从预期改善到年中落地)对估值的支撑、对内有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及经济复苏窗口期的利好,待支持政策细节出台后有望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改善金融指标并上修企业盈利预期,从而为港股上行夯实基础。目前,港股部分板块有估值修复与盈利改善双轮驱动的预期,重点方向包括科技互联、医药生物等;另有部分领域或将迎来困境反转机遇,主要以消费和地产金融等行业的估值修复机遇为主。因此,2023 年建议重视港股通基金&港股 QDII 的配置价值,精选产品布局。 港股通基金&港股 QDII 基金精选:科技互联、医药生物领域指数及相关产品更为成熟,此类产品同步推荐关注指数型基金。与此同时,我们围绕包括但不限于科技医药、消费链条、金融地产等更多领域,精选优秀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管理型产品。具体精选如下基金产品供参考:科技互联指数型产品精选华夏恒生科技 ETF(513180)、广发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 30ETF(159605);医药生物指数型产品精选博时恒生医疗保健 ETF(513060);主动管理型基金中,精选相对成长风格的张峰&赵年珅-富国民裕沪港深精选(007139)、消费主题的彭陈晨-富国全球消费精选(012060)、精选个股行业分散的罗佳明-中欧丰泓沪港深(002685)、行业配置灵活个股分散的徐成-国富大中华精选(000934)。 海外市场分析及 QDII 投资策略:如前所述,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周期已近尾声,市场一致预期大概率将在 2023年中期停止加息,而美国经济正滑向温和衰退。因此,预期 2023 年一季度美股仍不乐观,或将面临“业绩杀”,未来拐点尚需等待加息终点,现阶段建议对美股及其他全球成熟市场权益 QDII 观望或低配,后续再寻找增配机会。债券QDII 重点投资中资美元债,预计未来在加息预期缓和、多项地产政策支持下,以房企美元债为代表价格仍有抬升空间,债券 QDII 产品可作为组合的补充配置。黄金方面,在上半年通胀延续改善势头、联储紧缩周期尾声、美国经济温和衰退等多重作用下,美元指数及美债实际利率预期延续下行通道,因此黄金基金也具备中长期配置意义,同样可作为组合的补充配置。能源 QDII 方面,2023 年国际油价走势受多重因素扰动,俄油的出口和生产存在不确定性、OPEC+石油限产计划亦有悬念,而需求端仍将承受经济前景疲软的压力,建议短期暂不参与或低配能源 QDII。 QDII(非港股)基金精选:债券 QDII 方面,中高风险承受能力者建议关注地产债比重较高的长信全球债券(004998)、工银瑞信全球美元债(003385),中低风险承受能力者建议关注金融债含量高的鹏华全球高收益债(000290)、鹏华全球中短债(206006)、汇添富精选美元债(004419),对美债有配置需求的可进一步考虑长信全球债券(004998)、国富美元债(003972)、中银亚太精选债券(008095)。黄金基金可关注黄金 QDII 或黄金 ETF(非 QDII),且黄金 ETF(非 QDII)配置更为便捷,具体可重点关注华安黄金 ETF(518880)、场外关注华安易富黄金 ETF 联接基金(000216)。 风险提示 美联储货币政策进程、国内及全球疫情变化、地缘冲突升级等。 2023 年度公募港股通及 QDII 基金投资策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一、2023 年度港股通&港股 QDII 基金投资策略 1、2022 年度回顾:“内外交困”,港股经历最漫长寒冬 2022 年底港股捱过了“史上最漫长寒冬”:恒生指数自 2021 年 2 月高点 31183 后一路向下,至 2022 年 10 月探至本轮最低点 14597 点,期间跌幅近 53%,调整时长已超过 1998 年以来的历次熊市;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同期跌幅近 60%;恒生科技指数亦由 2021 年初最高的 11000 点下跌到 2022 年 10 月底的 4200 点附近,回调幅度超过 70%。而同期 A 股尽管同样遭遇回撤,但幅度相较港股平缓,沪深 300 期间跌幅不足 40%。 对 2022 年以来恒生指数收益进行分解(收盘价=PE(TTM)×EPS(TTM)),可见“杀估值”是本轮下跌的主导因素:自年初至年内最低点 10 月 31 日,恒指十个月内跌去-36.9%,其中估值-32.04%,盈利-7.15%。估值的调整反映出投资者受内外部多方忧虑困扰,风险偏好大幅承压。 图表1:2022 年主要市场指数走势 图表2:2022 年恒生指数收益分解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港股的复杂性导致自 2021 年以来经历“内外交困”的逆境:影响港股市场的变量较 A 股更多,通常概括为“基本面看内地、资金面看海外、情绪面看全球”,而这三方面均自 2021 年起先后出现负面影响,造成港股调整相较 A 股剧烈: 港股分子端的盈利基本面角度,因港股的内资企业占比超过七成,其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境内,更多受内地经济增长情况左右。而自 2021 年以来在疫情等多重冲击下,国内经济动能持续趋弱,带来港股盈利预期下行。 港股分母端的估值来看,由于港股投资者中的外资权重高,受美国长端利率、美元流动性的影响明显。随着美国通胀超预期引发美联储启动加息和缩表、全球主要央行随后开启加息潮,美债十年期利率急升,美元亦进入上行通道,港股估值受到压制。 情绪层面,受产业周期以及前期针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港股“支柱”产业的监管政策密集出台,港股核心行业的盈利逻辑和估值体系遭遇颠覆式调整。同时,地产债务问题也引发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忧虑。此外,中美大国博弈日趋紧张,中概股退市危机等风险因素对港股的影响不断增大。 图表3:2021~2022 年恒生指数回调的主要影响因素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2、2023 年度展望:“冬去春来”,港股迎来机遇窗口期 考虑到大部分风险因素已在港股近年来的持续回撤中释放,港股预期中长期机会大于风险。展望 2023 年,此前压制港股表现的境内外因子大概率将先后出现反转,港股有望在外受全球流动性改善(市场对于美联储停止加息从预期改善到年中落地)对估值的支撑、对内有防疫政策优化及经济复苏窗口期的利好,待支持政策细节出台后有望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改善金融指标并上修企业盈利预期,从而为港股上涨行情夯实基础。 mNsRmMnNtQrNrRqNrPqMrR7NcMbRmOpPnPnOkPoOnMiNoOqO9PnMnOvPsPrMwMoMsP2023 年度公募港股通及 QDII 基金投资策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 2.
[国金证券]:2023年度公募港股通及QDII基金投资策略:掘金港股产品,辅助美债黄金,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42M,页数2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