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从全球原油格局演变的视野再思俄乌冲突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宏观研究 宏观专题 2022 年 12 月 09 日 【宏观专题】 从全球原油格局演变的视野再思俄乌冲突 前言:原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金融市场的名角,也是地缘政治的利器。俄乌冲突爆发导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高企,再次让我们认识到油价变动的复杂性。本文简要梳理了全球原油供需和贸易格局的演变以及俄乌冲突给其带来的影响,并对后续欧盟完全禁止俄油进口后的情形作了粗略情景分析。 全球原油供给格局的特征及演变 全球原油供给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资源分布高度不均衡,中东、中南美洲是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占全球储量比分别为 48.3%、18.7%。二是生产高度自然集中,目前是“一七”、“二九”的格局,前 10 个国家原油产量占比约为 70%,前 20 个国家产量占比接近 90%。三是供给格局并不稳定,以生产份额看,每十年到十五年,供给格局基本都会出现较大变动。 过去 70 年,全球原油供给格局大概发生了五次较大变动,影响最大的两次,一次是 1950 年代至 1970 年代中期,原油生产重心完成东移,中东取代北美;另一次是金融危机后的美国页岩油革命。 全球原油消费格局的特征及演变 全球原油需求格局也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全球原油消费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吻合,1971 年至今,全球原油消费量增速与实际 GDP 增速相关系数达到0.86。二是原油消费中交通用燃料占绝对主导,道路交通用燃料占比约 50%,航空和航海合计占比约 15%。三是消费的地域分布也十分不均衡且集中,目前是“三足鼎立”格局,即美国(19.9%)、中国(16.4%)和欧盟(11.1%),往后是印度(5.2%)和沙特(3.8%)。 近六十年来,全球原油消费格局演变的大趋势,从两个方面概括:一方面,从地理区位看,消费重心东移,从欧美移向亚太;在亚太地区,1970 年代中期以前看日本,1980 年代后看中国。另一方面,从经济体发展阶段看,OECD成员原油消费占比逐渐下降(从 75%降至 46%),非 OECD 成员消费占比逐渐提升(从 25%升至 54%),2013 年非 OECD 消费占比超过 OECD。在非 OECD成员消费占比的提升中,中国的贡献超过一半,其余大致由其他金砖四国贡献。 全球原油供需格局及演变 目前原油主要出口地区是中东、独联体和非洲,主要的需求端在欧洲和亚太地区。全球原油贸易量的 60%以上通过航海运输,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全球原油贸易大致可划分为两个区域,苏伊士运河以西区域形成大西洋贸易平衡,苏伊士运河以东区域形成东西流向贸易平衡: 大西洋贸易平衡:一是大西洋西岸的北美和中南美洲的生产和消费的自我均衡,美洲原油出口量的 50%是流向本洲(32%流向亚太,15%流向欧洲),进口量的 80%也来自本洲(10%来自中东,8%来自西北非)。二是大西洋东岸的欧洲消费以及独联体(44%)、美洲(16%)、西北非(23%)和中东(10%)生产的均衡。东西向贸易平衡:大致是以亚太地区为目的地,中东流入量最大(约 60%),辅以美洲(14%)、独联体(10%)、西北非地区(11%)的进口。 过去 70 年,全球原油贸易格局发生了两个最大的变化,一个是:大西洋需求增长乏力,贸易重心东移;另一个是美国再次实现“原油独立”。 全球贸易重心东移:贸易格局转移的关键点在于消费重心的转移,随着全球原油消费重心的东移,全球原油贸易重心也在随之东移。若以中东地区主要出口目的地的切换为标志,这一改变大约在 1970年代中期至 1990年代初完成:1970年代以前,中东地区原油主要出口地为欧洲;在 1990 年代以后,主要出口地切换为亚太地区。 美国实现“原油独立”:金融危机后,在高油价以及页岩油勘采技术逐渐成熟的推动下,美国原油产量从 2008 年以后呈指数级增长。到 2020 年,从净进口量视角看,美国实现“原油独立”。在此过程中,也带来了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的重要影响:国内层面,一是美国原油依赖度下降,原油进口集中度的提升, 证券分析师:张瑜 电话:010-66500887 邮箱:zhangyu3@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18090001 证券分析师:付春生 电话:010-66500991 邮箱:fuchunsheng@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22080002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宏观】加建 ICU:资金无忧,护士需筹》 2022-12-01 《【华创宏观】“新型举国体制“:抓手在哪?——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六》 2022-11-30 《【华创宏观】回顾欧洲能源价格上涨的四个宏观影响》 2022-11-23 《【华创宏观】从旧到”新“,行至何处?——“新动能”一本通&十四五按图索骥系列五》 2022-11-22 《【华创宏观】信用扩张从“自动挡”到“手动挡”》 2022-11-04 华创证券研究所 宏观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2 二是提高了美国石化行业的竞争力,美国再次成为油品出口大国。国际层面,一是改变了国际油价的定价模式。二是美国产量提高也给其他原油进口国腾出了更多的进口资源。 俄乌冲突对全球原油贸易格局的影响 在 6 月 3 日颁布的第六轮制裁方案中,欧盟提出:从 2022 年 12 月开始完全禁止俄罗斯原油海运进口,从 2023 年 2 月开始完全禁止部分原油产品的海运进口,暂时豁免欧盟自俄罗斯的管道原油进口。迄今为止,欧盟和俄罗斯的原油贸易均出现了明显变化: 欧盟对俄油进口迄今已明显下降。俄乌冲突爆发前,欧盟对俄油的进口依赖度约为 27%,最近的 9-10 月已经降至 16%左右。今年 1-2 月,欧盟对俄原油进口量约 250 万桶/日,10 月降至 140 万桶/日左右,降幅约 110 万桶/日。削减的部分,主要通过对中东(+60 万桶/日)、非洲(+40 万桶/日)、挪威(+20 万桶/日)、南美(+20 万桶/日,巴西和圭亚那)的进口增加进行弥补。值得一提的是,欧盟从美国的原油进口量并未明显增加。 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原油和原油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对印度、土耳其和中国出口明显增加,还有部分增量流向未知。对比今年 1-2 月和 9-10 月,俄罗斯对欧盟出口下降了约 150 万桶/日(油品约 50 万桶/日),对英美出口从 80 万桶/日降至零,对 OECD 亚洲国家出口也从 50 万桶/日降至零左右。另一方面,对印度(+100 万桶/日)、土耳其(+30 万桶/日)和中国(+20 万桶/日)的出口有明显增长,对未知目的地的出口增量接近 70 万桶/日,这部分大概是通过影子贸易流入了欧盟和亚太等地。 在俄罗斯和欧盟原油贸易调整之外:英美对俄进口减少,增加了北美和北欧的进口;印度在增加俄油进口时则部分减少了中东、非洲和北欧的进口,整体进口量有所增加;我国进口量并未增长,因增加了俄油进口,故而减少了南美、非洲和中东的进口。 俄乌冲突对全球原油贸易格局确实带来了“
[华创证券]:宏观专题:从全球原油格局演变的视野再思俄乌冲突,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35M,页数2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