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雾,睹“氢”天—从氢能源产业链看行业发展
从氢能源产业链看行业发展©2022.6 iResearch Inc. 拨云雾,睹“氢”天2©2022.6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摘要成本是制约氢能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制储运加注各个环节成本均有下降空间。目前,制氢环节上,主要依托化石燃料合化工生产中副产物作为主供氢源的原材料以节省制氢成本,未来最优解绿氢主要通过国家政策引导,从原料供应、技术及相关设备三维度突破;储氢环节上,一方面高压气态瓶改造成为重点,另一方面,需推动低温液态储氢和介质储氢的发展;运氢环节未来趋势主要在液氢运输以及管道运输,通过技术发展与规模化生产双向驱动降成本之路;加注环节加强顶层设计,利用传统能源企业基础设施优势合建加氢站降本。发展氢能源是优化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真正实现碳中和的优选之举。我国碳排放量位列全球第一,长期发展会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且能源危机日益显著,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在国际中的能源发展地位,促使我国走上发展新能源之路。其中氢能凭借:取环保、获多元、储有量、用有需且高效,既为燃料亦为能源发展使用,成为我国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路径。2060年中国氢能需求量达约1.3亿吨,使用氢能代替传统能源减少碳税效率高达76.7%,合计可节约超过700亿美元碳税。从碳排放降本角度看,2060年工业用氢占比最大超过60%,可实现减少碳排放量141.1亿吨,节约423.3亿美元的碳税;为交通运输领域减少碳排放量72.76亿吨和建筑及其他部分减少21.01亿吨,分别实现减少218亿美元和约63亿美元的碳税。逐步实现2060年碳中和降本、优化能源格局提升国际地位的多元目标。SMS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3综述:氢能源行业发展概况1深观:氢能源发展现状2探究:氢能源应用蓝海34©2022.6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能源消耗35%农业排污和去林化污染24%工业排放21%交通运输排放14%房屋建筑排污污染6%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对比新能源出现的原因和重要性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促使我国发展新能源2020中国碳排放量全球范围排名第一,碳减排迫在眉睫。交通工具的普及,叠加工业、农业、建筑等各领域生产制造等因素,使用能源带来了大量碳排放,加剧温室效应形成。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总计9899.3百万吨。在全球范围内碳排放总量排名第一,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0.7%。长期不节制排放会使得气温继续升高,从而引发出区域天气奇变、海洋酸化、自然界生态系统紊乱、物种灭绝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等不良后果。所以碳减排迫在眉睫。转型发展新能源可以助力减少碳排放带来的危害。新能源来源干净(风、水、太阳等)、污染物排放少,可直接实现保护环境目的、遏制温室效应加剧。同时我国能源结构不平衡属于煤多缺油少气,天然气和石油依赖进口使用,发展新能源亦可逐渐减少和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调整能源使用不均衡局面,逐步拜托依赖,建立自有能源发展体系。开发新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缓解自有能源危机、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路径。注释:碳排放总量仅反映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燃烧的相关活动以及天然气放空燃烧活动,这其中并未考虑任何碳捕获,也未考虑其他二氧化碳排放源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来源:国家能源局, 2021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温室效应地下水水位下降碳排放的危害生态系统紊乱异常天气污染环境且威胁生物安全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诱发虫灾威胁粮食生产方式排放率, g碳(/kwh) 常规燃煤电304燃气联合循环发电118带烧天然气备用机组的太阳能热发电47地热发电2.5光伏发电0风力发电0氢能发电0对比传统和新能源碳排放率(以发电为例)以发电为例对比新老能源方式得碳排放率可以得出:新能源是真正的清洁能源—可高效减少甚至消除碳排放,从而保护环境,给予大家可持续发展的家园5©2022.6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能源结构布局影响国际发展碳中和、能源结构布局关乎国际发展格局进展情况国家和地区(承诺年)已实现苏里南共和国、不丹已立法瑞典(2045)、英国(2050)、法国(2050)、丹麦(2050)、新西兰(2050)、匈牙利(2050)立法中欧盟(2050)、西班牙(2050)、智利(2050)、斐济(2050)政策宣示芬兰(2035)、奥地利(2040)、冰岛(2040)、德国(2050)、瑞士(2050)、挪威(2050)、爱尔兰(2050)、葡萄牙(2050)、哥斯达黎加(2050)、斯洛文尼亚(2050)、马绍尔群岛(2050)、南非(2050)、韩国(2050)、日本(本世纪下半叶尽早实现)截至2021年11月份,全球制定碳中和目标的国家和地区有66个。有191个国家提交了第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涉及的减排量涵盖了全球9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另有27个国家和欧盟已按照《巴黎协定》的要求通报了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发展战略,这其中也包括“净零承诺”。各国均在向碳达峰、碳中和努力推进。来源:世界银行《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2021》,艾瑞咨询自主研究绘制国家和地区碳达峰时间碳中和时间美国20072050欧盟19902050加拿大20072050韩国20132050日本20132050澳大利亚19902050巴西20122050各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时间表各国碳达峰与碳中和进展情况6©2022.6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能源结构布局影响国际发展欧洲国家碳排放定价普遍偏高司法辖区碳价所覆盖排放量占当地排放量比重取得的财政收入(2021年/美元/吨二氧化碳)(%)(2020年/美元)日本2.6 75 23.65亿新加坡3.7 80 1.44亿法国52.4 35 96.32亿英国24.8 23 9.48亿西班牙17.6 3 1.29亿南非9.2 80 4300万荷兰35.2 12 加拿大31.8 22 34.07亿阿根廷2.2 20 <100万哥伦比亚5.0 24 2900万丹麦23.6-28.135 5.75亿爱沙尼亚2.3 6
[艾瑞咨询]:拨云雾,睹“氢”天—从氢能源产业链看行业发展,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82M,页数2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