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工行业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二:聚乳酸行业,限塑令持续推进,PLA进入高景气区间
行业及产业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 证券研究报告 基础化工 2022 年 05 月 16 日 限塑令持续推进,PLA 进入高景气区间 看好 ——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二:聚乳酸行业 相关研究 证券分析师 刘建伟 A0230518010003 liujw2@swsresearch.com 刘靖 A0230512070005 liujing@swsresearch.com 周羽希 A0230521040001 zhouyx@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刘建伟 (8621)23297818×7561 liujw2@swsresearch.com 本期投资提示:  全球限塑政策加码,PLA 迎来爆发周期。2022 年 3 月,175 个国家代表在内罗毕联合国环境大会达成协议,签订在 2024 年底前结束塑料污染,该协议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而在此之前,全球各国政府已开始持续对限塑政策加码,其中,中国和欧盟已将“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2020 年中国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一次性塑料禁用明确规定了实施品类、任务、地区、以及时间。目前该法令已进入第二阶段。在各国政策力度加大的环境下,可降解塑料迎来爆发周期,而 PLA 是当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材料,未来需求空间最为广阔。  国内限塑政策持续推进,预计到 2025 年 PLA 市场需求达 208 万吨。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政策中的实施任务,结合行业扩产进度,到 2025 年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约 411 万吨,其中聚乳酸市场需求达 208 万吨, CAGR(22E-25E)有望达 72.8%。  短期政策红利刺激 PLA 第一波扩产,丙交酯产能和技术是胜负手。在禁塑背景下,市场加速聚乳酸产能扩建,预计未来 3-5 年国内新增产能约 252 万吨。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聚乳酸扩产受限于丙交酯产能紧缺,截至 2022 年 1 月,国内仅拥有 15 万吨/年的丙交酯产能。面对未来聚乳酸产能大规模扩张,丙交酯产能缺口较大。因此,未来 3 年内具备丙交酯生产能力的企业或成为市场“最大赢家”。  长期 PLA 大宗需求取决于降本程度,高端需求取决于聚乳酸改性等研发能力。长期来看,PLA 的需求将会回归市场驱动,成本控制决定大宗应用替代率,一体化扩产能有效解决原材料稳定供应和制造成本控制。经测算一体化产能下,聚乳酸的完全成本最低可降至 1.3万元/吨,若能将生产乳酸的原材料替换为秸秆,成本仍有下降空间。PLA 经过改性可延展到生物医药等高端应用领域,随着改性技术积累,未来高端应用场景也将得到拓展。  推荐关注 PLA 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厂商,PLA 产能布局较快和拥有丙交酯技术和产能厂商以及 PLA 垂直改性龙头。中短期行业β逻辑强,公司已拥有大规模聚乳酸产能和丙交酯技术的企业有望成为该阶段胜者。但从长期来看,市场将会重回成本和创新驱动,行业竞争加剧,具备全产业链布局、能够将有望降价提市占率。推荐标的如下,1)一级市场:同杰良:任杰团队领军,拥有聚乳酸全产业链先进技术;丰原生物:国内聚乳酸潜在龙头,未来聚乳酸产能规划达 80 万吨/年 2)二级市场:海正生物:专注聚乳酸全产业链布局,科创板 IPO 大幅扩产;金丹科技:国内乳酸龙头,拥有玉米生产基地和 1 万吨丙交酯产能;中粮科技:玉米深加工龙头,具有进口玉米购买资质,且已打通丙交酯-聚乳酸环节; 3)新三板:光华伟业(北交所辅导阶段):掌握乳酸-丙交酯-聚乳酸产业链技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聚乳酸回收技术的厂商。在聚乳酸改性领域积累深厚,3D 打印材料细分龙头。  风险提示。降塑令政策实施进度不及预期;丙交酯扩产不及预期;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或无法及时供应的风险。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股票报告网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2 页 共 43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投资案件 结论和投资分析意见 1)未来 3 年限塑令政策推进力度决定需求弹性,PLA 产能布局较快和拥有“卡脖子”环节丙交酯技术和产能的企业具有定价权,享受供需错配的政策红利。 2)中长期 5-10 年:赛道扩产拥挤,成本控制决定大宗应用(家用塑料、工业塑料、薄膜地膜等)渗透率,改性技术等积累决定高端需求释放程度。行业面临洗牌,乳酸-丙交酯-聚乳酸一体化产能的厂商有望通过成本优势和降价提高市占率,享受α估值溢价。靠近终端市场,掌握客户需求,并且具备改性技术积累的厂商有望在医疗等高附加值领域成为细分领域龙头。 原因及逻辑 短期:1)限塑令推进带动航空、餐饮等大场景需求,扩产速度快的聚乳酸厂商供不应求。2)聚乳酸中间品丙交酯环节技术前期被国外厂商垄断,目前国内仅 4 家企业拥有丙交酯技术和生产能力。该类厂商具有高定价权,充分享受供需错配红利。 长期:行业渡过供需错配期限,丙交酯等核心技术突破,市场回归成本加成逻辑。届时,具备一体化产能及规模化生产企业拥有将成本降到最低的能力,通过降价或收购等手段提升市场份额。另一方面,PLA 创新技术延展终端使用场景,改性技术积累有望开展更多高附加值的医疗器械及纺织服装、纤维制品等领域。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市场认为:受到消费不振和经济增长放缓,限塑令整体推进或将放缓,供给方面,聚乳酸会受到中间品丙交酯技术和产能瓶颈制约,削弱放量程度和盈利能力。我们的观点:目前国内聚乳酸扩产计划和进度已实现弯道超车,而丙交酯国产厂商已经逐渐解决设备、工艺等卡脖子环节并加速扩产,未来一体化和规模化生产将带来成本降低和应用场景扩大,供需共振的拐点可期。需求弹性同样可期,随着聚乳酸改性技术发展,替代场景不仅限于传统塑料和薄膜领域。PLA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抑菌性、保暖性、以及刚性等独特的特性,可通过加工或改性技术放大,从而拓宽 PLA 的使用领域,包括纤维制品、绿色板材大宗需求场景,碳纤维复合材料、3D 打印用材等高成长预期赛道,以及高附加值的医疗器械应用。 股票报告网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3 页 共 43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 降塑令持续升级,PLA 迎需求拐点 .................................. 6 1.1 第一梯队:中、欧政策力度大 .................................................................... 6 1.1.1 中国:国家和地方持续推进,各省进度不一 .................................. 6 1.1.2 欧洲:政策明晰,最严法令进入执行期 ......................................... 8 1.1.3 美国等:相对滞后,力度不及欧洲 ...................................
[申万宏源]:基础化工行业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二:聚乳酸行业,限塑令持续推进,PLA进入高景气区间,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97M,页数4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