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行业跟踪报告:海内外MCU厂商价格分化,重视产品结构升级与国产替代加速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点评报告 2022 年 03 月 27 日 推荐(维持) MCU 行业跟踪报告 TMT 及中小盘/电子 事件: 2022 年以来,海外 ST、NXP、英飞凌等厂商对 MCU 产品酝酿新一轮涨价,而MCU 渠道价格自在 2022 年 2 月开始也有明显回升趋势,但国内 MCU 厂商价格表现相对疲软,本篇报告深度剖析了海内外 MCU 厂商价格分化深层次原因。对于本轮海外 MCU 厂商新一轮涨价,我们认为对于国内 MCU 厂商的影响并非后续价格的跟涨,而应当关注国内 MCU 厂商借此机会加速切入中高端客户得到产品结构的升级和国产替代的加速。 评论: 1、2022 年以来渠道价格有明显回升,海外 MCU 大厂产品交期依旧处于高位。 2020 年底以来的全球 MCU 缺货带来 MCU 渠道价格在 21H1 迎来数倍增长,2021 年下半年海外供给的逐步恢复、电商平台封号和海运受阻压制海外需求,因此导致 MCU 渠道价格整体大幅回落,但和原厂 MCU 出货价格相比依旧有较大价差。进入 2022 年后,ST 和 GD 的 32 位 MCU 价格出现复苏,STM32 的主流 F3 和高性能 M4F 系列 21M1 和 M2 价格出现复苏,ST 部分型号价格创历史新高。GD 对标 STM32 的中端产品 F1 系列部分型号和部分高端产品 F4 系列价格亦出现跟涨,但价格上涨幅度远低于 ST 产品系列。根据富昌电子数据,目前海外 MCU 大厂总体交货周期仍然较长,价格趋势依旧维持或继续上调。22M1和 M2 部分 MCU 产品价格出现复苏主要系全球交运情况好转,渠道侧补货带来的拉动,导致年初以来 MCU 价格出现上涨。 2、海外 MCU 原厂逐步开启新一轮涨价,涨价主因系转移上游成本上涨压力。 进入 2022 年以来,国外的 ST、瑞萨和微芯等厂商均发布了涨价函,英飞凌亦预示了涨价,主因 MCU 原厂成本压力增长,MCU 原厂必须依靠涨价来向下游转移晶圆和物流成本等压力。全球主要 MCU 厂商下游客户中,汽车和工业等中高端领域占据主要比例,目前汽车等行业的芯片紧张趋势仍然存在,对于中高端 MCU 的需求仍然保持旺盛。海外大厂除了自身 IDM 产能之外,还有把部分MCU 产品外包给台积电等代工厂生产,全球主要晶圆代工厂均对 2022 年晶圆代工价格保持乐观,预计 ASP 将实现上涨,台积电等主要 MCU 代工厂扩产主要针对先进制程,成熟制程产能扩产相对有限,海外 MCU 大厂的总体产能仍然有限,同时海外 MCU 厂商全球市占率较高,为维持毛利率表现必须进行涨价。 3、国内 MCU 芯片渠道价格属于跟涨趋势,原厂价格目前表现相对疲软。 由于兆易等 MCU 产品与 ST 多款型号上 Pin-to-pin 兼容,因此当 ST 渠道价格涨幅较大时,兆易的 MCU 也会有跟涨趋势,但兆易 MCU 渠道价格涨幅远低于ST。根据产业跟踪,我们了解到国内 MCU 厂商中仅中颖电子在 2022 年初以来有一轮涨价,其余例如兆易、国民、中微等自 2022 年以来均未出现涨价,个别厂商对部分低端消费级 MCU 产品还进行了价格的小幅下调。中颖电子上调价格的原因与海外厂商类似,一方面由于晶圆厂调价幅度明显,另一方面中颖电子本身在 2021 年价格涨幅有限同时下游为家电类大客户。 行业规模 占比% 股票家数(只) 398 8.6 总市值(亿元) 67868 8.4 流通市值(亿元) 50319 7.6 行业指数 % 1m 6m 12m 绝对表现 -12.0 -12.0 4.2 相对表现 -5.8 0.3 18.0 资料来源:公司数据、招商证券 相关报告 1、《半导体行业深度专题之九—MCU 篇:MCU 缺货涨价背后的国产化浪潮》2021-07-07 2、《全球 MCU 生态发展大会纪要与策略观点—国产替代浪潮下,国产 MCU 公司迎发展良机》2021/09/16 鄢凡 S1090511060002 yanfan@cmschina.com.cn 曹辉 S1090521060001 caohui@cmschina.com.cn -40-2002040Mar/21Jul/21Nov/21Mar/22(%)电子沪深300海内外 MCU 厂商价格分化,重视产品结构升级与国产替代加速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点评报告 2022 年 03 月 27 日 推荐(维持) MCU 行业跟踪报告 TMT 及中小盘/电子 事件: 2022 年以来,海外 ST、NXP、英飞凌等厂商对 MCU 产品酝酿新一轮涨价,而MCU 渠道价格自在 2022 年 2 月开始也有明显回升趋势,但国内 MCU 厂商价格表现相对疲软,本篇报告深度剖析了海内外 MCU 厂商价格分化深层次原因。对于本轮海外 MCU 厂商新一轮涨价,我们认为对于国内 MCU 厂商的影响并非后续价格的跟涨,而应当关注国内 MCU 厂商借此机会加速切入中高端客户得到产品结构的升级和国产替代的加速。 评论: 1、2022 年以来渠道价格有明显回升,海外 MCU 大厂产品交期依旧处于高位。 2020 年底以来的全球 MCU 缺货带来 MCU 渠道价格在 21H1 迎来数倍增长,2021 年下半年海外供给的逐步恢复、电商平台封号和海运受阻压制海外需求,因此导致 MCU 渠道价格整体大幅回落,但和原厂 MCU 出货价格相比依旧有较大价差。进入 2022 年后,ST 和 GD 的 32 位 MCU 价格出现复苏,STM32 的主流 F3 和高性能 M4F 系列 21M1 和 M2 价格出现复苏,ST 部分型号价格创历史新高。GD 对标 STM32 的中端产品 F1 系列部分型号和部分高端产品 F4 系列价格亦出现跟涨,但价格上涨幅度远低于 ST 产品系列。根据富昌电子数据,目前海外 MCU 大厂总体交货周期仍然较长,价格趋势依旧维持或继续上调。22M1和 M2 部分 MCU 产品价格出现复苏主要系全球交运情况好转,渠道侧补货带来的拉动,导致年初以来 MCU 价格出现上涨。 2、海外 MCU 原厂逐步开启新一轮涨价,涨价主因系转移上游成本上涨压力。 进入 2022 年以来,国外的 ST、瑞萨和微芯等厂商均发布了涨价函,英飞凌亦预示了涨价,主因 MCU 原厂成本压力增长,MCU 原厂必须依靠涨价来向下游转移晶圆和物流成本等压力。全球主要 MCU 厂商下游客户中,汽车和工业等中高端领域占据主要比例,目前汽车等行业的芯片紧张趋势仍然存在,对于中高端 MCU 的需求仍然保持旺盛。海外大厂除了自身 IDM 产能之外,还有把部分MCU 产品外包给台积电等代工厂生产,全球主要晶圆代工厂均对 2022 年晶圆代工价格保持乐观,预计 ASP 将实现上涨,台积电等主要 MCU 代工厂扩产主要针对先进制程,成熟制程产能扩产相对有限,海外 MCU 大厂的总体产能仍然有限,同时海外 MCU 厂商全球市占率较高,为维持毛利率表现必须进行涨价。 3、国内 MCU 芯片渠道价格属于

立即下载
金融
2022-03-27
招商证券
鄢凡,曹辉
20页
1.5M
收藏
分享

[招商证券]:MCU行业跟踪报告:海内外MCU厂商价格分化,重视产品结构升级与国产替代加速,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5M,页数20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0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0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中信银行 2021 年年报业绩概览
金融
2022-03-27
来源:中信银行2021年年报点评:营收增速向上,零售战略升级
查看原文
沪深股通持股银行市值及占比
金融
2022-03-27
来源:金融行业周报(第十二周):稳增长政策持续,关注年报业绩催化
查看原文
沪深股通持股保险市值及占比
金融
2022-03-27
来源:金融行业周报(第十二周):稳增长政策持续,关注年报业绩催化
查看原文
沪深股通持股证券市值及占比
金融
2022-03-27
来源:金融行业周报(第十二周):稳增长政策持续,关注年报业绩催化
查看原文
深港通每日净流入规模统计
金融
2022-03-27
来源:金融行业周报(第十二周):稳增长政策持续,关注年报业绩催化
查看原文
沪港通每日净流入规模统计
金融
2022-03-27
来源:金融行业周报(第十二周):稳增长政策持续,关注年报业绩催化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