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宏观数据与降息点评:稳增长诉求下,降息应约而来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数据 稳增长诉求下,降息应约而来 ——2021 年 12 月宏观数据与降息点评 [Table_Industry] 日期: 2022 年 1 月 19 日 [Table_Summary]  主要观点 稳增长重点仍在投资 12月经济运行平稳,工业生产持续加快,固定投资维持平稳,但消费较为低迷,拖累了经济整体增长。消费低迷除了疫情影响仍存外,更为重要的是高房价后程的消费抑制作用已开始出现,楼市泡沫对供需两端的不利影响都已出现。4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为5.2%,较三季度有所企稳,但较1、2季度仍然偏低,也显示出了当前经济运行的压力。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政策转向积极姿态。财政政策要求保证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接踵而来。作为经济第一增长动力的投资仍有发展空间,未来经济增长重点仍在投资。在投资增速仍能保证情况下经济动力仍能维持,加上消费平稳,即使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下降,2022年宏观经济运行将延续平稳状态,但增速或略降。 降息如期而至,政策转向偏松 我们一直强调降准降息的必要性。中国基础货币增长能力不足,是中国货币体系的基础问题,要保持政策利率和货币增长的平稳,降准仍是未来不可或缺的选项。而在货币内生体系下,中国当前货币环境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数量宽松,而在于价格过贵,即中小企业融资利率偏高,唯有降低利率才能激发企业的信贷需求。12月物价数据公布后,物价拐点正式到来,我们当时就提示过降息时机进一步成熟,一季度或存在可能性。而最终降息也如我们的预期到来。 在12月刚降准,且LPR报价下调后,紧接迎来降息,充分响应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稳增长的需求,且1月的LPR有再次下调的可能。在时点的选择上应该也考虑了1月的资金缺口情况,无论是逆回购还是MLF在量价方面均予以了支持。而10BP的幅度也超过疫情前(19年)每次变动的幅度,与疫情前期降幅相当。货币政策已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下,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利率的运行成为观察央行货币政策取向更为直观的手段。因此实际上降准的政策意义已偏中性,但政策利率的调降也标志着货币政策的指针已转向偏松。 双降仍有,价格下行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现阶段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任务,因此稳宏观调控不会变。降准降息的方向仍然不变,年内仍存在可能。大宗商品价格将进入债务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波动现象下的下行趋势方向,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工业经济经营状况将趋好转。 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通胀超预期上行。 [Table_Author] 分析师: 陈彦利 Tel: 021-53686170 E-mail: chenyanli@shzq.com SAC 编号: S0870517070002 [Table_ReportInfo] 相关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数据 稳增长诉求下,降息应约而来 ——2021 年 12 月宏观数据与降息点评 [Table_Industry] 日期: 2022 年 1 月 19 日 [Table_Summary]  主要观点 稳增长重点仍在投资 12月经济运行平稳,工业生产持续加快,固定投资维持平稳,但消费较为低迷,拖累了经济整体增长。消费低迷除了疫情影响仍存外,更为重要的是高房价后程的消费抑制作用已开始出现,楼市泡沫对供需两端的不利影响都已出现。4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为5.2%,较三季度有所企稳,但较1、2季度仍然偏低,也显示出了当前经济运行的压力。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政策转向积极姿态。财政政策要求保证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接踵而来。作为经济第一增长动力的投资仍有发展空间,未来经济增长重点仍在投资。在投资增速仍能保证情况下经济动力仍能维持,加上消费平稳,即使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下降,2022年宏观经济运行将延续平稳状态,但增速或略降。 降息如期而至,政策转向偏松 我们一直强调降准降息的必要性。中国基础货币增长能力不足,是中国货币体系的基础问题,要保持政策利率和货币增长的平稳,降准仍是未来不可或缺的选项。而在货币内生体系下,中国当前货币环境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数量宽松,而在于价格过贵,即中小企业融资利率偏高,唯有降低利率才能激发企业的信贷需求。12月物价数据公布后,物价拐点正式到来,我们当时就提示过降息时机进一步成熟,一季度或存在可能性。而最终降息也如我们的预期到来。 在12月刚降准,且LPR报价下调后,紧接迎来降息,充分响应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稳增长的需求,且1月的LPR有再次下调的可能。在时点的选择上应该也考虑了1月的资金缺口情况,无论是逆回购还是MLF在量价方面均予以了支持。而10BP的幅度也超过疫情前(19年)每次变动的幅度,与疫情前期降幅相当。货币政策已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下,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利率的运行成为观察央行货币政策取向更为直观的手段。因此实际上降准的政策意义已偏中性,但政策利率的调降也标志着货币政策的指针已转向偏松。 双降仍有,价格下行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现阶段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任务,因此稳宏观调控不会变。降准降息的方向仍然不变,年内仍存在可能。大宗商品价格将进入债务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波动现象下的下行趋势方向,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工业经济经营状况将趋好转。 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通胀超预期上行。 [Table_Author] 分析师: 陈彦利 Tel: 021-53686170 E-mail: chenyanli@shzq.com SAC 编号: S0870517070002 [Table_ReportInfo] 相关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数据 稳增长诉求下,降息应约而来 ——2021 年 12 月宏观数据与降息点评 [Table_Industry] 日期: 2022 年 1 月 19 日 [Table_Summary]  主要观点 稳增长重点仍在投资 12月经济运行平稳,工业生产持续加快,固定投资维持平稳,但消费较为低迷,拖累了经济整体增长。消费低迷除了疫情影响仍存外,更为重要的是高房价后程的消费抑制作用已开始出现,楼市泡沫对供需两端的不利影响都已出现。4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为5.2%,较三季度有所企稳,但较1、2季度仍然偏低,也显示出了当前经济运行的压力。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政策转向积极姿态。财政政策要求保证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接踵而来。作为经济第一增长动力的投资仍有发展空间,未来经济增长重点仍在投资。在投资增速仍能保证情况下经济动力仍能维持,加上消费平稳,即使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下降,2022年宏观经济运行将延续平稳状态,但增速或略降。 降息如期而至,政策转向偏松 我们一直强调降准降息的必要性。中国基础货币增长能力不足,是中国货币体系的基础问题,要保持政策利率和货币增长的平稳,降准仍

立即下载
综合
2022-01-24
上海证券
陈彦利
12页
0.99M
收藏
分享

[上海证券]:2021年12月宏观数据与降息点评:稳增长诉求下,降息应约而来,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99M,页数12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美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动情况(%)
综合
2022-01-24
来源: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2年第13期(总第676期):美债收益率走高,美股波动风险加大
查看原文
新加坡主要金融法律立法时间
综合
2022-01-24
来源:宏观观察2022年第03期(总第400期):新加坡金融立法经验对海南自贸港的借鉴
查看原文
主要城市地铁客运量(万人)
综合
2022-01-24
来源:广发宏观:1月经济初窥
查看原文
原油库存和油价 图 4:OPEC 剩余产能可能不足
综合
2022-01-24
来源:宏观周报:还需关注中美利差吗?
查看原文
10 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 图 2:10 年期美债收益率周变化拆分
综合
2022-01-24
来源:宏观周报:还需关注中美利差吗?
查看原文
19 年来, MLF 变动与 LPR 的关系
综合
2022-01-24
来源:LPR利率下调点评:5年LPR下调幅度符合经验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