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系列专题1:养老金融星辰大海,账户制探索打开空间
行业及产业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 证券研究报告 非银金融/ 保险Ⅱ 2021 年 11 月 05 日 养老金融星辰大海 账户制探索打开空间 看好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系列专题 1 证券分析师 葛玉翔 A0230519080010 geyx@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葛玉翔 (8621)23297818×7438 geyx@swsresearch.com 感谢实习生冯愉祝、杨远涵对成文的贡献 本期投资提示: 第三支柱发展亟待破局。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已经初步形成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占比 70.0%),以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占比 29.9%),以第三支柱个人税收递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为代表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目前个人养老金计划和公共退休养老金计划合计占 GDP 的比重仅为 5.0%,OECD 国家加权平均值为 96.6%,第三支柱建设亟待破题。七普数据显示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 13.50%,逼近重度老龄化社会。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完善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意义重大。 十年磨一剑,税延养老险落地试点成效低于预期。2018 年 5 月人社部牵头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税延养老险试点。截至 2020 年末,共有 23 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19 家公司出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 4.26 亿元,参保人数 4.88 万人。从结果来看,一方面保费规模低于此前预期,另一方面试点期限一年届满后没有进一步放开试点区域和税优额度上限。我们认为税优吸引力有限,新个税实施后雪上加霜、投保登记抵税流程繁琐以及保险公司和代理人推广积极性较低。我们以上海为例,进行案例法分析发现,新税法实施后税前收入零界点从 6,348 元/月提升至 10,156 元/月以上时税延养老险才具有吸引力,零界点年度节税额约为 540 元,收入越高,吸引力越大。我们预计,下一步政策试点将从建立唯一、专用、终身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税收优惠针对账户而非产品,同时打通第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之间的资产转移通道。 他山之石:海外第三支柱建设的思考。海外主流市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主要支持力度可总结如下。1.提供足额的财税优惠支持,吸引广大中产阶级个人参与;2.实施个人账户制,丰富金融机构产品供给;3.个人自愿参加,通过丰富的产品供给提升个人参与的积极性。4.可投资范围广泛,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适合的养老金融产品。5.在一定条件下允许提前领取,具有一定风险保障功能,例如主要情形包括达到一定年龄或一定养老金计划参与期限,遭遇残疾、身患绝症、失业等特殊困难等。 寿险公司在产品组合创设、长期投资资金管理能力、长寿风险管理、医疗健康养老产业协同等领域有着一定竞争优势,战略、客户和渠道是经营护城河。保险机构大类资产配置及相应的全品种投资能力,更有利于客户资金熨平波动、穿越周期、获取稳定收益。头部险企尝试打造“保险+服务”生态圈,以客户为中心,加快建设健康养老服务生态,包括养老社区、健康管理等领域发挥保险公司的优势。保险公司拥有产品组合保障功能,商业养老保险能够满足投保人在安全稳健、长期增值、长期领取等方面的综合需求,同时在领取条件、领取方式、收益模式、安全性和流动性安排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产品+服务”模式。 投资意见分析:税延养老险是保险公司参与养老金融领域于产品端的重要探索。近期中国养老金融 50 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提出下一步拟在税延养老保险上探索以账户制为核心的制度。同时,近期房地产税预期改革落地,三大目标为共同富裕,地方财政、房价稳定。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保险作为居民长期资产配置手段之一,有望获得更多政策和市场的重视与认可。当前头部保险正在积极探索参与养老金融领域的建设。根据我们对纳税人口、边际税率、投保意愿和税优额度变化的综合分析和假设,我们预计到 2030 年税延养老险的保费规模有望达到 528.1 亿元,具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短期从股价来看,股价已反映极度悲观负债端预期,财险景气度拐点或至,寿险仍在寻底但估值已反映。建议关注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港股关注友邦保险和中国财险。 风险提示:个人养老金账户制探索试点低于预期、税延养老险试点推广区域范围低于预期、税收优惠额度提升力度低于预期、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 10%以上纳税人口增长幅度低于预期、人身险公司在“大资管”时代下参与第三支柱建设竞争力低于其他金融机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预期、持续低利率环境下拖累寿险公司长期再配置收益率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2 页 共 31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投资案件 结论和投资分析意见 税延养老险是保险公司参与养老金融领域于产品端的重要探索。近期 2021 金融街论坛年会召开,中国养老金融 50 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提出下一步拟在税延养老保险上探索以账户制为核心的制度。同时,近期房地产税预期改革落地,三大目标为共同富裕,地方财政、房价稳定。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保险作为居民长期资产配置手段之一,有望获得更多政策和市场的重视与认可。根据我们对纳税人口、边际税率、投保意愿和税优额度变化的综合分析和假设,我们预计到 2030 年税延养老险的保费规模有望达到528.1 亿元,具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 原因及逻辑 此前在三地试点的税延养老险呈现“叫好不叫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试点区域窄覆盖人群范围有限,我们预计仅占全国城镇人口数量不到 5%。2.每月缴费限额按当月收入的 6%和 1000 元孰低确定,实际抵税幅度有限,对保费带动效应有限。3.领取期税率高。未来领取税延养老保险金实际缴纳税率为 7.5%,对个税税率 15%以下人群而言参与意义不大。2018 年 10 月个税起征点调整+各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覆盖人群进一步减少。4.流程复杂投保人意愿较低。下一步政策试点将从建立唯一、专用、终身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同时打通第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之间的资产转移通道提升个体参与积极性。 养老金融领域是寿险行业把握二次增长曲线的重要机遇,但仍面临来自包括银行、券商、公募基金在内的大资管机构的全面竞争。寿险公司在产品创设、长期投资运营能力、长寿风险管理、医疗健康养老产业协同等领域有着一定竞争优势,战略、客户和渠道是经营护城河。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此前市场对于保险公司参与第三支柱的建设分析仍停留在分析层面,我们通过定量模型测算了未来潜在税延养老险的保费增长空间。我们根据城镇人口增速假设(2021至 2025 年增速为 2%,2026 年至 2030 年降至 1.5%)、试点城市放开节奏(从 2022年起从 20%逐年提升至 2027 年全国覆盖)、纳税人数量(纳税人在城镇人口占比维持15%、边际税率在 10%以上个体在纳税人中占比维持 19%)、参保率(从 2021 年的5%逐年提升至 2030 年的 17%)以及每月税优抵扣上限的增速保持 10%不变,即
[申万宏源]:保险行业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系列专题1:养老金融星辰大海,账户制探索打开空间,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2M,页数31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