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横向评价主要OEM在智舱、智驾方面的能力(三):领军人物映射智能化战略,中国品牌弄潮数据驱动
1 业及产业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 证券研究报告 汽车 2021 年 06 月 09 日 领军人物映射智能化战略,中国品牌弄潮数据驱动 看好 —— 横向评价主要 OEM 在智舱、智驾方面的能力(三) 相关研究 " 行业缺芯将迎曙光,排产端改善迹象渐显-《2021/5/31-2021/6/6》汽车周报" 2021 年 6 月 6 日 " 新能源终端需求旺盛,比亚迪 DMi 订单火爆-《2021/5/24-2021/5/30》汽车 周报" 2021 年 5 月 30 日 证券分析师 宋亭亭 A0230517090004 songtt@swsresearch.com 周海晨 A0230511040036 zhouhc@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戴文杰 (8621)23297818×转 daiwj@swsresearch.com 本期投资提示: ⚫ 在智能化的大潮中,智能驾驶是另一个极具变现潜质的大市场。此前,海外品牌凭借着先发优势,以及技术储备引领着行业发展。 Navigant Research 从 2016 年开始发布自动驾驶竞争力排行榜,根据近 10 项指标将参与者划分为“领导者”、“竞争者”、“挑战者”以及“跟随者”四个等级。其中 Waymo、GM Cruise、福特在技术探索以及场景落地上持续的投入,始终属于“领导者”阵营;丰田在创新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长期稳定在“竞争者”之上;宝马近 3 年开始有所收缩,名次逐年下滑,2020 年已进入“挑战者”行列,与特斯拉处于同一阵营。而中国品牌除百度外,鲜有入围。 ⚫ 但新模式正打破这一格局,硬件预埋让渐进式自动驾驶演进路线成为可能,中国品牌正迎逆袭良机。此前我们报告中提到,硬件预埋成为新的趋势,通过 L4 级硬件在 L2 场景下大规模收集数据来进行算法训练,已成为一个全新的能力构建方式。目前中国品牌的硬件配置突出,且远超合资。2021 年开始,越来越多硬件配置提具备 L3 及以上能力的产品将陆续上路。随着数量增长,影子模式将帮助中国品牌快速提升算法能力和水准。 ⚫ 全新的技术升级模式既已确立,各类企业便针对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战略路径来抓住这一超车机遇。从数据的采集,到处理,再到最终的变现,每个企业有着各自的理解及能力圈。由此便产生了短期各家在战略选择上的分化,以及在资源侧重,人才选择(领军人物)和建设上的差异。该战略分化大致可以分为 4 大类:①全权委外;②底层委外,其余自研;③硬件委外,底层自研;④全栈自研。 ⚫ 无论是全新的数据采集,还是后续更具商业价值的数据处理和应用,技术领军人物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战略选择的置信度及竞争力。中国品牌在这一方面各显神通,硬件研发实力,数据处理能力都已经毫不弱于海外巨头。1)从排序上看,新势力整体势力强于自主品牌。蔚来汽车自动驾驶 SVP 任少卿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成果显著,是国内少有的顶尖专业型人才,或将帮助蔚来在算法上取得显著优于同行的能力。小鹏 CTO 吴新宙在硬件领域能力突出,深耕算力应用多年,显示出小鹏在硬件上布局的野心。2)传统 OEM 在智能化道路上的战略分化,部分企业仍坚持自研之路。而自主品牌中以吉利为代表,领军人物更偏重于管理,关注于项目、团队的运营和协作,同时在核心硬件、算法上布局并未懈怠,核心硬件由亿咖通负责,瑞典算法公司则在自动驾驶方面积累更深,2020 年迎来新的首席执行官 Ödgärd Andersson,明年将推出 L3 级别标准级别的 XC90 车型。长城汽车更善于利用行业外脑在迅速构建自身智能化能力,对于智能座舱关注更高,其负责人李鹏曾任大陆集团智能交通业务单位兼信息娱乐与智能通讯业务单元中国区总监,后担任地平线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3)海外头部品牌起步较早,但更专注于借助 Argo 先谋求商用车的落地,乘用车的整体进展比较慢。GM、Ford、Toyota 等选择了两条腿走路,乘用车依然以专业技术人才和卓越管理能力从 L2 级别迭代,从规划上看,宝马、通用(收购 cruise)计划于 2022-2023 年车型落地,尤其比较优秀的是丰田和宝马。丰田其控股公司 CEO 詹姆斯·库夫纳拥有斯坦福计算机科学博士,此前是谷歌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帮助谷歌开发自动驾驶汽车,拥有 50 多项与机器人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相关的专利。宝马其负责人 Alejandro Vukotich 在德国汽车主动安全、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拥有长达19 年的工作经验,帮助奥迪 A8 车型上成为第一个具备量产 L3 自动驾驶能力车型的车型。而其商用车领域比如福特、大众则想通过 Argo 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落地。 投资建议: ⚫ 硬件预埋让中国品牌在智能化的浪潮中寻找到了赶超的切入点,通过 OTA 实现的渐进式进化在供需两端被广泛认可。随着核心研发能力的持续构建,中国大幅缩小了与海外巨头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差距。①我们继续看好吉利汽车,长城汽车(H 股),关注长安汽车,上汽集团;②零部件板块 tier 1 控制系统中以英伟达、Mobileye、华为、大疆等产业链为核心,相关标的包括华阳集团、德赛西威、华域汽车、联创电子、科博达等;同时,过去市场忽视了执行端的机会,未来执行端大概率会被国内有技术实力有反应速度的供应商所替代,推荐湘油泵,关注耐世特。 ⚫ 风险提示:行业复苏不及预期,智能化零部件供给不确定性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2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2页 共53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投资案件 结论和投资建议 硬件预埋让中国品牌在智能化的浪潮中寻找到了赶超的切入点,通过 OTA 实现的渐进式进化在供需两端被广泛认可。随着核心研发能力的持续构建,中国大幅缩小了与海外巨头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差距。①我们继续看好吉利汽车,长城汽车(H 股),关注长安汽车,上汽集团;②零部件板块 tier 1 控制系统中以英伟达、Mobileye、华为、大疆等产业链为核心,相关标的包括华阳集团、德赛西威、华域汽车、联创电子、科博达等;同时,过去市场忽视了执行端的机会,未来执行端大概率会被国内有技术实力有反应速度的供应商所替代,推荐湘油泵,关注耐世特。 原因及逻辑 智能车时代的竞争聚焦于‘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正如此前我们的报告《新势力们的前景及竞争力探究——站在大变革的起点看清新的赛道(二)》中提到:智能车的意义是在于解放人车关系,竞争将从解放驾驶者和愉悦乘客两个维度共同展开。智能化的能力包括硬件架构以及软件算法,而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是能力的呈现载体。 在上一篇报告中我们已经详细对比了各 OEM 在智能化的整体人力资源投入上的差距,由此从全局维度评估了哪些主机厂在做怎样程度的投入。而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则从主机厂的战略选择分类,以及对应的领军人物布局的视角来窥探其能力的天花板及战略方向,以期可以横向对比出各家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潜力。 目前中国品牌在商业模式(硬件预埋,后端收费)上具备了破局的能力,同时随着核心研发能力的持续构建,大幅缩小了与
[申万宏源]:汽车行业横向评价主要OEM在智舱、智驾方面的能力(三):领军人物映射智能化战略,中国品牌弄潮数据驱动,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3M,页数53页,欢迎下载。
